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彝族聖山拜彝族先祖,這才是火把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有的山是用來欣賞的,有的山是用來親近的,有的山是用來征服的,而有的山則是用來崇拜的,比如說滇中的彝族聖山——轎子雪山。

登彝族聖山拜彝族先祖,這才是火把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身為土生土長的雲南人,雲旅君打小就聽老一輩人常說:“爬上轎子山,發財又升官”、“轎子彝山龍脈通雲南”。老一輩雲南人每每說到距離昆明市區僅151公里的轎子雪山,眼神中總是帶著敬仰和虔誠。似乎那座曾經被南詔第六代王——異牟尋,於公元787年封為“東嶽”的“滇中第一山”轎子雪山,藏著南詔國和彝族祖先定國安邦的千年之謎。

登彝族聖山拜彝族先祖,這才是火把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本週末又逢農曆六月二十四,彝族、白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即將來臨。雲旅君從昆明轎子雪山景區瞭解到,為了方便彝族同胞“登彝族聖山,拜彝族先祖”,8月4日起至8月18日,轎子雪山景區門票施行免費政策。想一探彝族聖山之謎,感受彝家火把節的小夥伴,可千萬別錯過了火把節“登彝族聖山,拜彝族先祖”的好時機!

登彝山,感受“呼風喚雨”之奇

“滇中第一山”轎子雪山,與高黎貢山、點蒼山、蒙樂山、玉龍雪山一起並列南詔國五嶽。作為赫赫於古今的“五嶽獨宗”,轎子雪山因山巔處有天下唯一彝人祖先阿普篤慕的巨石聖像而倍顯神聖,又因其山形如一把巨型厚重的神聖轎椅,以及南詔第五代王閣邏鳳封轎子雪山為雲南群嶽之首的定位之謎,而在雲南民間流傳著“轎子彝山通龍脈”的傳說。

登彝族聖山拜彝族先祖,這才是火把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彝族神山和彝祖石像的傳說,讓雲旅君禁不住好奇心的驅使,在仲夏時節來到轎子雪山。與冬日裡的冰雪世界不同,遠山如黛的層巒疊嶂中,密密叢叢的冷杉林將夏日的酷熱逐層“分解”,讓人倍感涼爽。昆明轎子雪山景區的工作人員告訴雲旅君,轎子雪山是彝族聖山,在彝族同胞和老一輩雲南人心中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2017年轎子雪山的“祭山大典”,就匯聚了來自雲、貴、川的彝族畢摩。畢摩,就是彝族社會中的祭司。德高望重的畢摩們在轎子雪山的“祭山大典”上會齊聲誦唸《獻牲經》《獻物經》,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國泰民安。

登彝族聖山拜彝族先祖,這才是火把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除了彝族畢摩齊聲誦唸的《獻牲經》《獻物經》,彝族還有一部集天文、地理、歷史、文學、藝術為一體的“百科全書”——《指路經》。雲旅君翻閱《指路經》發現,距離昆明僅182公里的轎子雪山,在《指路經》中的名字叫“樂尼白”,又被稱作“木阿落白”。“樂尼白”在《指路經》中被描繪為一個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美麗富饒的世外桃源,也被視為彝族的發樣地、祖地、靈魂歸宿之地。“木阿落白”是彝語,“木”為天、“阿”為高、“落白”為雪山,漢語音譯過來就是轎子雪山。而“木阿落白”的完整意思就是彝族的發樣地,也是彝族人靈魂迴歸的地方。

登彝族聖山拜彝族先祖,這才是火把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雲旅君兩次登頂轎子雪山,在攀爬途中均“偶遇”了十里不同天的神奇景緻。山頂的奇峰峭壁、高山湖泊、瀑布飛流、雲海佛光,在變幻莫測的氣候中也顯得特別有靈氣。無論是冬季還是夏季,只要清冷的山風吹過,山澗雲霧就時卷時舒,都會給彝山密林蒙上一層神秘的氣質。轎子雪山景區的工作人員告訴雲旅君,轎子雪山有兩處著名的“朝聖湖”,一個是彝人祭祖祭山取聖水的天池,一個是小天池(精怪塘)。因轎子雪山為彝祖聖山,雲南坊間曾有傳言:這兩處朝聖湖能“返演歷史,預知未來”。虔誠的人若是在湖前祈禱,就能看到自己的前世與來生。

登彝族聖山拜彝族先祖,這才是火把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雲旅君雖是漢族,但仍然帶著虔誠的心,氣喘吁吁地攀爬到了轎子山4200米處的“小天池(精怪塘)”。“小天池(精怪塘)”這個名字自帶神秘氣質,與冬日雲旅君來的時候景觀截然不同,盛夏時節的小天池(精怪塘),遠遠望去就好似鑲嵌在雪山之中的碧玉,純淨而安詳,在高原驕陽照耀下散發著如寶石般的光芒。

