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醫針灸基礎知識,每日一穴:面口合谷收

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能清陽明之鬱熱,解面齒之風,通頭面之經絡,是治療熱病及頭面五官疾患之要穴,主治頭痛、目赤腫痛、鼻出血、咽喉腫痛、齒痛面腫、面癱等。《四總穴歌》中:將其功效主治歸納為"面口合谷收"。


分享中醫針灸基礎知識,每日一穴:面口合谷收


出處:《靈樞・本輸》。別名:虎口。

穴名釋義:合,有交結、合攏之意;谷,指山谷。本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即當大指、次指相合處,是處猶如深谷,故得名。

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局部解剖:皮膚,皮下組織,第一骨間背側肌,拇收肌。淺層分佈有神經淺支,手背靜脈網和掌背動脈;深層有尺神經深支和食指橈側動脈。
分享中醫針灸基礎知識,每日一穴:面口合谷收

功效:清熱解表,明目聰耳,通絡鎮痛

主治:頭痛,眩暈,齒痛,目赤腫痛,咳嗽,咽喉腫痛,痄腮,鼻淵,耳聾,耳鳴,失音,牙關緊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胃痛,腹痛,經閉,癮疹,瘧疾,便秘,小兒驚風,發熱惡寒,無汗或多汗,手指攣急,臂痛,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牙齦炎,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高血壓,蕁麻疹等。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分享中醫針灸基礎知識,每日一穴:面口合谷收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卷十二:聾,耳中不通,齒齲痛,喉痺。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卷五:寒熱瘧,鼻鼽衄,熱病汗不出,目視不明,頭痛,痿臂面腫,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開。

《針灸大成》卷六:傷寒大渴,脈浮在表,發熱惡寒,頭痛脊強,無汗,偏風,風疹,痂疥,小兒單乳蛾。

《醫宗金鑑.刺灸心法要訣》:破傷風,風痺,筋骨疼痛,諸般頭痛,水腫難產,小兒急驚風。
分享中醫針灸基礎知識,每日一穴:面口合谷收

常用配伍:

1、配少商,治咽喉腫痛。

2、配太沖(又稱四關穴),治癲狂,高血壓。

3、配風池,列缺、外關,治感冒。

4、配三間、頰車、迎香,治牙痛。

5、配三陰交,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滯產。
分享中醫針灸基礎知識,每日一穴:面口合谷收

以上是有關合谷穴位的相關知識,你瞭解了嗎?歡迎提出寶貴意見;同時也感謝您!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