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夾與彈匣,你分清楚了嗎?

彈夾與彈匣,你分清楚了嗎?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單手換彈夾”的傳奇故事,某位田姓軍人雖然最終被擊斃,但全世界卻在直播中看到了中國軍人的獨門絕技。但是你造嗎?其實準確地說,應該是“單手換彈匣”!

傳說中的應該是單手換彈匣,千萬別說錯!

先說單手換彈匣,這個特定的軍事動作據說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時,一名中國老兵發明的很實用的戰術。

具體的單手換彈匣過程是這樣的:右手持槍,左手掏彈匣,然後左手用新彈匣猛頂槍械上的彈匣卡榫,頂開後,空彈匣鬆動,這時新彈匣向前一擠,空彈匣向前方掉下,新彈匣按正常順序裝上。左手伸到向右邊一拉槍機,子彈上膛(這個動作不可少,因為AK系列步槍沒有空倉待擊功能,必須手動上膛),換彈匣完畢。

彈夾與彈匣,你分清楚了嗎?

如果有意識地等到最後三四發子彈時再換,就不必有上膛的過程。這一過程在實戰中意義重大——既保持了火力持續性,又突出了隱蔽性,敵人可能都不知道你的彈匣裡還有多少“存貨”,在戰場上有經驗的老兵都能根據槍聲判斷你還剩多少子彈。

彈夾與彈匣,你分清楚了嗎?

再來說說彈夾和彈匣的區別,彈夾顧名思義,就是安裝槍彈用的類似夾子的一種便捷工具,多由金屬製成,也就是說彈夾僅僅是一種裝彈輔助工具。按照外形劃分,彈匣還可以分為盒式彈匣、管式彈倉、旋轉式彈鼓、彈盤(平盤式彈匣)和彈筒(注意不是你愛吃的蛋筒……)。

彈夾(charger;cartridge clip)

夾子彈用的長條夾,用來將子彈成排夾住,以便壓入彈匣、彈倉,多由金屬製成,是一種裝彈輔助工具

彈夾與彈匣,你分清楚了嗎?

而彈匣則是一種供彈裝置,其結構要複雜得多,它安裝在槍機軸線圓周某個方向上,一般均為可卸式,外觀呈盒狀,使用時由內部的託彈簧和託彈板共同作用將其中的槍彈逐發推出,為武器供彈。

美軍的C-MORE輕型霰彈槍系統與M16組合使用

彈夾與彈匣,你分清楚了嗎?

彈匣

彈匣:槍上用於存儲子彈的一個匣子,通常是一個可以拆御的小盒,通常有弧形彈匣和直彈匣兩種,子彈在壓入彈膛之前就放在那裡。彈匣的主要作用是容納子彈,並在射擊時及時地將子彈託送、規正在預備進膛位置。它通常由彈匣體、託彈鈑、託彈簧和彈匣蓋組成。彈匣體是用鐵合金皮壓制而成的,但也有使用工程塑料製成的,其四周較薄,通常在表面有加強筋來增加結構強度;以雙排雙進彈匣為例,其託彈鈑由兩級臺階構成,這種臺階可使子彈在彈匣內成雙行交錯排列;託彈鈑在彈匣內四周的遊隙很小,當槍機後退到推彈突筍並越過彈匣裝彈口時,託彈鈑在託彈簧的作用下,將彈匣內最上面一發子彈託送到裝彈口並與彈匣體的彎部相配合,將子彈規正在預備進膛位置。當槍機前進時,推彈突筍將裝在預備進膛位置的子彈推進槍膛,從而完成託送、進膛的供彈動作。如果彈匣凹陷變形或生鏽,就會造成託彈鈑被卡死的現象,導致子彈到不了位、上不了膛,從而影響射擊的順利進行。彈匣的種類還有應用在機槍上的彈箱和彈鼓。彈箱還分為 內置和外置兩種。外置用於重機槍,內置通常用於輕機槍。彈箱和彈鼓容彈量較多,可提供持續的火力。

彈夾與彈匣,你分清楚了嗎?

盒型彈匣為最常見的供彈具,以內部的彈簧把彈藥推至彈匣口,一般使用在手槍、自動霰彈槍、衝鋒槍和步槍上又可細分為可拆式彈匣及固定式彈匣;單排、雙排、四排彈匣。泵動式霰彈槍、泵動式榴彈發射器、複合式步槍及槓桿式槍機步槍主要使用管式彈倉設計,可分為單管及雙管式一般固定在槍管底部,彈藥以頭尾接連方式進入管式彈倉,直至盡頭。

彈夾與彈匣,你分清楚了嗎?

彈鼓

彈鼓為輕機槍等連發槍械常用的供彈具,裝彈量比盒型彈匣為高,彈藥經旋轉撥彈輪由內至外到達供彈口,可分單室及雙室設計。

彈夾與彈匣,你分清楚了嗎?

彈盤

彈盤有時又稱為平盤式彈匣,是一種類似彈鼓的供彈具,但彈藥排列方式不同,彈頭指向轉軸軸心,以彈簧的力量使整個彈盤旋轉,從而把彈藥送進槍機。

彈夾與彈匣,你分清楚了嗎?

彈筒為一種大容量螺旋式供彈具,主要對應手槍彈彈藥以螺旋方式排列。彈筒對生產技術的要求較高,同時較難維持可靠性,裝填彈藥步驟煩複,或需專門工具。

史上最長彈匣的AK突擊步槍

彈夾與彈匣,你分清楚了嗎?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