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滬上心臟外科醫生 近80歲高齡仍堅守手術台 每天坐診

一個80歲的老人能做什麼,含飴弄孫,養花遛鳥,出門遛彎,家長裡短?這是我們對大多數老人的印象。直到編者看到這樣一位老人,印象才徹底改變。

感動!滬上心臟外科醫生 近80歲高齡仍堅守手術檯 每天坐診

他,79歲高齡、55年從醫生涯、救助10000餘名患者、上萬臺手術...他就是我國著名心臟專家、冠脈外科奠基人之一的肖明第教授!

感動!滬上心臟外科醫生 近80歲高齡仍堅守手術檯 每天坐診

他:開創上海心臟移植手術

患者存活時間最長的先河

上世紀七十年代,當心髒搭橋手術在我國剛剛展開時,肖明第教授就潛心研究冠脈搭橋技術,成為當時中國少數幾位可以完成冠脈搭橋手術的醫生之一。

80年代初,在澳大利亞進修期間,肖明第的工作受到澳洲同行的矚目。懷著一顆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他毅然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回到北京阜外醫院,一直工作在心血管疾病外科臨床第一線。

1997年7月,肖明第從中國醫學科學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阜外醫院,被引進到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工作,組建心血管外科,普及和推廣冠心病外科治療技術,開展了上海首例激光心肌打孔術治療晚期冠心病人。

時任上海市委副書記的龔學平同志評價

:“肖明第教授的到來推動了上海市心血管外科的發展。”

2000年,肖明第教授為一位17歲心肌病男孩施行心臟移植手術,至今存活已18年,生活質量良好,組建了幸福家庭。該例手術是上海存活時間最長的病例。

感動!滬上心臟外科醫生 近80歲高齡仍堅守手術檯 每天坐診

他:做別人不敢做的手術

突破世界罕見的“外心人”手術禁區

收別人不敢收的病人,做別人不敢做的手術。在肖明第50餘年的從醫生涯裡,救治了超過10000名患者。為拯救更多患者,他敢於衝擊心臟外科手術禁區。

Cantrell五聯症又稱“外心人”心臟病,是世界極罕見的一種先天性心臟發育畸形,最新統計結果顯示,此病在全球範圍僅200多例,國內報道過不足10例。

2007年8月16日,肖明第教授帶領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上海遠大心胸心外科手術團隊,歷經8個多小時,順利完成該院第一例“外心人”手術,實現重大技術突破。該手術至今已成功完成八例,在同一家醫院,為全國之最。

感動!滬上心臟外科醫生 近80歲高齡仍堅守手術檯 每天坐診

在肖明第教授帶領下的團隊,救治的患者,年齡最長103歲高齡,最小僅42天;手術涉及心臟瓣膜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大血管和心臟移植等各個分支,完成多項開創性成果。

他經常應邀參加學術會議,向年輕醫生們傳授經驗、共同探討心血管領域疑難問題;共培養心血管外科碩士20名、博士15名、博士後4名;他曾擔任過中華醫學會心胸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心胸外科學會主任委員。

感動!滬上心臟外科醫生 近80歲高齡仍堅守手術檯 每天坐診

他: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職

沒想過有一天要到達多高的職位

肖明第教授,儒雅謙和,穿一身潔白的白大褂,鼻樑上架著一副眼鏡,說話不緊不慢;他的外形和氣質,讓人很難將“手術刀”一詞聯繫到他身上。

然而他乾的的確是“刀光劍影”的活兒。可以這麼說,每天肖老都在“驚心動魄”中度過,如同女媧補天一樣,不畏艱辛、萬分精細地修補那些“問題心臟”。

50餘年行醫生涯,肖明第教授成功救治逾萬人,他的眼前是病,心底是人,他總說:“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職,沒想過有一天要到達多高的職位。”

感動!滬上心臟外科醫生 近80歲高齡仍堅守手術檯 每天坐診

2017年,一4歲孩子因先心病右位心,單心室,大動脈異位、伴嚴重的低氧血癥等住院,很快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危在旦夕。病情發雜,手術風險大。

手術室內險象環生,肖明第帶領團隊,歷經6個多小時,這一臺難度較大的手術,在驚心動魄中,終於成功完成。

小兒心臟外科手術的每一個細節都是重中之重,對醫者的體力、耐力、經驗、心智等有著嚴苛考驗,平均手術時間4-5小時。

患兒康復出院時,其父母拉著肖老的手千恩萬謝。“那一刻,我們做醫生的不顧一切,不為名利,只為治病救人。”肖老對編者說。

感動!滬上心臟外科醫生 近80歲高齡仍堅守手術檯 每天坐診

他:50餘年不忘初心

用心繪製出一條愛的航線

一個生命也許只有在為其他生命做出了貢獻的時候,才能充分顯示出它的巨大力量、深層意義和寶貴价值來。

肖明第教授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積極從事公益活動,奉獻無私愛心,去心繫“無數的遠方、無限的人們”。

50餘年來,他從繁華都市,到偏遠邊陲;從“愛裡的心”,到“關愛抗戰老兵”、再到“回望知青路溫暖心健康”;公益腳步遍及貴州、山東、安徽、福建等全國多地.....

50餘年時間,不忘從醫初心,熱血耐得了風霜;千萬公里,不辭旅途辛勞,擔當經得起丈量;遠志正心大愛無疆,

在祖國遼闊的版圖上,肖老用心繪製出一條愛的航線。

感動!滬上心臟外科醫生 近80歲高齡仍堅守手術檯 每天坐診

詮釋了醫者仁心的責任與擔

他:無固定吃飯時間 24小時手機不離身

詮釋了醫者仁心的責任與擔當

每天早上7:30分,肖明第教授總會提前到醫院上班,直到現在,他依舊保持每週不少於2臺親自主刀的手術,之前最多的時候,一天2臺。他每天坐診,每天堅持查房,每天都會上臺指導年輕醫生手術。

他手機24小時不離身,一旦有醫院電話打來,再晚也必須趕到。對於他而言,只有準時上班,沒有準時下班;沒有固定的吃飯時間,沒有舒適的用餐坐凳...

80歲高齡,50餘年從醫生涯,10000餘名患者……在“護心”的道路上,肖明第教授每一步都走得踏實,完美詮釋了醫者仁心的責任與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