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方式調結構 寧德市加快推進現代漁業發展

轉方式調結構 寧德市加快推進現代漁業發展

圖為圖為新聞發佈會現場。

東南網寧德11月16日訊(本網記者 葉伏國) “2017年我們通過加快設施漁業建設,漁業生產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預計今年全年漁業產量可達100萬噸,漁業產值達230億元。”16日上午,寧德市海洋漁業局局長雷大聯如是介紹。

當天,寧德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該市進一步加快現代漁業發展,提高漁民收入水平的情況。

寧德是海洋大市,全市海域面積4.4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1046公里,分別佔福建省的33%和28%,擁有大黃魚、海參、紫菜、海帶、鮑魚等區域特色優勢養殖品種。霞浦、福鼎、蕉城分別被授予中國海帶之鄉、紫菜之鄉、鱸魚之鄉、大黃魚之鄉等稱號。

近年來,寧德市大力推進漁業經濟結構調整,持續引導產業轉型升級,有效提升漁業經濟發展質量,加快特色現代漁業建設,漁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數據顯示,2016年全市漁業產量93.51萬噸,漁業產值213.89億元,漁業在全市農業經濟佔有重要地位,漁業產值佔大農業的42.5%。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0月已實現漁業產量76.81萬噸,同比增長5.9%。由於鮑魚、海參、海帶、對蝦、紫菜等主要養殖品種價格較高,養殖效益較好,沿海的漁民收入不斷提高。

此外,今年1-8月全市共出口水產品金額達42.7億元,同比增長10.3%,出口量和出口值均創水產品歷年出口同期新高。其中,大黃魚系列加工產品、真鯛魚片、魚類罐頭、海帶壽司、即食海參、蒲燒鰻魚、即食海苔等一批精深加工產品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水產品加工已成全市主要的出口支柱產業之一。

在加快推進設施漁業建設方面,寧德市大力推廣工廠化循環水、深水大網箱、塑膠網箱、對蝦高位池等設施漁業。2017年全市新建深水抗風浪養殖網箱13口,塑膠網箱8000平方米。目前已在灣外霞浦浮鷹島、福鼎嵛山等地建成100餘口深水大網箱。新建成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基地3個,具備一定規模已建成和在建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項目達10多家。

雷大聯表示,推進現代漁業發展、提高漁民群眾收入水平,是漁業部門一貫堅持的工作方針,下階段,該局將以提質增效、增產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為方向,大力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漁業結構,轉變養殖發展方式,大力發展新型高效的現代漁業設施,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