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美團起鬨,騰訊爲了搶救股價正面剛阿里

拼多多美團起鬨,騰訊為了搶救股價正面剛阿里

最近行業內有兩件事,引起了小內注意。

一個是拼多多上市,這件事不大不小,但是預示了接下來國內電商市場的走向。

另一個是大眾點評最近的異動,最近直接抓取搬運了小紅書中的達人賬號內容,這種手段的惡劣程度跟年初360快視頻抓取搬運其他媒體平臺內容有得一拼。其實不止如此,一個月前大眾點評還抓取過用戶的微信好友關係,直接將隱私動態開放給好友。是什麼背景迫使大眾點評最近開始頻頻走險?

拼多多美團起鬨,騰訊為了搶救股價正面剛阿里

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美團好像將大眾點評的動作視為正常操作,就在自家負面消息發酵的當口,美團創始人王興還站出來幫拼多多站臺引戰,一句“質疑拼多多卻不質疑淘寶,說明社會太健忘”引發一篇爭議。

鑑於美團與阿里的過往恩怨,王興以這樣的姿態出頭,實在是不怎麼體面。當然,為了幫助兄弟企業主動搶頭條吸引戰火,也確實很義氣。

拼多多美團起鬨,騰訊為了搶救股價正面剛阿里

但是再扒一下大眾點評抓取的小紅書達人內容,又是一個相反的結論。

小紅書的內容集中在美妝個護海淘領域,近兩年又快速擴張到了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全品類消費體驗分享。很明顯小紅書是想從美妝個護海淘入手,擴展到全品類電商的導購業務中。而美團王興一直對綜合電商平臺市場野心不死,打倒阿里進入互聯網市場第一陣營是這位大哥的夙願。

現在大眾點評來這麼一手,很明顯是想趁著短視頻產品的爆發期,借道短視頻內容打造新的電商導購平臺,甚至重新殺入綜合電商市場。看來美團沒有什麼真兄弟,拼多多、京東總有一天也會變成對手。

這是騰訊系的現狀,面和心不和,大家都拜倒在騰訊的流量和資金之下。但誰不想流量資金統統都掌握在自家手裡?

當然,相對之下我們更要擔心的是阿里。

面對拼多多、京東、美團,還有云集微商、有贊、SEE小電鋪,等等這些騰訊系的電商力量,阿里好像沒有多少反擊的力量。特別是面對“社交電商”“內容電商”這些新形態的電商模式,阿里還沒有拿出有力的突圍產品。

阿里真的那麼弱嗎?

是騰訊感受到了資本壓力

阿里以一敵十,至今還能保持強勢的姿態,就已經證明了阿里的實力。而所謂的社交電商、內容電商,在阿里看來更多是渠道下沉、流量之爭。目前為止,真正的社交電商、內容電商還未到來。

面對社交電商,阿里的殺手鐧是用支付寶獎勵金、淘寶親情號作渠道下沉。面對內容電商,阿里整合UC優酷做起了大文娛,推出了阿里魚版權交易平臺。

而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上來看,騰訊所謂的社交電商、內容電商並沒有贏得青睞。在今年騰訊核心的遊戲業務出現下滑後,從今年1月份到今天,騰訊股價已經下跌了25%,市值蒸發了近14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9550億,摺合港幣達到10988億。半年時間跌掉了萬億港幣的市值!

拼多多美團起鬨,騰訊為了搶救股價正面剛阿里

反觀阿里,在今年科技股中概股頻繁波動的背景下,雖然最高也跌去了300億美金,不過有漲有跌表現還算平穩,跟騰訊那種股民一起猜底部的狀態完全不同。

當然,資本市場的表現只能代表兩家當下核心業務的表現,並不完全代表未來市場表現。但這也展示了騰訊所謂的社交電商、內容電商並未成氣候,還不能為騰訊送去多少收益。

不過騰訊系近兩年的努力,特別是拼多多的爆火,還是讓人感受到了“社交電商”“內容電商”熊熊燃燒的壓力。科技新知在《 》中統計過阿里騰訊的資本運作,今年上半年騰訊為了給社交電商內容電商造勢,投了不少創業公司。

騰訊從去年推出微信小程序以來,就一反常態開始敲打騰訊系的各位盟友,希望他們出人出力出資源捧場。不過拖了大半年,美團為小程序定製了一個小區守衛,京東美麗說的微選也一直延後。

