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初創公司併購第一案!深鑒科技被賽靈思收購

7月18日早上,“美國自適應和智能計算公司賽靈思宣佈,收購北京人工智能(AI)芯片初創公司深鑑科技。”這一新聞立刻在科技圈炸開了鍋,各科技媒體紛紛進行了報道和轉發。

眾人吃驚的原因是深鑑科技並不是一般的AI創業公司,它還有AI獨角獸企業、具有清華背景的創業公司、90創始人團隊等光環,在AI領域是名副其實的明星公司。這樣一家明星公司被行業巨頭賽靈思收購,不得不讓人倒吸一口寒氣,那麼眾多非獨角獸AI創業公司的生存現狀如何呢?

至於深鑑科技為什麼同意被收購,是為了進一步深挖技術,還是經營遇到困境,還是在行業競爭太過激烈,現在還不得而知,OFweek人工智能網已經第一時間聯繫深鑑科技約訪,還未得到回覆。可以肯定的是,這次收購事件一定程度上透露出人工智能行業並非像宣傳的那樣繁榮,暗潮已經在湧動。

AI初創公司併購第一案!深鑑科技被賽靈思收購

資本市場趨於冷靜

2017年是人工智能創投圈最瘋狂的一年,相關數據顯示,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資總規模達395億美元,融資事件1208筆,其中中國的投融資總額達到277.1億美元,融資事件369筆。中國AI企業融資總額佔全球融資總額70%,融資筆數達31%。

不過,資本市場都是盯著“錢景”的,經過一年的觀察,2018年資本已經趨於冷靜。

AI創業公司盈利能力不足

據統計,2017年中國AI創業公司獲得的累計融資超過500億元,但2017年中國AI商業落地100強創業公司累計產生的收入卻不足100億元。《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創投現狀與趨勢研究報告》就也統計過,截至2017年6月份,中美倒閉AI企業總數已超過50家。此外,近期發佈的《2018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研究報告》顯示90%以上的AI企業處於虧損狀態。

人工智能項目的本質還是變現。創業公司要生存下來必須找到適合的商業化場景,僅有技術實力、而沒有商業落地能力的人工智能企業會被市場淘汰。目前,人類對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多停留在學術界,在技術和場景應用還不算太成熟之時,人工智能的普及性應用落地還是比較困難。

就拿人工智能應用落地比較成功的安防行業來說,作為計算機視覺技術中最成熟的分支應用——人臉識別,人臉識別要求在各種複雜的場景下,比如交通路口、火車站、商場、醫院等人流量較大的場景下,能夠儘量完整準確地識別人臉信息,並與重點人員庫實時比對,以實現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全城布控的效果。儘管該技術已相當成熟,但是由於對人與攝像機位的要求較高,其應用場景依然受限。由於人與攝像機的位置很難控制,再加上不確定的天氣、光照等因素的影響,人臉識別技術還不能完全適應複雜的場景。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還處於應用前期,生產成本較高,在市場上還處於較高的價位,這也限制了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進行大量的銷售,因此AI創業公司盈利困難。

此次被收購的深鑑科技可謂是過去幾年國內AI產業大潮中崛起的佼佼者,因此,這樁中國第一起中國 AI 芯片明星公司收購案也深具意義。

觀察近些年多數新興產業發展的軌跡,大部分都經歷過百家爭鳴、遍地開花的產業發展初期階段,當第一波併購潮出現,產業價值鏈環節將開始加快整合,隨之而來的往往就是第一波爆發性成長時機。

即使初創產業被收購其實司空見慣,深鑑被收購的原因存在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深鑑確實成為了首家被收購的中國 AI 獨角獸,或許,這也代表未來 AI 產業將快速走進垂直整合的階段。

AI初創公司併購第一案!深鑑科技被賽靈思收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