百度與谷歌的搜索差異

中國搜索者與北美搜索者的互動方式不同嗎?

是。在許多方面有很大不同。讓我們看一下谷歌在北美和中國的類似任務的熱圖比較。

百度與谷歌的搜索差異

請注意,中文示例中似乎沒有金三角或F形掃描模式。雖然谷歌中國的熱圖具有典型的左上方向熱點,但它沒有垂直掃描,產生了F的“腿”。水平掃描更加分散。在北美,掃描圖案很大程度上標準化為這種F形。規範的變化很小。

但在中國,除了左上方和第一上市前的一些傾向外,我們沒有發現標準化行為。我們確實看到(特別是在Google上)傾向於一次掃描4或5個組的結果。這種“考慮因素”掃描與我們在北美看到的一致。但是北美的互動是相當可預測的。在左側掃描,尋找信息氣味,然後,如果聞到氣味,則在標題上進行水平掃描。在中國,初始定向後,眼睛在上市考慮因素總面積上反彈。似乎沒有一致的模式。

另一個區別是我們與列表本身的信息交互的方式。在北美,我們掃描並提取單詞模式。我們迅速識別單詞並確定它們是否符合我們的“語義地圖”(我們的眼動追蹤研究中涵蓋的另一個術語),但我們並未閱讀列表。

百度與谷歌的搜索差異

因為中文是以符號的形式出現的,所以概念從一組組合符號中獲得最終含義,因此要快速掃描這些信息要困難得多。為了試圖把西方的概念框架,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的字母擴展到2000個字符,並以字母表示,並且所有單詞之間的空格都被刪除,那麼從這一段中掃描意義是多麼困難。

人們可以開始理解為什麼可能很難快速掃描和提取個別概念。

另外一個驚人的比較是在第一次點擊之前花費在頁面上的時間。在我們的北美研究中,我們看到與Google的平均互動持續了大約8到10秒。在我們的研究中,與Google.cn的平均互動歷時約30秒,百度超過55秒。在與Google的互動中,似乎有相同數量的商品被掃描,但在北美,在中國,快速垂直掃描足以確定相關程度,因此需要掃描整個列表。再次使用該示例,請注意左側的北美示例中掃描濃度的差異,特別是左側的掃描濃度差異,而右側是中國示例。

問:百度和谷歌之間的用戶體驗有什麼不同?

當您將62%的市場份額(百度)與20%的市場份額(谷歌中國)進行比較時,您會認為這些數字背後的用戶體驗應該存在顯著差異,對嗎?那麼,有,但不是你期望的方式。基於北美標準,Google應該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百度與谷歌的搜索差異

在上面的比較中,您可以看到百度和Google上同一項任務的掃描程度的差異。在Google上,用戶在一半的時間內(30秒vs 55)和半個房地產發現了他們想要的東西。在谷歌,大多數用戶沒有掃描第四個列表,而在百度,他們直接掃描頁面的底部。在左側的百度示例中還應注意,頂部搜索查詢框中的大量紅色X(指示鼠標點擊)以及底部的建議搜索。這表明百度上的成功水平並不是很高。那麼,為什麼差異呢?

其中一個原因與結果本身的質量有關。百度結果頁面是一個非常陰暗的前景。對贊助什麼和什麼不贊同幾乎沒有透明度。有“首選列表”是付費列表,將真正的有機列表推向頁面。首選列表與雜誌和垃圾郵件混雜在一起。按照北美標準,百度將是一個可怕的搜索體驗。但事實依然存在,它們仍然是絕大多數中國用戶的首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