到了今年騰訊年會,馬化騰著急的不行,直接要求提升“toB能力”;4月底,小馬哥又興奮的在朋友圈分享自己提了8年的需求,終於誕生了騰訊文檔。現在“跟著感覺走”的產品大拿張小龍,都開始在微信裡邊ABtest新產品了。

騰訊這麼著急的原因,就是自己缺少一個能打通騰訊所有流量的廣告平臺,而互聯網廣告平臺中的營收大頭來自電商。長期以來,Google、Facebook的廣告營收中,第一大客戶就是Amazon,零售業帶來的收入更是佔到了25%以上。

但在國內,阿里並不想把這部分收入分給百度們。2008年9月,阿里直接屏蔽了百度搜索;2013年11月,阿里又屏蔽了微信,兩次都是以安全名義。阿里也以其強悍的的營銷能力,將購物就上淘寶植入人心。阿里不會把電商流量的命脈交給他人。

所以騰訊要做智慧零售,要馬不停蹄的提高“toB能力”,投資完雲集微商又投SEE小電鋪,攢足了勁在小程序裡發展電商。可以說,為了讓平臺內的公司能夠零門檻喝上電商的熱湯,操碎了心。

騰訊現在急切要做的,就是搭建完善的小程序電商服務,然後將公眾號、朋友圈、小遊戲、微信搜索中塞滿小程序電商廣告櫥窗。當騰訊的電商廣告平臺搭建成功之時,騰訊才能迎來新的增長點。

小程序櫥窗預覽功能剛剛推出之時,美團立馬整合微信公眾號自媒體矩陣,拿著貓眼電影資源,推出全新的電影新媒體營銷宣發渠道。京東也異常努力的與美麗說合作,推出電商版的微信公眾號——微選。

不過,即便有社交電商、內容電商的包裝,也不難看出,騰訊要做的其實是另一個阿里媽媽。阿里媽媽是阿里整合各方流量資源,打造的電商廣告平臺,已經運營多年。

拼多多美團起鬨,騰訊為了搶救股價正面剛阿里

但騰訊的弱勢非常明顯,騰訊手裡沒有精準的用戶消費數據,即便微信中的廣告平臺早已搭建出來,卻因為顧慮用戶體驗及廣告效果,遲遲不敢上線。一直以來,我們也只能在微信的各個角落裡體驗一些遊戲和品牌活動廣告。

受到遊戲市場天花板的影響,近兩年騰訊的壓力劇增,去年7月在微信搜索中加入電商廣告推薦,11月上線的“小程序落地頁廣告”中也開放了電商推廣。甚至為了給微信搜索的電商廣告開道,微信還在全面封殺了阿里的淘寶客鏈接,迫使專業淘寶客們轉向微信內的電商平臺。

淘寶客最普遍的玩法就是養號黨,他們在阿里媽媽平臺接單,然後通過收集豢養的大量論壇網站貼吧微信QQ等平臺賬號發佈廣告信息,進行賺錢。騰訊掐斷淘寶客鏈接,就是為了培養自己的阿里媽媽。

按照阿里財報顯示,淘寶客每年阿里貢獻10%的交易額,通過微信QQ為阿里貢獻的交易額達到了6%。按2016年阿里3.6萬億的交易額算,淘寶客貢獻了3600億,其中2000億來自微信QQ。

這麼算下來,騰訊封殺淘寶客鏈接對於微信內電商來說是一劑猛藥。可是結果卻是騰訊直接殺死了養號黨,自家的電商廣告業務並沒有拿出好看的成績。美團貓眼電影依靠小程序平臺的新媒體營銷矩陣、京東美麗說的微選也都未能給騰訊的電商廣告業務帶來實質性的改觀。

騰訊股價連著半年大幅度滑坡,也就沒什麼意外了。

所以,阿里當下沒有什麼好害怕的,只用做好渠道下沉跟騰訊搶用戶就好。而騰訊則需要快速提高平臺上的電商服務,建立起完善的規則體系,然後才能談電商廣告平臺的故事。

阿里嚇得夠嗆,騰訊的實踐卻失敗了

2013年8月,騰訊推出微信支付,開始醞釀推廣方案,業界呼嘯著微商來了。阿里趕緊邀請外部專家進行內部研討,以找出對策,整個阿里從上到下包括馬雲,都如臨大敵。

在微信支付的推動下,擁有十萬好友的微信大號瞬間轉身為微商,淘寶商家也開始推薦用戶添加微信好友。但不久微信開始封禁這些大號,轉而推廣圍繞公眾號服務號的微商,隨後網約車推廣補貼成為了騰訊的切入口。

面對騰訊的氣勢,阿里嚇得夠嗆。在多次研討之後,阿里最終敲定在投資完陌陌微博,還要親自上陣拼殺熟人社交市場。將原本定位於服務商家和用戶交流的來往,調轉方向直攻微信。

不過小內在想,如果當初來往按照原計劃發展,如果將淘寶上的山寨假貨商家分離出來,在來往上率先推出拼團模式,是否就能在幫助淘寶解決假貨問題的同時,順便做出一個能夠觸達三四線用戶的全民社交產品?

