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运用,自由灵活、变幻无穷,独具匠心,其精湛的建筑施色技术、特有的艺术视觉、艺术形式和美学追求,展示了中国工匠对色彩艺术独特的审美眼光,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世界建筑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色彩的来源

中国古典建筑色泽艳丽,颜色种类繁多,大面积色块铺垫对比,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味用色方案。建筑物上的色彩缤纷,是我们特有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1

本色的影响

建筑物的色彩很大程度上是由材质自身色彩倾向带来的。砖瓦、石头、金属、木材等各有的原色,自然矿物质颜色如绿松石、碳、蛤蜊白、金、银等。在常用的“五彩并举”的混合结构中,便自然形成了多种色彩。地面上“中庭丹彩”就是本来烧制的红砖的颜色。

建筑中白色基台和石栏杆,就是“汉白玉”或花岗岩的原色。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故宫

屋面主要是砖瓦本身的颜色,灰色或者青灰色,墙身的砖则是烧制出得来的颜色。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王家大院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至于黑色,大量的木材,用于取火,烧成的木炭为黑色。泥土原有的土黄色,和茅屋屋顶农作物或其他植物(在此称之为“草”)干枯后的颜色这里也便有了几种传统主色红(砖)、白(墙)、青(瓦)、黑(碳)、黄(草)。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广西兴业县庞村清代民居

2

时代条件影响

颜料的发明,矿物质颜料、植物质颜料以及动物质颜料的提取技术的完善。从大自然中提取颜色是古人惯用技巧。建筑色彩也主要体现在木材的油漆上、金属的装饰以及后期发明的琉璃建筑材料上。

色彩运用特点

屋顶色彩中分为:黄色(尤其是明黄)琉璃瓦、黄绿混全(剪边)、绿色、绿灰混合、灰色陶瓦。

建筑物墙身色彩:主要有红、绿、棕等色。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西藏古建筑

构件色彩:梁枋、斗拱、椽头彩画色调以青、绿为主,间以金、红、黑等色,柱子以红色、绿色为主。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历代运用特点

唐代以前_材料本色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最初体现着自然的功能,唐代以前没有颜色,突出的是材料本色。

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道北壁壁画(下图)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北齐娄叡墓壁画(上图)

唐代_颜色体现等级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到了唐代,建筑有了统一的规划,建筑归"礼部"管,有了等级制度的划分。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唐建大佛殿南禅寺(上图)

宋代_色彩反映主流

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油漆的大量使用,以及印度佛教的影响,建筑颜色突出为红色。这一时期的色彩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文化。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太原晋祠圣母殿,创建于宋天圣年间(1023年—1032年)晋祠木雕盘龙,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晋祠木雕盘龙,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

元代_风格秀丽绚烂

元代宫室建筑也承袭了唐宋以来的传统,元朝以后的装饰纹样倾向平实、写实的路线,宫殿建筑的色彩和图案为精密研究,风格秀丽且绚烂。

北京妙应寺白塔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明代_色彩浓重悦目

明初立国南京,主要仰赖江南工匠。永乐移都北京,北京宫苑建设,也以南方工匠为主。明代建筑严谨、工丽、清秀、典雅,颇具江南艺术的风范。

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卢村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民宅(徽州明代传统民居)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清代_油漆彩画盛行

到了清代,颜色使用越来越复杂,建筑越来越突出装饰性,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就是"油漆彩画"。围绕彩画形成了一系列与建筑文化相关的内容,彩画某种功能演化成装饰。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慈宁宫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山西省介休市太和岩琉璃牌楼(清光绪年)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缤纷色彩

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是在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演变形成的。随着朝代的更替,建筑色彩随之发生着变中国色彩的形成和发展。多元的文化必定影响着建筑色彩的多样性统一在整个民族共识继承和发展上中国传统色彩承载了除了色彩本身特性以外大量历史阶段特征性文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传统色彩可以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系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