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國民之殤,如何解?

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編造生產記錄和產品檢驗記錄,隨意變更工藝參數和設備, 違法違規生產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案件。國家藥監局已責令企業停止生產,收回藥品GMP證書,召回尚未使用的狂犬病疫苗,並會同吉林省局對企業立案調查,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疫苗事件:國民之殤,如何解?

大數據分析

傳播趨勢

據復興新媒體中心全國社情民意、輿情監測系統監測顯示,從7月20日到7月23日發稿時,共監測到相關報道2233篇。

疫苗事件:國民之殤,如何解?

疫苗事件:國民之殤,如何解?

如上圖所示,話題熱度自7月21日起不斷上升,於7月22日達到話題聲量最大值,7月22日後話題熱度逐漸下降。

媒體類型

疫苗事件:國民之殤,如何解?

媒體類型方面,新媒體是此次新聞報道的主力軍,其中微信佔比53.9%。另外,新聞門戶網站也是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佔比25.4%。

正負面分析

疫苗事件:國民之殤,如何解?

報道傾向上,負面報道所佔比重最大,將近全部報道九成。其次是中性報道,佔比8.4%,正面報道僅佔比2.4%。

媒體觀點

新京報新媒體:應對重大輿情如同救火,絲毫的遲疑就會喪失良機。同時,救火更需對準火點,要有正確的應對心態和策略,避免單純用捂蓋子的方式來壓制輿情,否則,平靜的表面之下就會存在蔓延更廣的恐慌。

兩微一端,不僅是用來轉發“好人好事”和調侃“奇聞異事”,及時發佈民眾關切的權威信息才是最根本的任務。以事件的重要程度看,有關方面及時召開新聞發佈會,也不是沒有必要。不是所有事情都要拖到工作日再解決,何況,若是工作日都能夠恪盡職守,又何至於這個週末如此被動?

四川在線:是到重建制度、道德信仰的時候了,一個成熟的、讓人內心平靜、充滿自信的社會,應該是具有制度性和道德感的,制度、道德之於社會,是行為規範、是文化價值,更是理性的精神,設若人人都有制度性和道德感,能知恥,不為恥,能守信,不失信,才能讓社會變成可信任、可依託。反之,監管不管,制度不為,一而再、再而三的退守與忍讓,只能讓制度形同虛設,道德蒙上灰塵,讓人時刻感受江湖險惡,加劇對社會的不可信任。

疫苗事件:國民之殤,如何解?

網友觀點

@不破不立Z:這是祖國的未來啊。良心何在。職責何在。

@筱惡魔0515 : 為了疫苗安全,每個批次都得抽查檢驗。

@皖奇 : 請求判死刑,如此喪心病狂的畜生一定不會悔改,25萬假疫苗已經用在了25萬人身上,這跟謀殺根本沒區別,他的利潤跟人民的生命算個屁!

復興觀點

這個週末,無數中國人為近期鬧得火熱的疫苗事件而憤怒,因為孩子是中國無數個家庭的軟肋,而這個軟肋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攻擊,著實令人憤怒。

疫苗接種是每個家庭預防和控制疾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故相信無論大小家庭肯定都接種過疫苗,如今傳出疫苗有問題的新聞,不禁讓人心驚:在這次事件之前又有多少問題疫苗是沒有被發現的?已經注射了問題疫苗的孩子會怎麼樣?怎麼能保證以後不再出現問題疫苗了呢?

圖/復興大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