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一夢想:看著費德勒在羅蘭.卡洛斯決賽場戰勝紅土之王

我有個一夢想:看著費德勒在羅蘭.卡洛斯決賽場戰勝紅土之王

最年長的世界第一

年度全滿貫難就難在,一年內的這四大滿貫分屬於四種不同的場地,分別是草地、泥地、快硬和慢硬。這就對網球運動員的技術、身體和全面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而歷史上完成過(職業)年度全滿貫的羅斯維爾和拉沃爾兩位老先生,他們那時候的(職業賽)大滿貫場地好象只有草地和泥地,好象還沒有硬地,更沒有快硬和慢硬之分。而在分成了四種不同的場地之後我們發現,全面、強如費德勒,都沒能實現年度全滿貫。他曾經有過三次年度三滿貫,但三次都無一例外的倒在了法網的泥地上,其中有兩次還是倒在法網決賽中,甚是可惜,而阻止費德勒法網奪冠的,無一例外都是一個叫納達爾的泥地之神,人稱土神。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土神納達爾,那費德勒已經幾次實現年度全滿貫了。

我有個一夢想:看著費德勒在羅蘭.卡洛斯決賽場戰勝紅土之王

費德勒親吻獎盃

I am a clay-court player.

—— Roger Federer

這是日前,費德勒對自己的一句定位評語。這句話一出,在球迷中炸了鍋,也有球迷紛紛猜測——這是費德勒要重返紅土、再次征戰法網的節奏嗎?當然,作為一名球迷,任何人都希望費德勒出現在羅蘭•加羅斯的賽場上。

我有個一夢想:看著費德勒在羅蘭.卡洛斯決賽場戰勝紅土之王

永恆的經典——費納決

2005年,亦是一個雞年,那年5月的羅蘭加洛斯見證了第一場大滿貫“費納決”:彼時24歲的費德勒已貴為四屆大滿貫得主、不可一世的世界第一;而19歲的納達爾方才在紅土賽季打出名堂,頭一番來到法網的大舞臺。那一場的對決似乎為未來打下基調,納達爾勝得全無懸念,他在羅蘭加洛斯捧起第一尊大滿貫獎盃,並榮升為世界第二——這位靦腆得甚至略帶土氣的馬略卡少年是費德勒的一生之敵,而巴黎的紅土正是他阻擊瑞士天王的獨屬領地。

我有個一夢想:看著費德勒在羅蘭.卡洛斯決賽場戰勝紅土之王

納豆十年九冠,四度狙殺奶牛

自2005年至2014年的十年裡,納達爾在羅蘭加洛斯只輸了一場球,便是2009年法網第四輪,被名不見經傳的瑞典人羅賓·索德林淘汰的結果,間接成就了費德勒的全滿貫,也提前扼殺了單項大滿貫十連冠這個可怕紀錄的出爐。

費德勒打哭過不少名將,又比如安迪·穆雷。就在半年後的澳網決賽,蘇格蘭人像個孩子般落淚,“我可以像羅傑那樣哭泣,卻無法像他那樣打球。”但打哭費德勒的卻只能是納達爾。在瑞士人不斷衝擊各項紀錄的路上,納達爾是最大的阻礙,卻也可能是持之以恆的動力。

網球場上的他永遠是那麼優雅,網球場下的他一樣令人心悅誠服,看他打球更像是在欣賞一件藝術品,完美無瑕甚至挑不出任何一點毛病,毫無疑問這個人就是費德勒。如果你熱愛網球,一定會喜歡上費德勒,一個各項指標都可以打滿分的極致偶像,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會為能看到他的一場網球比賽而歡呼雀躍。他為何就成了“偉大”、“完美”、“優雅”的代名詞?

現在再去爭論費德勒是不是已經成為“史上最佳”其實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他的成就以及對於網球運動的推動作用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當然,在他剩餘的職業生涯中,他也還有很多紀錄可以去爭取打破,我們也不去探討費德勒要取得怎樣的成就才能夠徹底坐穩“史上最佳”的位置,因為誰也不知道,這位偉大的冠軍,他的極限到底在哪裡!

作為奶牛的球迷,我有個一夢想:看著費德勒在羅蘭.卡洛斯決賽場戰勝紅土之王!

我有個一夢想:看著費德勒在羅蘭.卡洛斯決賽場戰勝紅土之王

14冠:費德勒唯一一座法網獎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