當然這只是一廂情願,因為在電商刷屏賣貨的場景下,實在不適合社交。阿里更不願意在用戶心目中留下假貨山寨的印象,即便產品獲得一時的火爆,用戶終究也會過差的社交體驗而逃離。這也是微信為何要下狠手清理微商的原因。當時也有捲尺折扣、折800、9塊9包郵這樣的產品,到今天發展的也並不如意,所以阿里的決策還是正確的。

拼多多美團起鬨,騰訊為了搶救股價正面剛阿里

2013年10月,阿里內站的一封馬雲發帖流出,帖子中馬雲異常憤怒,直言騰訊的微信入侵了自己的地盤,所以要推出來往迎戰微信。

馬雲的動員令讓人感受到一場惡戰要打響:“今天,天氣變了,企鵝走出了南極洲了,他們在試圖適應酷熱天氣,讓世界變成他們適應的氣候,與其等待被害,不如殺去南極洲。去人家家裡打架,該砸的就砸,該摔的狠狠的摔。”

戰爭打響,阿里在11月份提前屏蔽微信,微信中打開淘寶鏈接直接跳轉應用下載頁。阿里不願意幫助騰訊,讓用戶在微信裡養成購物習慣。

接著,網約車燒錢大戰襲來,用戶在微信支付寶裡瘋狂分享紅包,兩家也找出各種理由進行互相屏蔽。

馬化騰甚至在活動中直接表示:“我們現在看到阿里特別上心,衝的很前,可能是受了微信支付的刺激,聽說(阿里)是抽調了公司的好手全部紮在無線這個業務上面,要打造幾個所謂的門票。”

馬雲則親自為來往、支付寶站臺,親臨百貨商場,用30秒購買男襪,為支付寶錢包站臺。當時,阿里員工都揹負了APP拉新任務,淘女郎批量入駐來往,馬雲帶著李連杰趙薇入駐吸引人氣。主打安全的支付寶、來往也進入快速更新期,為了吸引用戶,迅速推出了大量新功能。

為了做社交,阿里出動了所有能出動的資源。

緊接著,騰訊推出了重磅的微信紅包功能,經過2014年春節微信支付用戶數因此飛速成長。來往也緊急拿出億元人民幣,推出了砸金蛋贏紅包活動,只要用戶每天加夠一定數量的好友,就能贏得金蛋。

不過微信的用戶基數太大了,微信支付的發展也超出預料。到2014年,微商也以肉眼可見的的速度快速發展起來,大佬們開始言必提微商。

這一時期,阿里的日子過得提心吊膽。

好在以微信公眾號、服務號為核心的微商一直難成氣候,微信的優質流量一直都在微信群、朋友圈裡,而騰訊又早早的封殺了微信大號,幾乎剷斷了微商的根基。甚至騰訊自己都看不上微商,張小龍等高層一直認為微商是微信生態的毒瘤,所以用了大力氣進行剷除。

這簡直就是在給阿里送喜報!

當然,事情也沒有這麼簡單,這事也不是騰訊糊塗。

最初的微商基本上都是淘寶客,做的事情也是在微信裡給阿里導流。那些擁有十幾萬微信好友微信大號,每天批量加好友然後到處發佈廣告信息,確實是微信裡的一大毒瘤。一旦這些大號嫌電商賺錢慢,做起違法詐騙的生意,這對微信來說是嚴重的風險。微信不封不行。

而在微信團隊的眼中,微信應該是一個極簡的產品,承載不了複雜的電商功能,所以一開始也將微商視為分錯叉的技能樹。當時騰訊已經將電商業務打包給了京東,在微信團隊的規劃中,更想拿下的是正在成長中的O2O市場,根本無意插手純線上電商。

微信為O2O場景化專做了服務號、卡券功能,按照當時的設想,線下商戶通過公眾號、H5做內容營銷,通過服務號開發更多的宣傳工具,最後將流量彙總到卡券裡,用戶再在朋友圈微信群裡互相分享卡券,把更多用戶導流給商戶。如此一來,一個既能促進用戶社交又能幫助商家宣傳的新社交生態就誕生了!

