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搭配,幹活不累!18年護資考試的你會不會在這個行列里呢?

護士隊伍蓬勃發展 護理專業技術水平持續提升

醫護搭配,幹活不累!18年護資考試的你會不會在這個行列裡呢?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佈會現場

會上,焦雅輝指出,今年是《護士條例》實施十週年。十年來,我國護理事業快速發展,成效顯著。截至2017年底,我國註冊護士總數超過380萬人,佔衛生計生專業技術人員的42.3%;每千人口護士數從1.25提升到了2.74;全國的醫護比達到1:1.1,扭轉了醫護比倒置的局面。2017年,三級醫院醫護比達到1:1.54,二級醫院達到1:1.46。在基層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接近80萬。據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護士佔護士總數的67%。

據瞭解,目前,全國共有79名護士獲得南丁格爾獎章,還有很多護士獲得白求恩獎章、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等稱號,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護士工作積極性。到2017年底,優質護理服務已經實現了三級醫院全覆蓋,近90%的二級醫院也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以上海市為例,已培養各類臨床專科護理骨幹近1.2萬名,近5年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選送護理人員出國、出境培訓超過1萬人次,所有二、三級醫院均已實現優質服務全覆蓋。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聞大翔表示,目前上海市註冊護士已達到8.4萬人,每千人口護士為3.47,執業(助理)醫師與註冊護士比例為1:1.23,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護理人員已佔註冊護士總數的83.54%。

北京協和醫院護理部主任、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吳欣娟在介紹協和醫院的護理工作情況時稱,協和醫院在2010年率先在全國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醫院,2011年實現了優質護理100%病房全覆蓋,2012年實現了病房、門診、輔助科室全院覆蓋。目前,協和醫院擁有護士1086人,其中一線護士佔比98.3%。

護理內涵更豐富 護理質量更優化

焦雅輝指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下一步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為指引,繼續貫徹落實《護士條例》和《“十三五”護理事業發展規劃》,加強護士隊伍建設,推進護理事業健康發展。出臺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按照“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市場運作、行業管理”的原則,創新護理服務模式,增加護理服務供給,大力推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加大護理宣傳力度,積極宣傳推進護理事業改革發展中取得的成效和典型經驗;樹立湧現出來的護理先進事蹟和優秀典型,為進一步推進新時代護理事業和護理產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吳欣娟介紹,協和醫院為持續優化護理質量,做到了以制度建設為中心,確保護理質量安全;以專科建設為重點,打造卓越護理品質;通過制定標準、規範、共識,帶動全國護理品質的提升。病房、手術室等全面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護患間建立一對一關係,實現病人從入院、住院、手術、出院的全流程、無縫隙護理。同時,北京協和醫院作為全國的培訓基地,每年為全國培養800餘名進修護士,發揮了一定的輻射帶動作用。

大力發展老年護理產業 解決“誰來照顧”的問題

“我國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2.4億,65歲以上老年人1.6億,其中還有部分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焦雅輝在會上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在研究老年人最急需的醫療照護相關政策,以解決“誰來照顧”、“照顧誰”、“在哪裡照顧”、“誰來出錢照顧”幾大問題。

焦雅輝認為,從我國國情看,機構護理不是主要方向,照護的主體應該是社區和家庭。要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目前已由人社部門牽頭在部分城市進行試點。此外,中國還要大力發展商業保險,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籌資來源。一些商業保險公司可以開發針對老年人的長期護理和照護的保險產品,進而發揮一些補充作用。

作為全國最早步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之一,聞大翔就上海市的老年護理和長期照護工作情況做出總結:一要加強老年醫療護理服務體系建設。一方面,對現有的公立二級醫療機構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治療床位逐步轉型為護理床位。上海要求各區綜合性醫院設置不少於平均50張的老年護理床位,對於設置老年護理床位的區綜合性醫院,通過上海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給予每張床位1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另一方面鼓勵和支持興辦老年護理機構,鼓勵多元化發展護理站。

二要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截至2017年底,上海依據評估標準已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評估8萬餘例,從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市開展長護險試點工作,對經評估達到一定護理需求等級的長期失能人員,為其基本生活照料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

醫護搭配,幹活不累!18年護資考試的你會不會在這個行列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