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與法制時報》8月2日導讀

《民主与法制时报》8月2日导读

《民主与法制时报》8月2日导读

《民主與法制時報》

2018年8月2日

總第1995期

頭版 FOCUS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審議《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來源 / 新華社

內容梗概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審議《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認為,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加快改革開放步伐,上半年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主要宏觀調控指標處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取得初步成效,生態環境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強。

周強主持召開最高法審判委員會全體會議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專家學者列席

記者 / 趙春豔

內容梗概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周強主持召開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修改〈關於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全國人大代表周光權、高子程,全國政協委員劉紅宇,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等列席會議。

陳一新在中央政法委機關理論中心組學習擴大會上強調

政法機關黨的政治建設要抓住“九個根本”

記者 / 湯 瑜

內容梗概

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7月30日主持召開中央政法委機關理論中心組學習擴大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以及關於加強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研討加強中央政法委機關黨的政治建設的思路和舉措。陳一新強調,要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握機關黨的政治建設根本要求、根本任務、根本指南、根本立場、根本紀律、根本途徑、根本挑戰、根本舉措、根本保障等“九個根本”,全面提升中央政法委機關黨的建設質量,力爭做到“一個帶頭、三個表率”。

全國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現場推進會召開

記者 / 張曉娜

內容梗概

全國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現場推進會7月30至31日召開,會議主會場設在司法部機關,分會場設在江蘇省太倉市。司法部部長傅政華出席會議並強調,司法系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提高政治站位,踐行司法為民,以平臺建設為載體,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新時代公共法律服務的能力和水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工信部等多部門聯合發起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

記者 / 鍾安安

內容梗概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13部門印發《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決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國開展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進一步推動騷擾電話治理工作步伐。

檢察機關實現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輪訓全覆蓋

記者 / 薛應軍

內容梗概

7月31日,記者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檢察機關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輪訓工作圓滿完成,取得良好成效。據統計,輪訓期間,檢察機關共組織集中培訓4908期,專題講座4551期,網絡培訓526期,共計培訓51萬餘人次,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共有5.4萬餘人次參加了“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網絡研修班,實現了檢察系統全覆蓋。

法學會 ANALYSIS

第三屆“法治河南青年論壇”在鄭州舉行

來源/ 豫研

內容梗概

7月27日,由河南省法學會主辦,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省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承辦的第三屆“法治河南青年論壇”在鄭州舉行。

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王瀚,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左海聰出席論壇並做主旨報告。省法學會會長劉滿倉出席論壇併為第三屆“法治河南青年論壇”徵文獲獎代表頒獎;省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李承先,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書記楊宏志,省商務廳副廳長高翔出席論壇並致辭。

黑龍江省法學會會長徐明赴牡丹江市調研

記者 / 劉知彥

內容梗概

7月26日下午,黑龍江省法學會會長徐明一行深入牡丹江市法學會、政法委、基層人民法院等地進行工作調研。牡丹江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韓嘉彬,愛民區區委書記王曉冰,愛民區政法委書記陳麗華,愛民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剛等陪同調研。

中國法學會會員部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來源/ 中研

內容梗概

為使黨員幹部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講話精神,進一步瞭解馬克思的革命實踐、理論貢獻和精神境界以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運用和豐富發展的光輝歷程,7月25日,中國法學會會員部黨支部理論聯繫實際,組織黨員走進國家博物館,開展了觀看“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展覽主題黨日活動。

浙江法學沙龍聚焦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記者 / 孔令泉 □李先福

內容梗概

7月27日,浙江省法學會舉辦今年第三期法學沙龍,針對國家公園體制在浙江試點情況展開深入研討。

國家公園是指由國家批准設立並主導管理,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地或海洋區域。根據2017年9月的《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到2020年,中國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基本完成,整合設立一批國家公園,分級統一的管理體制基本建立,國家公園總體佈局初步形成。

綜合 INVESTIGATION

北京市公安局

2018“築夢警營·放飛理想”

民警子女夏令營啟動

7月30日,北京市公安局在北京警察博物館舉辦2018年“築夢警營·放飛理想”民警子女夏令營(託管班)啟動儀式,50名夏令營民警子女參加活動。

據瞭解,在連續成功舉辦三屆暑期夏令營的基礎上,北京市公安局於今年7月30日至8月24日繼續舉辦“築夢警營·放飛理想”民警子女夏令營(託管班)活動。此次活動規模較往年進一步擴大,分別設有3-6歲和7-12歲兩個年齡段營區,共有來自全局各單位1000餘名民警子女參加。