可是事與願違,當時大部分線下商家連WiFi都不知道是什麼,更別說觸網了!中國市場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還不會有微信團隊所設想的高檔場景化商業街,旅遊小鎮文化小鎮這些概念也是近幾年才開始發展。

這一實踐最後以失敗告終,服務號也被視為是微信最失敗的產品,連帶著卡券功能也成為了微信中最尷尬的存在。

經過一場場惡仗,微信內部的微商被打為假貨詐騙傳銷集結地,阿里也發現社交流量對電商市場的貢獻有限,一直也才佔阿里總交易額的10%,完全可以防範,畢竟用戶永遠也不會把社交APP當做專業的電商APP玩,更不用提顛覆電商。

問題真正的核心在於:

微信中擁有阿里所缺失的海量三四線用戶,一旦騰訊力推新的電商平臺,這對自己下一步擴張有著嚴重威脅;

以及微信的熟人社交關係鏈和朋友圈的傳播鏈路,可以產生C2C的電商交易,這在海淘代工工廠定製(F2C)市場有著顯著優勢,也有可能顛覆現有的電商市場,這一部分也被視為真正的微商。

所以阿里放下社交心結,開始拼命玩渠道下沉。騰訊競標了一年春晚之後就不再摻和,而阿里年年上春晚年年發紅包,就是為了能拉來更多的新用戶。集五福、獎勵金、親情號、招老年產品經理,花樣越來越多!

但是從微信誕生的微商模式該如何解決?這是另一個問題核心。

阿里騰訊鬥法電商

騰訊的服務號失敗之後,又開始了全新的小程序實踐。當然,阿里發現的問題騰訊也早發現了,所以微信比阿里更努力的做起渠道下沉。早在2016年微信就開始關注朋友圈養生謠言問題,提前為老年人優化產品。

更重要的是,2016年7月騰訊投資了拼多多,並在微信中為拼多多放水,無論拼多多的拼團簽到二維碼多麼煩人都不封殺,於是三年時間拼多多成長為綜合電商的新一極。

拼多多美團起鬨,騰訊為了搶救股價正面剛阿里

更更重要的是,騰訊不再在乎微信是否臃腫,不僅小程序正在朝向電商方向一路狂奔,騰訊還在在微信中構造一個騰訊版的阿里媽媽,牟足了勁要跟阿里搶電商廣告市場。

面對騰訊這次正面強攻,阿里顯得很冷靜。

一方面是因為社交電商的潛力有多大,阿里手裡已經有了大量數據,擁有了控盤能力;

一方面面對騰訊帶來的增量市場,阿里著急也沒用,只能用更好的服務和宣傳進行二次收割;

一方面零售市場正在進行大變革,沒必要跟騰訊過度計較現有市場的一城一池,盯準未來更重要。

總的來看,雖然這次騰訊是正面強攻,但兩家爭的根本不是同一塊市場,在資本市場的壓力下,兩家還是老老實實關注自己的增量市場才最重要。

從2008年拿出5000萬重金買下建站軟件平臺PHPWind開始,阿里就已經下定決心要控制電商相關的流量。隨後屏蔽百度,阿里媽媽與淘寶合併組建廣告聯盟來吸納網站站長,又將淘客推廣平臺更名為淘寶客來管控社交平臺流量,於是導購平臺開始火爆起來。

經過2009年的藍鯨計劃之後,阿里在2010年拿出了淘寶聯盟一統互聯網廣告流量資源。在淘寶聯盟的滋養下,美麗說、蘑菇街、楚楚街、聚划算等等這些以返利比價打折為主打功能的導購網站快速發展起來。

但是導購網站的火爆又一次威脅到淘寶的電商霸主地位,在2012年淘寶聯盟的30億元分成金額中,蘑菇街、美麗說等導購網站佔比21%,從淘寶分成超過6億元,如果導購網站繼續做大,未來一旦開闢電商業務,阿里豈不是養虎為患。同時阿里自家的導購平臺聚划算卻發展並不順利,當時的聚划算總經理閻利珉也因為貪汙在2013年被抓入獄5年。2013年下半年阿里開始封殺導購網站,美麗說、蘑菇街們不得不利用秒殺團購的模式自建電商平臺。

阿里第一階段流量平臺以失敗告終。同時,阿里拿出2010年建立的淘女郎平臺開始打造全新的微淘產品,希望以微淘的形式將導購平臺掌握在自己手中,將導購網站化小為個人小團隊,專心為阿里服務。

