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四根四走」做好脫貧產業

堅持“四跟四走” 做好脫貧產業

----對漢中市南鄭區產業扶貧路徑的思考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治本之策。去年以來,南鄭區產業扶貧工作按照政府主導、項目帶動、金融參與、多主體融合要求,圍繞茶葉、烤煙、獼猴桃、蔬菜等特色種植和肉牛、土蜂、家禽等特色養殖,採取訂單生產、代耕代種、土地入股、勞務協作等方式,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提升普遍技術服務,助力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產業扶貧取得一定成效。但從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和建立貧困群眾長效增收機制看,該區產業扶貧工作仍然存在四個問題。一是產業項目多但規模小。每村都確定有3-5個產業脫貧項目,每個鎮也有多個產業項目,但面積小,品種雜,檔次低,對經濟的支撐作用不強。二是本地小企業參與多,大企業聯營少。全區脫貧產業經營主體基本是以本區企業和本區資本參與為主,大企業、上市公司、全產業鏈項目參與少,經營以貧困戶各家各戶為主,項目抗風險能力弱。三是初級產品、自產自銷產品多,產加銷一體化、從田間到餐桌一條龍項目少。經營主體和貧困戶在市場上缺少定價權和話語權,導致增產不增收。四是扶貧資金使用主體多,各戶貸款數額小。全區金融扶貧貸款基本上以貧困戶自貸自用為主,很少由龍頭企業與貧困戶通過項目捆綁使用。這產生了兩方面問題,一是貧困群眾怕擔風險不敢貸款,二是金融企業怕損失、信貸人員怕擔責任不放貸款。南鄭全區2018年一季度金融扶貧貸款任務完成不到年計劃的10%,金融對脫貧產業支持不夠,對貧困戶增收支撐不強。

近期,通過調研,借鑑外地經驗,我們認為堅持“金融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龍頭走、龍頭跟著市場走”的產業扶貧方式,從供給側改革出發,做大規模,做長產業,做強基礎,做優市場,走集約化發展產業之路,才是打牢產業脫貧根基、推動鄉村振興的正確策略。

堅持金融跟著窮人走,用好金融扶貧政策。金融是現代經濟的靈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金融對經濟發展、產業發展支撐不夠是導致群眾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打好脫貧攻堅戰,中省出臺了對貧困戶每戶不超過5萬元的政府貼息貸款,另外還有不超過5000元的產業發展獎補。同時,對企業參與脫貧還有大量政策扶持和獎勵。從某種情況看,現在貧困村貧困戶產業發展不缺錢。如何用好產業扶貧貸款和產業扶貧獎補,是對扶貧幹部和貧困群眾新的考驗。為此,要牢固樹立“以錢生錢”理念,堅持“金融跟著窮人走”基本方略,進一步強化扶貧幹部和貧困群眾對金融政策和金融知識的學習,廣泛宣傳金融扶貧政策,簡化貸款發放手續,增大扶貧貸款存量,鼓勵貧困群眾積極使用產業扶貧貸款。二是適當調整扶貧貸款和產業扶持資金使用範圍和方式,可以允許貧困戶將扶貧貸款直接用於入股龍頭企業擴大生產,也可以轉借企業用於生產週轉,或者通過企業為貧困戶統一購買種苗、肥料和購置生產設備等,不能因為政策原因讓扶貧獎金閒置,切實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二、堅持窮人跟著能人走,發揮能人帶動作用。在當前農副產品結構性供大於求情況下,讓缺乏市場經驗、各自為陣的貧困戶直接進入市場闖蕩,就如同將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投入大江大海一樣,生存率極低。儘快讓貧困群眾學會“飛”的本領,變“輸血”為“造血”,既“借雞生蛋”,又“借腦發財”,才是扶貧的根本。要因地制宜,依靠政府和幹部搭橋,建立窮人與能人(主要是非公經濟界人士)聯結機制,讓貧困戶乘上能人的快車,共同推動區域脫貧產業的發展。要推動建立貧困戶與黨員致富代表、農村種養大戶、產業技術能手的利益連接機制,通過產業發展實現貧困戶增產增收。建議進一步改進扶貧貸款使用、扶貧資金投向、產業獎補投放方式,激勵能人發揮作用,通過一帶一、一幫多和“三變”改革等形式帶領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收入增長與智技雙扶目標。

三、堅持能人跟著龍頭走,增強抗風浪能力。“船大抗風浪”。主動對接龍頭企業,參與企業分工,與龍頭企業形成共存共榮的利益聯接機制,貧困戶才能分享到屬於自己的增收的“那杯羹”。龍頭企業少、上市公司少是該區產業扶貧的短板,也是農業大而不強、效益不高的根源。應牢牢抓好當前貧困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機遇,採取突出主導、集中規劃、統一推進、政策激勵的方式,揀選茶葉等2-3個優勢產業項目,引進培育3-5個龍頭企業,引領產業扶貧向中高端發展。特別是要依託當地資源和政策優勢,下大功夫引入1-2個農業上市公司,建立原產地保護,實施連鎖經營,打出南鄭農業產業品牌。要依託“三變”改革和股份合作等方式,打破區域界線,建立多鎮(辦)、多村聯合的產業合作社和產業公司,實現採購、技術、銷售“三統一”,降低貧困群眾直接入市的風險,做大做好扶貧產業。

四、堅持龍頭跟著市場走,把增收放在第一位。逐利是企業本質特徵,而生產市場需要的產品才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在確定扶貧產業項目時,龍頭企業除了要依託資源優勢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堅持以市場導向慎重選項目、選品種,按照市場規律建基地、抓產業、搞營銷,堅決走“以市場定產品、以產品定加工、以加工定種養規模”的路子。要大力引進產供銷一體化大型龍頭企業,積極引入農副產品深加工技術,鼓勵企業在大城市建立銷售網絡,將更多資金投向高端農副產品深加企業,著力提升農副產品附加值。要探索企業與超市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允許一部分產業扶貧資金用於建立農副產品儲存、加工、銷售網絡,促進市場供給平衡,完善產業自我保護體系,防止價格大起大落和產業時興時衰,以穩定長效的增收機制,助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漢中市南鄭區政協 鄭漢生 吳兆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