大連市知識產權仲裁院正式成立

記者 / □張遠雪 □王傑

內容梗概

2018年7月26日,大連知識產權仲裁院揭牌儀式在遼寧自由貿易實驗區大連片區舉行,出席揭牌儀式的嘉賓有,市仲裁委夏翠萍主任、趙曉航副主任、劉卿基副秘書長,市知識產權局行政執法處內崔英華處長,以及仲裁員:東北財經大學法學院王巖教授、遼寧竟業律師所汪麗清主任、遼寧展恆律師所唐鵬林主任、大連民族大學文法學院劉靈芝副院長、大連大學法學院馬秋副院長。

打“共享經濟”招牌獲利上百億

四川“最大傳銷案”告破

記者 / 鈕國洪 □羅思章

內容梗概

22萬餘人涉案,非法獲利上百億元。近日,四川眉山警方披露,“鑫圓系”特大網絡傳銷案告破,抓獲犯罪嫌疑人82名,本案成為目前四川涉及金額最大、扣押資金量最多、涉及面最廣、人員最多的經濟案件。以犯罪嫌疑人楊志偉等人為首的“鑫圓共享經濟組織”冒用國家名義,設立“國家共享經濟創新交易中心”運營平臺,以高額回報為誘餌,通過設置推薦獎和管理獎的方式,大肆發展會員,謀取暴利。

深圳寶龍街道掃黑除惡打出“四記組合拳”

記者 / 李銳忠 □梁志堅 陳奇

內容梗概

自黨中央、國務院動員部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以來,深圳市龍崗區寶龍街道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區的部署要求,把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根據有黑掃黑,無黑除惡,無惡治亂的精神,多措並舉打出“四記組合拳”,對轄區的黑惡亂行為進行整治,提升寶龍街道市容市貌、治安穩定,營造穩定和諧美麗的社會環境。

法學院 CULTURE

專家學者談計量法修訂稿

增加了數據計量 民用四表所有權歸屬存爭議

本社見習記者 / 孫夢凡

內容梗概

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送審修訂稿)》(簡稱《修訂稿》)及其說明正式公佈,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反饋意見截止日期2018年8月13日。《修訂稿》增加了民生計量、計量數據的相關規定;進一步理順了計量監管體制;完善了計量技術規範、法律責任。

此次計量法修訂的背景是什麼?有哪些爭議問題亟待完善?為此,民主與法制社記者專訪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計量法修訂”專家組成員,中國計量大學法學院教授張雲、副教授汪江連,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於連超。

藥物臨床試驗管理規範意見稿細節待完善

“弱勢受試者”等概念紊亂 倫理委員會的審查邊界不明確

特約撰稿 / 馮 雪

內容梗概

7月1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簡稱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8年8月16日。總體上看,意見稿亮點不少,但具體條款還有許多地方值得商榷。

觀點INVESTIGATION

“盜竊科研玉米案”刑法處置之困

特約撰稿 / 鄧定永

內容梗概

據媒體報道,2018年7月7日,湖南農業大學瀏陽教學科研綜合基地發生一起“村民偷玉米”事件,被教師和學生髮現後及時阻止並報警。事件導致1725份玉米科研材料被損毀,致使2015級農學專業一班作物學科研技能競賽無法繼續,該班秦同學因試驗材料損毀而無法完成畢業論文。事件導致基地的實習生情緒激動,並將相關圖片資料發至網絡,引發強烈反響。當地派出所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處置,湖南瀏陽市沿溪鎮黨委政府迅速組織召開村民小組會議,歸還被盜物品,對該事件的發生深表歉意。7月10日,湖南農業大學通過官方微博發佈“情況說明”,表示將與當地村民協商解決此事,並做好學生思想穩定工作,調整秦同學畢業論文試驗方案。

“盜竊科研玉米案”為何處置難?

刑法立法定量模式值得再審視

特約撰稿 / 姜 瀛

內容梗概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近日,湖南農業大學瀏陽基地的幾十斤科研玉米被當地村民偷摘,實際損失可達上千萬元,不僅相關科研項目受到嚴重影響,而且有學生還可能因此不能按時畢業。對於此類案件,學界似乎並不陌生——“天價葡萄案”的困惑又回到大家面前。以前,學界曾提出“數額認識錯誤”之理論命題,並以此為座標對此類案件展開研討。假如理論上認為該案構成“數額認識錯誤”,也即科研玉米的價值超過了行為人可預期的認識範圍,那麼實踐中應當按照普通玉米的標準對涉案財物進行價格評估,幾十斤玉米通常無法達到數額型盜竊罪的立案標準(罪量要素),因此難以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虛假慈善眾籌”的生成與規制