但是內置在淘寶裡的微淘發展並不如人意,跟微信的朋友圈相比有著天塹般的差距。好在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越來越喜歡專業軟件幹專業事,同時支付工具變得越來越重要,阿里終於靠支付寶扳回一局。

拼多多美團起鬨,騰訊為了搶救股價正面剛阿里

這才是阿里的核心

2013年,阿里5.86億美元入股微博,2014年阿里50億美金收購UC。阿里用盡各種方法強化自己對互聯網流量的控制,由淘女郎微淘發展出的網紅電商,也是近些年的另一個成果。可惜,這些能夠被自己控制的網紅電商太少了,導購平臺模式失敗之後,阿里一直想搭建一個能夠容納萬千網紅達人的內容電商平臺。

但是,阿里一直缺內容,更不用說那些靠網紅火起來的網紅達人們。而這正是騰訊最擅長的,但是騰訊們又不懂如何將內容流量電商流量轉化成優質的電商流量。

這個模式的核心點在於微商。

2013年底阿里封殺微信之後發現微信也在封殺微商之後,轉而開始支持淘寶聯盟上的養號黨們從微信搬運流量。2015年春節阿里甚至推出支付寶口令紅包,從微信上挖流量。2016年10月,阿里甚至主動推出了微供、採源寶服務微商。當然,這麼做的目的也是為了掌控微商生態。

阿里早已經從屏蔽微商,轉而主動利用自己的優勢擁抱並控制微商。針對於微商在C2C上的優勢,阿里又拿出了閒魚進行試探。

今年以來又推了一個集合線下小商戶的碼商。今年6月底,阿里直接將釘釘、淘寶打通,推出了智能導購、短視頻新校招兩個新產品。智能導購引導淘寶用戶關注線下導購員,以此來擴展淘寶用戶的社交關係鏈,短視頻新校招未來會不會將學生群體引導到微淘平臺做導購?這也是一個可能性非常高的答案。

從支付寶集五福到淘寶親情號,再到釘釘淘寶打通推出碼商,阿里拼命為自家產品打造更多的關係鏈,用盡心思為微淘導流。線下店面的可信度、專業APP幹專業事、細分群體運營等等資源,都被阿里拿來搭建C2C、F2C模式的電商平臺。這種新的手段能否完成狙擊騰訊微商的使命?還需要時間來給答案。

而另一邊騰訊微信中的電商平臺也在加速度建設,京東美麗說的微選,拼多多扶植的高傭聯盟也在分食阿里媽媽的勢力,拼多多還很精明的拿出F2C工廠定製模式來幫騰訊對戰阿里。

看起來微信內的阿里媽媽,馬上就要落地了,所以最近騰訊的股票也被資本市場調整為買入評級。

所以,最終誰能搶先一步拿出顛覆性新平臺,都還不一定。不過,終局已經快要到來了!

不得不多提一句的是,拼多多上市給出的Costco+迪士尼模式,這完全是將騰訊的智慧零售和社交電商結合在一起的藍圖,正好跟阿里把釘釘淘寶打通力推微淘智能導購的思路撞車。都是將線下商店當做商品展示櫥窗,然後用戶在線下掃碼到線上跟好友一起團購,或者在線上瀏覽商品再跟朋友約好一起去線下商店看實物。

有這樣的積極態度,無怪乎騰訊偏愛這個小老弟,在微信上開一個大流量口子。

這只是阿里騰訊的狀態,要知道當下的互聯網市場正在迎來新的變動,AR、Ai所帶來的短視頻產品正在改變整個互聯網的格局。短視頻領域的翹楚快手抖音,都在處心積慮想要殺入電商市場。而且短視頻帶來的直觀體驗以及直白的內容生產方式,顯然更有利於電商推廣。

阿里奔著全新的微淘生態狂奔,騰訊要在微信裡建一個自己的阿里媽媽,快手抖音則不僅想在自家產品裡塞進一個阿里媽媽,甚至還想順手塞一個廣點通搶佔騰訊的遊戲分發市場。

到這裡,我們再來回看最近大眾點評的各種異常動作,你會發現原來美團又有新的野心了。美團想借著短視頻的風口,把大眾點評改造成一個短視頻版的阿里媽媽,然後實現自己與阿里單對單扳手腕的心願。

只是今天美團王興到處給阿里捅刀子,未來大眾點評靠著短視頻風口,真的做出了一個智慧零售版的阿里媽媽,到時候是否會回過頭跟騰訊發生嫌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