登彝族聖山拜彝族先祖,這才是火把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轎子雪山景區的工作人員巖溫罕說,站在小天池(精怪塘)所在的“轎鸞”處,衝著遠處的山間大喊,遠處的雲霧就會徐徐隨風而來,不一會兒就會招致雷雨冰雹!帶著半信半疑地遲疑,雲旅君面朝山間大喊了一聲“轎子雪山,我來啦!”不一會,遠處晴朗的山林間竟然密密地聚齊了一團“雲霧”,乘著風勢,緩緩徐徐地向轎子山這邊襲來。前後不過5分鐘時間,原本靜謐地籠罩在高原驕陽下的“轎鸞”,就被雲霧包裹,山間頓時瀰漫起寒意。不斷襲來的濃霧讓能見度瞬間下降為20米遠,這般詭秘的“呼風喚雨”技能,讓人不得不讚嘆稱奇!

火把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轎子雪山不僅巍峨雄壯,更因其如同矗立於滇中地區的天然屏障,而富有“靈氣”。燦爛豐富的彝族文化,為轎子雪山書寫下眾多的美好傳說與動人故事,這些為人津津樂道的歷史文化,讓絕美的自然風光,更具“故事性”。

登彝族聖山拜彝族先祖,這才是火把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雲旅君Get到轎子雪山“呼風喚雨”的新技能後,對彝族聖山更是充滿了崇敬與敬仰。巖溫罕告訴雲旅君,在轎子雪山轎頂海拔4223米處,屹立著一尊石像,這個石像就是彝人祖先阿普篤慕聖像。每年,來自不同地方的彝族同胞都會聚集在轎子雪山,由彝族畢摩主持彝族祭祖大典,祭祖叩拜。

登彝族聖山拜彝族先祖,這才是火把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據彝文古籍《指路經》所載,彝人先祖阿普篤慕及其部落,最早繁衍生息的軌跡就是在以滇池為中心的滇中區域。而後,彝人先祖阿普篤慕的6個兒子劃分成了彝族的6個支系,“小聚居、大分散”的散落在祖國西南各地。每當彝人給亡靈舉行祭祀活動時,彝族畢摩都要吟誦《指路經》為亡者的靈魂指路,用古彝經文引導,使之返回遠古時代祖先居住的地方與彝族先人團聚。令人震驚的是,不論是彝族6支系中散落在西南的哪一個部落,畢摩指引亡魂所“歸”方向都是滇中的轎子雪山。

登彝族聖山拜彝族先祖,這才是火把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雲旅君隨巖溫罕來到一處酷似老人的頭像的山峰邊,只見被奉為彝族聖祖的這尊石像面容十分清晰,眉宇間透露出莊重嚴肅,似乎在眺望著遠方。石像表面凹凸有致的紋路,如同老人面部淺淺的皺紋,但石縫間卻夾雜著和藹慈祥的韻味。巖溫罕說:“這尊巨石像無論從頭、臉、眼、唇等來看,就是彝族共同的祖先——阿普篤慕。”

登彝族聖山拜彝族先祖,這才是火把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發現彝族聖山上有彝祖石像的時間是2013年。巖溫罕告訴雲旅君,就像是冥冥之中註定的緣分一般,昆明轎子山(樂尼白)彝族文化研究學會會長李康,2013年登轎子雪山倚靠在山路邊休息時,只是不經意間的一抬頭,前一刻還籠罩在轎頂的雲霧竟然已隨山風漸漸散去,阿普篤慕巨石神像就在燦爛陽光下栩栩如生的顯現。自那以後,彝族聖山有彝祖石像的消息就在彝族聚集地廣為流傳。每年彝族火把節期間,就會有彝族同胞不約而同地齊聚轎子雪山,登彝族聖山,拜彝族先祖,過彝家火把節。

登彝族聖山拜彝族先祖,這才是火把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轎子雪山景區工作人員告訴雲旅君,彝族是個崇拜火的民族,彝族人自視為火的子孫,把火視為驅邪消災和帶來吉祥幸福的神聖之物。在歷史長河中,彝族人對火的發明、火的運用、火的崇拜,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火文化。每年火把節期間,昆明倘甸產業園區、轎子山旅遊開發區都會舉行轎子山阿普篤慕聖像祭祖大典儀式。屆時會有火把節祭火、祭祖大典及演出。期間的祭火及點火儀式時長為14分鐘,分別為鑽木取火、畢摩誦祭火經、跳祭火舞、來賓點燃火把、跳彝族團結舞。所以,彝族火把節正確的“打開方式”就是“登彝族聖山,拜彝族先祖”,去轉龍小鎮與彝家人一起燒篝火,圍著火塘彈琴唱歌、踏歌起舞,過祖祖輩輩彝族人的傳統火把節。

雲報旅遊文化全媒體 韓怡 文

張永強 圖

部分圖片由轎子雪山景區提供

審核 馬虎 施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