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烨、袁姗姗携手踏上《国宝奇旅》用心血和生命谱写时代壮歌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北平岌岌可危,故宫的文物危在旦夕。为保护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起来的文物珍宝免遭破坏,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国宝南迁。以马衡、易培基等为首的一批中国优秀知识分子,抱着“文化之根在,中国不会亡”的信念,立下“文物在人在,文物亡人亡”的誓言,历经千辛万苦,行程两万多公里,在另一个战场上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没有硝烟的“文化抗日”战争。他们用心血和生命保护了故宫文物的安全和完整,在十多年的颠沛流离中,故宫文物没有一件被战火焚毁,没有一件在途中损坏或丢失。
——长篇纪实文学《承载》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故宫文物南迁创造了历史奇迹

《国宝奇旅》将用最真实的还原记录下这一伟大史实


“砰”!一声枪响。故宫博物院午门外,一支荷枪实弹的武装部队意欲强行闯入故宫,抢夺馆藏文物。故宫博物院的所有工作人员手拉手筑起一座人墙,誓死保卫。一场血战一触即发。

“咔,不错,换个机位再来一条。”

没错,你所看到的这一幕,是正在横店拍摄中的电视剧《国宝奇旅》的一个场景。由江苏稻草熊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国宝奇旅》将在本月底杀青,它将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时期故宫文物万里迁徙无人损毁的奇迹,首次搬上了荧屏。

刘烨、袁姗姗携手踏上《国宝奇旅》用心血和生命谱写时代壮歌

两年,还原一段尘封已久却震撼人心的历史

一列满载2118箱文物的火车离开北平,急速向南行驶,拉开了故宫文物迁徙的序幕……之后,又运出4批,共计13427箱,这些故宫文物先运抵上海,后又运到南京。“七七事变”后存放在南京的故宫文物又被迫分三路踏上了遥遥无期、万里迢迢的西迁之路……从1933年至1947年,历经14年,行程两万多公里,完成了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物迁徙,创造了“战时万件国宝行程万里无一毁损”的奇迹。一批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用心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时代壮歌,承载起保卫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

电视剧《国宝奇旅》是根据章剑华先生(现任江苏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所著的长篇纪实文学《承载》改编而成。《承载》是由章剑华先生写作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故宫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变局》《守望》),首次全景式地展示了故宫文物南迁这段尘封已久、震撼人心的历史,在2010年出版时曾引起两岸的轰动,台湾世界书局购买了其版权,诚品书店甚至为《承载》设有专柜。

刘烨、袁姗姗携手踏上《国宝奇旅》用心血和生命谱写时代壮歌

刘烨、袁姗姗携手踏上《国宝奇旅》用心血和生命谱写时代壮歌

“故宫三部曲”以近百万字和404幅罕见的照片展现了故宫博物院90年的动荡历史,首次全景式地呈现了故宫博物院的前世今生,被称为首部文学版的“故宫通史”。2017年,章剑华先生的“故宫三部曲”荣获第六届“徐迟报告文学奖”。

2010年,在长篇纪实文学《承载》的首发式上,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说:“回顾抗战时期文物南迁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故宫文物的安危是和中华民族共命运的,是和中华民族的感情结合在一起的。章剑华先生的《承载》,回顾了前辈保护故宫瑰宝的史实,是全景式记述文物南迁的一部具有史料价值的纪实文学作品。”

作为投资方,江苏稻草熊影业有限公司CEO刘小枫表示,早在前几年第一次看到章剑华先生的长篇纪实文学《承载》时,他就意识到,“这一定是一个有历史的厚度、有文化的温度,同时又极具商业价值的作品。很荣幸,江苏稻草熊影业能够通过快两年的筹备,在牛静老师的努力下,呈现出一个很精彩的剧本,再由花菁导演带领主创将电视剧呈现给大家。”

刘烨、袁姗姗携手踏上《国宝奇旅》用心血和生命谱写时代壮歌

编剧牛静(左),章剑华(中),导演花菁(右)

花箐:震撼的影像源自于历史真实的力量

电视剧《国宝奇旅》不仅仅是希望通过影视手段,让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复活,让更多人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文化大迁徙,展现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唤起大众的民族自豪感、文化危机感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更是希望在借此以影视文化和影像的记录,完成一次影响更为深远的文化的传承,向所有致力于保护和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进中华文明文化繁荣发展的人们致敬。

开机之前,《国宝奇旅》剧组主创曾到故宫博物院参观考察。导演花箐表示,这次参观,受到很大启发,尤其对中华瑰宝有了崇敬之情。“在拍摄中对于当年文物运输的方式和工具有了很直观的认识,还有对于文物修复的细节,也让人印象深刻。这些在后期作品创作中都有参考和运用。”

导演花箐,曾执导拍摄过《我的兄弟叫顺溜》、《最后一张签证》、《上阵父子兵》等。其中不少是抗战题材剧,多展现硬汉,或是父子、兄弟情谊。这次拍摄的《国宝奇旅》,在花箐看来更偏重于年代剧,和他之前拍摄抗战剧不同:“《国宝》讲的是1933年到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之前,而且是一群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的壮举。那是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大地绚丽迸发的年代,如同英国的蒸汽革命一样充满激情。而不是炮火轰隆的战争时期。所以这两种情怀和浪漫主义色彩是不一样的。”

