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上30斤重的「戰袍」,他知道今天又將工作到午夜……

披上30斤重的“战袍”,他知道今天又将工作到午夜……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這是心內科,甚至醫療界十分流行的一句話。

披上30斤重的“战袍”,他知道今天又将工作到午夜……

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我國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於腫瘤和其他疾病,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然而,很多病人遭遇生命的“頭號殺手”時,往往由於發病前,症狀並不是十分明顯,最終疏忽錯失最佳治療時間。

披上30斤重的“战袍”,他知道今天又将工作到午夜……

近日,記者走進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內科。在主任醫師傅國勝的工作日裡,記者試圖瞭解一位心內科醫生如何為患者,從死神搶時間。

查房時刻

清晨,距離寫字樓白領們打卡上班,還有一大段時間。邵逸夫醫院,則早已進入正常工作狀態。

準時8點,傅國勝出現在心內科住院部。在開始今天的門診之前,他需要領著他的主診團隊和一群實習醫生進行查房,跟蹤他收進住院部的患者病況。

心內科的病房和別的科室不一樣。病房靠走廊的牆,都開了一扇窗由於心肌梗塞等心臟病,往往起病極速,病情險惡,不給急救留有太多時間。這面窗,有助於護士醫生隨時觀察病人情況。

不過,醫生對病人的瞭解方式,遠遠不止這“一扇窗”。

披上30斤重的“战袍”,他知道今天又将工作到午夜……

對傅國勝來說,他的“語言天賦”為與患者溝通起到重要作用:

“你是不是東陽人?”在病人用一段記者難以辨別的方言自述病情之後,傅國勝問。

“不遠不遠,我是義烏人。”

說完,兩人一句普通話,一句方言地聊了起來,場面有趣。

“新醫生聽不懂患者方言是常事。別怕,之後你們有大把時間在臨床鍛鍊語言能力。”看到身邊的實習醫生緊皺眉頭、一臉茫然,傅國勝不忘幽默安慰。

醫院的病人來自全國各地。患者又大多是老年人,普通話不熟練。但辨識方言對於傅國勝來說早就不是難事。從醫數十年,看的病人多了,自然能聽出一二。

傅國勝還善於將複雜的醫學治療,用形象的比喻解釋給患者聽。因為他知道,“未知”往往造成患者的恐懼。

比如,對於方老太和她的女兒來說,要往胸裡裝心臟支架,就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我網上搜了,說支架對於人身體來說是‘異物’。最好還是不要有,是不是真的啊醫生?”因為母親在前幾年已經裝過3次支架,這次女兒十分焦慮。

“放心裝。好比以前從村裡進城,要爬山。現在科技進步了,跑高速就行。支架就是高速,可以把心血管疏通。”傅國勝寬慰之後,女兒放心多了。

近年來,互聯網+醫療發展迅速。原本診斷應該由醫生與病人面對面進行,但總有某些病急亂投醫的患者在改為“百度”一下之後,開始恐慌緊張。

“每位病人的病情都不盡相同,即使是病狀一致,也會因身體狀況、心理狀態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診療方式。”傅國勝認為,“尤其是涉及到心臟方面的疾病,通過互聯網方式搜取醫治方案,是我們不認同的。”

他還告誡年輕醫生們——“作為醫生,我們應該始終牢記對生命常懷敬畏之心,關愛之情,作為醫務人員,我們能夠做到的是‘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我們的病人。”

半個多小時查房時間,10個病人分佈不同病房。但整個過程中,記者沒有看見傅國勝拿出任何有關病人的材料。所有患者病案,脫口而出。

“這個患者不孕不育,準備做試管嬰兒,後來身體檢查時候發現心臟先天性房缺,有可能影響受孕。需要先解決心臟問題。”

“這個患者是手術後出現心血管的損傷,已經做了恰當的處理,要加強術後觀察和護理,防治併發症,要嚴密監控術後病情。”

……

雖然,邵逸夫醫院的病案和各種檢查報告全部實現“雲端保存”,查閱病例十分方便。但傅國勝總能記下患者的病情與治療進展,他認為,這是對病患負責的方式。

披上30斤重的“战袍”,他知道今天又将工作到午夜……

門診時刻

天南海北粉絲多,有時候也會“開後門”

8點30分左右,查房工作基本完成後,是門診時間。

每週,傅國勝有3個上午的門診時間。通常,每次會接診20到45個病人。因為傅國勝的門診,通常要預約幾周甚至幾個月才能約上。所以根據病情緩急,他會給一部分病人當天加號。

心內科的疾病,大多是等不起時間。像“加號”這種“後門”,傅國勝其實經常“開”,甚至做得更多,即便他們互不相識——

因為基層醫院無法確診,老李從台州趕來邵逸夫醫院:“每天早上9點,喉嚨都會突然發緊,臉色發青,左手臂內側脹痛,一個月瘦了8斤。我到底生了什麼病?”

