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的「水磨煎餅餜子」,70%綠豆與30%大米磨成糨,原糨攤煎餅

失傳的“水磨煎餅餜子”,70%綠豆與30%大米磨成糨,原糨攤煎餅

煎餅

煎餅餜子是天津獨具特色的風味小吃,清末以來,賣煎餅餜子的小攤在天津的大街小巷舉目可見,早點或夜宵,買兩套煎餅餜子吃,是天津人的一種習慣。在80年代的電視劇《龍嘴大銅壺》中有一句吆喝,“煎熱的——煎餅餜子”,可以想象一下那副畫面——那個年代賣煎餅餜子都是攤好、卷好之後,放到笸籮裡,小販推著車,點著爐火,有人要買煎餅了,攤主再拿過來放在餅鐺上煎熱。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省得帶著一大鍋麵糊出攤,缺點是攤成的時間有點長,口感略差。那時候煎餅餜子是“素”的,沒有雞蛋。

60年代,沒有個體戶,國營早點鋪賣煎餅餜子人工成本太高,雜糧也沒地方找,所以煎餅餜子徹底消失。直到1979年9月恢復、發展個體經營之後,天津街頭巷尾賣煎餅餜子的小推車才又多了起來。

失傳的“水磨煎餅餜子”,70%綠豆與30%大米磨成糨,原糨攤煎餅

小販舀一勺麵糊,點在熱鐺中間,拿起竹刮,攤成圓而薄的煎餅,磕開兩個雞蛋攤勻,手持小鐵片,掀起煎餅的周邊,翻個兒,中間放上餜子,捲起來,撒上一小撮生蔥花,抹上醬,從中間對摺起來就成了。最初煎餅餜子的調料,就是蔥花、麵醬、辣醬。80年代,又有攤主附加了醬豆腐、香菜末和芝麻,也傳遍天津市。

80年代到90年代的煎餅餜子,全市有統一標準。個體戶剛剛出來攤煎餅餜子時,用議價綠豆、小米,理應每套只收半兩糧票,但一開始大都每套收一兩糧票,一角一分錢。很快工商部門定下了統一價格,煎餅餜子每套一角錢、半兩糧票。誰也不許賣高價,這個價格持續了很久。

失傳的“水磨煎餅餜子”,70%綠豆與30%大米磨成糨,原糨攤煎餅

餜子

1990 年,天津市從事煎餅餜子經營的已達上千戶,價格隨行就市,很多攤主趁機偷工減料。當時紅橋區飲食同業公會和區物價局確定了煎餅的製作標準,要求主料綠豆要在40%以上,小米為60%左右,副料必須有蔥花、麵醬、辣糊。1斤糧食出煎餅15個,每個重60克,直徑不小於33釐米。每套煎餅餜子售價為2角,雙餜子2角4分,加攤雞蛋每個收加工費1分。當時紅橋區有300多個攤主,都要按這個標準執行,保證了煎餅餜子的質量。

八九十年代,一般的煎餅餜子攤,多者每天賣四百套,少者賣近二百套。當時很多小攤已創出了一些品牌價值,至少在一個區域內十分出名。南門外一緯路東頭的攤主羅德來、羅勇父子倆,用綠豆麵、小米麵、五香面、蝦皮等真材實料做煎餅,攤出的個頭也很大,小攤前經常有人排隊。在營口道賣煎餅餜子的王宏貞,用手搖磨將70%的綠豆與30%的機米直接磨成糨,用原糨攤煎餅,牌匾上寫著“水磨煎餅餜子”,一勺糨落在熱鐺上散開,頓時清香四溢傳出老遠,這種口味基本上已經失傳。

失傳的“水磨煎餅餜子”,70%綠豆與30%大米磨成糨,原糨攤煎餅

煎餅餜子

有一位女攤主叫楊織芬,打出的牌號是“楊記煎餅”,以純綠豆為原料,磨之前經選篩,用水過一遍,晾乾磨成粉,加上細鹽、五香面。雖然綠豆價格不斷調整,但她也始終不摻假,保持真材實料。麵醬買回來要加上調味佐料用鍋蒸透,確保能直接入口,辣子也是用紅辣椒自己加工。

當時還有一個賣煎餅餜子起家的人叫馬金亭,從煎餅餜子幹起,起早貪黑,一邊積累資金,一邊摸索乾飯館的經驗,後來繼承父親留下的“順利德”老字號,在河西區南昌路與浦口道交口開了“順利德”餐廳。

失傳的“水磨煎餅餜子”,70%綠豆與30%大米磨成糨,原糨攤煎餅

攤煎餅

凡是在天津生活過的人,沒有不愛吃煎餅餜子的。周恩來總理與鄧穎超在天津度過學生時代,周總理的廚師曾回憶:“周總理最喜歡吃天津的貼餑餑熬鯽魚,鄧大姐最愛吃煎餅餜子。”有史料記載,周總理最後一次來天津是1972年12月12日,陪同幾內亞總理貝阿沃吉來津視察。臨走時,攜帶天津特產煎餅果子16套。回京後,得知天津招待所不肯收錢和糧票,立即派人專程送來一封感謝信和人民幣1元1角2分及1斤6兩糧票。

著名作家蔣子龍寫於1981年的小說《赤橙黃綠青藍紫》,一開頭就讓主人公劉思佳在鋼廠門口擺攤賣煎餅,可見當時煎餅餜子的普及程度。

曾以《羅蘭小語》聞名於世的著名作家羅蘭1919年生於寧河,小時候在天津上學,她最愛吃的也是煎餅餜子。她曾寫道:“1988年第一次回來,很幸運在海河邊遇到了那位同宗靳先生,帶我到橋口那個小吃攤買煎餅餜子。之後,我只要到天津來,必定照顧這個小攤。小攤老闆兩夫婦都認識我了。一頓早點,美味可口,營養衛生,才幾毛錢。後來好像也不用糧票了。今年我又發現了他們旁邊就有個小鋪賣豆漿和燒餅油條,豆漿味道香醇,加點豆腐,和煎餅餜子綜合著吃,一邊就欣賞大清早那滿街騎腳踏車上班的景觀……”

失傳的“水磨煎餅餜子”,70%綠豆與30%大米磨成糨,原糨攤煎餅

煎餅餜子

郭德綱對煎餅餜子更是情有獨鍾,他在相聲裡說過:“在北京十幾年,對天津小吃特別懷念。全世界,整個地球的煎餅餜子咱這兒最好。面也好,調料那麼足,好吃。這會兒你吃了,槍斃你爸爸你都不心疼。北京也有煎餅,差,白麵攤的,這麼大個,裡邊擱個小餜箅兒,咬一口,粘上牙膛,得拿火筷子往下捅……”

憑心而論,天津衛小吃的“幾絕”,包子、炸糕、麻花,都得到過操心費力的扶植,開總店、設分號、辦公司,唯有煎餅餜子,從來沒花過公家一分錢,沒佔過一間鋪面,便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發展至今,已成天津的標誌性符號,堪稱民間智慧結晶。但是還想提醒一句,現在一些品牌煎餅餜子,雙雞蛋雙餜子已經賣到11塊錢,而一般推車小攤同樣配置是6塊錢左右。如果這種高價延續下去,煎餅餜子就離斷檔不遠了。

失傳的“水磨煎餅餜子”,70%綠豆與30%大米磨成糨,原糨攤煎餅

失傳的“水磨煎餅餜子”,70%綠豆與30%大米磨成糨,原糨攤煎餅

排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