刘烨、袁姗姗携手踏上《国宝奇旅》用心血和生命谱写时代壮歌

问:《国宝奇旅》月底即将杀青。在开机宴上,您曾表示要尽最大努力将这个剧拍成一部伟大的作品。回顾整个拍摄过程,您认为最终的拍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

花箐:故宫文物南迁是全面抗战暴发前夕一次史诗壮举。怀着对1933年故宫这群知识分子的崇敬,他们扛不动枪,但扛起了文物;他们无力阻止国土沦丧,却誓死守护这不绝的文化宝藏。我们想最真实的还原记录下这一伟大史事,所以震撼的影像源自于历史真实事实的力量。整个拍摄过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突出人物在那个年代对祖国对人民保护好故宫的鲜活热情和使命。还原毕竟无法比拟当年的真实,但整体完成度还是满意的。

问:您认为这部剧的伟大之处在哪里?在具体拍摄中,您是如何来表现这种伟大?

花箐:故宫文物承载了中华五千年文明;飞驰的列车承载了万箱国宝;身躯柔弱、脊梁笔直的故宫人承载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在各种外界阻挠,甚至日本侵略者的枪炮之下,故宫人辗转万里,将万箱安全无损的运输完成,这就是一次伟大的壮举。最真实的场景还原,和最尊重历史人物的表演还原,以及流动中的影像记录方式。让这一伟大的史事在这个剧中呈现出伟大所在。

问:原作《承载》获得不少殊荣,故宫方面也非常肯定这部作品。将它改编成电视剧,您是否有压力?

花箐:对于原作《承载》和牛静老师改编原作的剧本《国宝奇旅》,我很喜欢。当然,因为这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题材,所以压力肯定也会是有的,更多的还是想要最为真实的还原那个年代的精彩,所以对于各个细节都会严谨要求。故宫的真迹是相当宝贵的,这也是为何文物要南迁。拍摄中,我们尽量还原和接近道具的相似度。

刘烨、袁姗姗携手踏上《国宝奇旅》用心血和生命谱写时代壮歌

刘烨:故宫考察学习让人大开眼界

故宫的文物保护者、国共两党的卧底、疯狂追击的日寇、来历不明的民间帮会、充满变数的路途……这一切都让《国宝奇旅》悬念不断。而在这一过程中,还会穿插精彩的国宝文物的故事,从“散氏盘”到“司母戊鼎”,从“三希帖”到“富春山居图”,《国宝奇旅》真的是看点十足,让人充满期待。

据了解,《国宝奇旅》有三分之二的情节摄制于一列火车之内,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展开情节故事,无论对导演,还是编剧,都是极大的考验。为此剧组在搭建火车内景时要比真实比例稍大,另外,在镜头语言上会多采用运动镜头,这样增强空间流动性,也更能体现火车在行驶中的动感。

《国宝奇旅》主演阵容强大,刘烨和袁姗姗分别饰演男女主角。这是刘烨首次与袁姗姗合作,这样的CP组合被网友称赞耳目一新,非常期待他们碰撞出的火花。导演花箐在谈到两位主演表现时说:“刘烨和袁姗姗都是非常优秀的演员,他们很好的诠释了各自的角色。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合作非常融洽。”两位主演也表示,期待能联手给大家带来一部好戏。

刘烨、袁姗姗携手踏上《国宝奇旅》用心血和生命谱写时代壮歌

问:刘烨在剧中饰演的是什么样的人物?简单介绍一下。《国宝奇旅》和你之前拍摄的谍战类剧,有哪些地方不同,更吸引到你加入这个剧?

刘烨:我在剧中饰演一个9·18事变后护送国宝南迁的国民党军官任弘毅。这部剧是谍战类型的剧,我之前也演过像《北平无战事》这样类似题材的戏,但这部《国宝奇旅》对我来说还是很有新鲜感的。比如它围绕着文物展开,一路护宝一路和敌人周旋这样的故事非常有意思,在看剧本和表演的过程里,还让我学到与文物、历史相关的知识,收获不少,而我个人本身对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一向是很感兴趣的。总之,这是一部不一样的谍战剧,这也是为什么我当初决定接演的原因。

问:剧中会涉及不少国宝方面的情节内容,你为此做了哪些功课和准备?开机前,剧组主创曾深入故宫博物院学习考察,请谈谈体会和感受。


刘烨:首先我看了一些与文物相关的书籍和纪录片,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越了解它就越发现自己之前知道的可能连皮毛都不算,要学的东西真的太多了。去故宫学习考察也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眼界大开,一边看一边内心独白不断就是“哇,竟然是这样!”。总之拍这部戏,让我对中国的国宝,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来我想我会更多的和孩子们讲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早前我就和诺一讲过草船借箭的故事,他觉得很有意思,就是里面的人名和人物关系比较复杂,反正从浅到深吧,慢慢来。

刘烨、袁姗姗携手踏上《国宝奇旅》用心血和生命谱写时代壮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