——兼議“眾籌喪葬賠償費”事件

特約撰稿 / 徐明強

內容梗概

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慈善領域也不例外。近日,四川中江縣眾籌喪葬賠償費的事件讓人開始思考發起慈善眾籌的條件。據《成都商報》等媒體報道,2018年7月8日,四川中江縣一輛私家車與一輛機動三輪車相撞,造成三輪車上4人當場身亡。死者家屬要求私家車主楊先生先期墊付喪葬費12萬元。兩天後楊先生以《撞死4人,賠不起,請各位幫幫我!》為標題在“輕鬆籌”平臺上發起眾籌。當天晚些時候,已籌集2萬多元。

該事件經媒體報道後,輕鬆籌平臺以項目不符合申請條件為由關閉了籌款鏈接。對於這一事件,公眾意見不一。

建立個人信息保護體系助力網絡強國

作者 / □萬方 謝遠揚

內容梗概

個人信息保護是互聯網時代的重大法律問題之一。它既涉及個人人格在社會中的發展,也涉及互聯網本身利用和發展模式的擴展。黨的十九大報告一方面強調保護個人的人格權益,另一方面也多次強調發展和建設互聯網的重要意義,其中個人信息的保護和利用問題顯得尤為關鍵。這種迫切性和關鍵性在大數據的語境下顯得尤為突出。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的個人信息保護體系需要從多層次入手,實現保護個人信息兼顧產業發展的平衡。

理論 INVESTIGATION

鄉村振興立法的必要性及建議

特約撰稿 / 王春業

內容梗概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提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2018年2月4日,黨中央、國務院又以一號文件的形式發佈了《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並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立法。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形成了今後5年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政策框架。對鄉村振興是否可以立法,立法的時機是否成熟,應該如何立法,立法的框架以及基本法律制度應該有哪些,大家見仁見智。筆者認為,鄉村振興立法很有必要。

長三角一體化需要地方立法聯動保障

作者 / 虞 潯

內容梗概

長三角地區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會點,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曾先後多次就長三角地區合作發展、一體化發展作出重要指示。近日,《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經三省一市主要領導座談會審議並同意,提出要通過加強規劃對接、強化戰略協同、完善合作機制來建設長三角現代化經濟體系和一體化市場體系,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深度融合、共贏互惠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要加強長三角地區地方人大立法聯動,以此保障和促進地區之間協同一體化發展。

解決農村鄰里建房糾紛的對策

特約撰稿 / 李樣舉

內容梗概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日漸增多,蘊藏巨大勞動力資源的農村被迅速盤活起來,農民的腰包隨之也鼓了起來,返鄉修繕房屋成為農民致富後的普遍選擇,表面上看來,箇中原因不一,或出於孩子結親,或出於裝點門面,鄉村樓房建設日漸增多成為農村發展中的一個亮點。

閱 讀 INVESTIGATION

中國娛樂法課程的“七巧板”組合

“娛樂法守夜人”新著《娛樂江湖:娛樂法的圈地運動》

本社記者 / 薛應軍

內容梗概

“這是一本更加註重行業分析和融入的娛樂法書籍。”2018年7月,具備律師執業、演出經紀人等資格的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李振武,在2015年出版《娛樂法訴訟案件審理實務》一書後,又出版了新書《娛樂江湖:娛樂法的圈地運動》。

中國傳媒大學法律系主任、教授李丹林說,讀完該書有“驚豔”之感。它對娛樂行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列舉、分析、建議,對從業者的細心提示與勸告,可謂針針見血、火花四濺;對娛樂涉行業的發展、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的觀察、研究和意見,也很有見地。

城市治理缺位下的法治挑戰

評《特情偵查之湖礦危機》

作者 / 金玉成

內容梗概

環境汙染、國家戰略物資被竊、黑社會犯罪、特情偵查……對於偵查題材小說來說,要把多種精彩元素巧妙融合並非易事。《特情偵查之湖礦危機》一書的作者,作為一個長期從事職務犯罪偵查的檢察官,將專業法律知識,隱蔽的特情偵查,優美的語言、跌宕起伏的情節融為一體,以故事情節為抓手,提出了城市治理缺位下的法治挑戰,懸念十足、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它既保持了通暢的閱讀感,又提供了專業的知識支撐,是此類小說中難能可貴的。

“五四運動”的憲法反思

讀《現代法政的起源(1900-1019)》有感

特約撰稿 / 賀 彤

內容梗概

中國共產黨黨史認為,“五四運動”具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質,是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這也是大家的普遍認識,但鮮有人對其進行法律性反思,尤其是憲法性反思。西南政法大學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董彥斌的《現代法政的起源(1900-1019)》一書打破慣例,有了這樣一個相對客觀、深刻的視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