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夜借用機器、醫護日以繼夜,松江中心醫院首例ECMO搶救成功

日前一個凌晨3時的區中心醫院重症監護室,除了各種機器的運轉聲,還有整個ECMO團隊堅定的心聲:“一定要挺過去!”剛剛跑贏死神的醫護人員們默默祈禱。區急救中心連夜從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院轉運而來的ECMO機器為患者點燃起生的希望。

肺脂肪栓塞併發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肺功能嚴重失代償。“挽救患者生命的最可靠方法就是行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但我們醫院尚未配置ECMO機器,轉院風險太大。”……當天深夜,區中心醫院GICU主任王學敏與副主任唐克強緊張地討論著救治方案。

“全力搶救病人!首先要保證病人的安全,需要什麼設備我來協調。”區中心醫院黨總支書記徐萍當機立斷確立治療方案,並立即打電話與市一醫南院溝通協調ECMO機器調配,醫院醫療事務部劉君主任以最快的速度聯繫好區急救中心120轉運ECMO設備。

連夜借用機器、醫護日以繼夜,松江中心醫院首例ECMO搶救成功

深夜零點,伴隨著120急救車的呼嘯聲,ECMO機器抵達區中心醫院GICU,急診危重病科的醫生盛阮妹、陳建勤和護士長姚紅慶也聞訊從家裡趕來。經過緊張有序的術前準備,王學敏在B超引導下為奄奄一息的患者熟練而迅速地施行股靜脈、頸內靜脈穿刺置管,成功接上ECMO機器,患者的生命體徵終於穩定了下來。緊張得大氣也不敢出的醫護人員們長吁一口氣:“初戰告捷。”

燃眉之急雖解,最後的勝利還未到來。GICU迅速成立了ECMO管理小組,安排專人輪流看護病人、管理ECMO機器,王學敏參加值班守夜,經過三天三夜細緻入微的治療和護理,患者的肺功能明顯好轉。7月13日,綜合評估顯示患者病情明顯改善,當日下午,ECMO機器被撤離。7月16日,患者順利脫離呼吸機,拔除氣管導管。這場醫院上下精誠合作、多方聯動、人機合力的“戰役”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連夜借用機器、醫護日以繼夜,松江中心醫院首例ECMO搶救成功

脂肪栓塞綜合徵

肺脂肪栓塞綜合徵是以呼吸窘迫表現為主的一組綜合徵,其主要病變在肺,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瞭。它發病急,來勢猛,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危及患者生命。骨折後兩三天最易發生,多見於長骨幹骨折,是骨折病人傷後或術後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

“本次搶救的患者於7月6日手術,當時生命體徵穩定,全身情況良好,不幸兩天後卻經此劫難。”據王學敏介紹, ECMO治療是搶救重症呼吸、循環衰竭患者的高級生命支持技術,其原理是將體內的靜脈血引出體外,經過特殊材質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後回輸入病人動脈或靜脈系統,起到部分替代心肺的作用,從而維持人體臟器組織氧合血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