仔細翻閱老李從基層醫院帶來的一大疊檢驗報告,詳細交流後,傅國勝給他加了一個CT檢查的號子,讓老李立刻去做檢查。

“快去。然後明天早上拿著報告,去2號樓4樓心內科住院部找我。”傅國勝千叮萬囑。

“一方面,這個病人病情比較特殊,急需診斷。另一方面,今天的特需門診200塊一個號,也實在不忍心讓病人花太多錢。”在放射科的允許下,傅國勝每天有額外2個CT拍片的“加號”額度。但“去2號樓4樓找我”這句話,傅國勝說了不下3次。

“有些人大老遠專門從外地趕過來,路上就要好幾天,家庭條件也不太好。” 傅國勝想,只要掛上了號,早一天做檢查,病人就能早一天回家。從醫近30年,他總是這樣——在己所能及的範圍內,給“等不了”“等不及”的病人多“開後門”。

披上30斤重的“战袍”,他知道今天又将工作到午夜……

因為精湛的醫術,更因為仁愛的醫德,傅國勝也有許多“粉絲”。

他一直試圖,盡力解救多一個、再多一個的病人。傅國勝在20多歲剛剛進入心內科的時候,一位女性病人因為嚴重的心臟病導致腹部嚴重腫脹如懷孕一般。她走入診室時,所有醫生都認為沒有挽回的希望了,年輕的傅國勝卻毅然接下了這位病人。他憑藉著自己當時平實的經驗和醫術,認真仔細的觀察、管理病人,及時向專家老師請教,醫護密切配合,對病人進行認真仔細的隨訪,令這位病人的生命延長了5年。

他至今仍在自發援疆,一年往返烏魯木齊四次。曾經,一位新疆病人因為心臟有根血管100%阻塞,先後請了三位國內知名專家、上了八次手術檯,均未能成功。2014年6月,在傅國勝的主刀下,血管順利開通。病人在網上這樣評價:我手術檯躺了整整4個小時,傅教授一直兢兢業業、全神貫注地做著手術,一秒都沒離開過我,一直用堅定的眼神鼓勵我。我多想對傅教授和當場的醫務人員說聲“謝謝”……

他也總是站在病人角度想問題。二十多年前的心臟起搏器,還無法避免被生活中的磁場作用影響。那時,一位年輕的心肌炎患者,完全拒絕裝心臟起搏器這一治療方案——他不想年紀輕輕就過上處處小心的日子。傅國勝得知此事後,前來不斷耐心地開導,並連夜加班趕製了一套“藥物學”心肌炎治療方案。現在,病人早已結婚生子,幸福美滿。

……

大醫精誠,醫者無疆。門診的半天時間裡,病人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好多年前就開始掛傅國勝的號。有的,從台州、衢州、福建等地來;有的,甚至因為十多年前由傅國勝主刀做了手術,就一直“追診”到現在。

臨近12點,傅國勝接診了30個門診病人。沒有休息,只是不停喝水,喝咖啡。

“能在12點前吃上午飯,真是太幸福啦!”結束門診時,傅國勝開心地感嘆。

披上30斤重的“战袍”,他知道今天又将工作到午夜……

午餐時刻

手術穿30斤鉛衣,半個科室都吃素養生

12點,今天的午飯時間。稍後,與基層醫院的遠程教學及15臺手術正等著他。他要加速自己的進食速度,一會還要做一些術前準備。

“現在的人生活好了,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就蹭蹭往上漲。”俗話雖說醫者不自醫,但傅國勝確是個懂得養生的人。一盒飯菜,他把素菜吃得乾淨,葷菜卻沒怎麼動口。“告訴你一個秘密,我們科室的一半醫生中午都吃素。”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浙江在全國較早時候即達到了高度城市化和工業化,居民生活方式改變巨大,由此也帶來了疾病譜的明顯變化。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冠心病的發病率呈爆發式增長,防治形式嚴峻。

但是,當時的浙江心血管醫學領域觀念相對保守,發展較緩慢。一方面對心血管疾病防治概念不清晰,對最新的心血管指南與專家共識沒有做系統的、科學的推廣,使得臨床一線醫務人員對新的防治理念的瞭解、理解、接受、實踐不夠,臨床實踐和理論間存在明顯的延遲和鴻溝;另一方面,對心血管防治領域的新技術、新進展不接受,推廣應用的理念相對於經濟發展是滯後的。

時不我待。早年,曾在國外留學的傅國勝,決定回國投身臨床,實現自我價值。

實際上,當年於德國進行校際交流的傅國勝,大可留在德國從事心臟的理論研究工作。彼時,他的學術著作已發表於世界級權威醫學雜誌《歐洲心臟雜誌》上,並得到了權威專家們的高度認可。理論研究如此成功的他,卻偏偏忠實於臨床,他希望能更直接、更快速地把知識轉化為拯救病人生命的鑰匙。

披上30斤重的“战袍”,他知道今天又将工作到午夜……披上30斤重的“战袍”,他知道今天又将工作到午夜……

千方百計為患者解除病痛,他甚至不懼犧牲自己的健康——

有人說,心內科醫生是在拿自己的命換病人的命。

在心內科,進手術室前,每個醫生都需要穿上重達30多斤的一套鉛衣。有時,一臺手術持續好幾個小時下來,即便手術室打著空調,他們的脊背也會被汗水浸溼。

披上30斤重的“战袍”,他知道今天又将工作到午夜……

因為心臟介入手術的輻射大,染色體變形、碎裂,白細胞降低,都是醫生所要面臨的隱患。

傅國勝也不例外。早年,他曾經因為做了太多手術導致白細胞僅剩1000多單位,而正常值是4000至10000單位。那段日子,他的抵抗力極速下降。不得不被醫院勒令休息。

但身體一恢復,傅國勝還是回到了崗位。因為“病人等不起”。他告訴記者,每天,邵逸夫醫院都有100名患者等待著住院。去年,邵逸夫醫院心內科出院病人1萬多人次,門診超過15萬人次,進行9000多個手術,而傅國勝所在的主診醫師團隊,一年的出院病人達到了1700多人次。

下午1點,手術時間到了。傅國勝穿上那套記者雙手也難以提起的鉛衣,走進手術室。

他預測,今天又將工作到午夜。

披上30斤重的“战袍”,他知道今天又将工作到午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