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濫用,你可能在成爲一頭「錢牛」

西醫治療疾病更多的是病名檢索,根據不同疾病進行相應的治療。

所以我們很容易看到這樣的一種現狀:病人用藥越來越多,病情控制越來越困難。

尤其在慢性疾病上,這種現象更為嚴重。

在我們接觸的病例中就有這樣一位患者:

王耀先生,由於年近80,患有心衰、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血液粘稠慢性疾病,一天用藥達到13種!

PS:很多時候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這類糖尿病患者常見疾病是相互伴隨的,其主要原因是由於胰島素代謝不平衡造成。

  • 西洛他唑片(培達)——治療心血管疾病
  • 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波立維)——治療心肌梗塞
  • 阿託伐他汀鈣片(立普妥)——治療高膽固醇
  • 纈沙坦膠囊(代文)——治療高血壓
  • 琥珀酸美託洛爾緩釋片(倍他樂克)——預防和治療心肌缺血、快速性心律失常和胸痛
  • 呋塞米片(速尿)——治療水腫性疾病、高血壓
  • 螺內酯片(安體舒通)——治療水腫性疾病、高血壓
  • 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耐信)——治療腸道疾病
  • 替普瑞酮膠囊(施維舒)——治療急性胃炎、胃潰瘍
  • 鹽酸曲美他嗪緩釋片(新萬爽力)——預防心絞痛發作
  • 甲鈷胺分散片(卓和)——抗貧血性藥物
  • 氫苯磺酸鈣膠囊(昊暢)——治療糖尿病微血管病變
  • 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諾和銳30筆芯) 16單位——控制高血糖
  • 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諾和銳30筆芯) 12單位——控制高血糖
藥物濫用,你可能在成為一頭“錢牛”

這是一位78歲老人一天要服用的藥物和注射的藥量。

在這裡我們統計一下:老人每天日常要服用21顆膠囊,注射28單位胰島素,不包括其他常見疾病(諸如感冒之類)。

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一個人每天吃這麼多藥對身體不會有影響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肯定有!

可檢查後的結果呢,還是需要服用同類藥物來壓制身體疾病。

這在如今飛速發展的現代醫療上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我們只能單純的依靠藥物來維持自己的身體健康,這些治療慢性病的藥物就像海洛因和大麻一樣,不僅讓患者“欲罷不能”,更是一步步“毒害”著我們的身體。

藥物濫用,你可能在成為一頭“錢牛”

▲過度的藥物攝入

可以這麼說,此時的病人已經半隻腳邁入ICU,一旦脫離藥物的依賴就可能直接面對死亡。

我們的醫療對待一些慢性疾病只能用諸如此類的方法,患者能做的也只是不停的花錢吃藥,如同一頭奶牛一般,不停的吃草擠奶。

最後病情反而越來越難控制,形成惡性循環。

而在這張巨大的醫療商業網之下,背後獲利的永遠是製藥廠商。

據不完全統計,在2010年,單單一顆小小的降脂藥——立普妥給輝瑞製藥有限公司帶來的全球銷售額就高達107億美元。

僅僅靠一粒膠囊就帶了近700億元的銷售金額。

這是何等的暴利!完全是一座永不枯竭的金礦!

藥物濫用,你可能在成為一頭“錢牛”

▲龐大的醫療產業

同樣的事情在糖尿病治療中也很常見,全球大約有1億糖尿病患者使用注射胰島素。

作為胰島素大佬諾和諾德,在國內佔有八成的市場率,僅2010年諾和銳銷售額就已達到35.16億美元,諾和平的銷售額也達到12.27億美元。

這還不包括他的降糖藥物(2015其降糖藥物的銷售額高達120億美元)!

我想即使是現在影視圈“陰陽合同”帶來的“利潤”也遠比上這些慢性病藥物帶來的價值。

但對於患者和醫生來說,這根本不是一個合適的解決方式。

一個真正的醫生對於病人最應該做的是用藥上的減法,而不是一味的加大患者的用藥量,強制給患者身體帶來負擔。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每天都需要服用20多粒藥物來控制心臟、血脂、血糖問題。

這種將藥當飯吃的治療形式,只能讓患者的身體每天都處於一個搶救式平衡的狀態,稍有閃失就可能要了病人的性命,最後又如何能解決他的訴求呢。

藥物的濫用是現在醫療體系中常見的問題,尤其在慢性病治療這一塊。

醫院給出的治療方案只能依靠服用藥物控制病情,最後藥越吃越多,病越來越重。

上文提到的王老先生在我們的幫助下,12天內撤掉8種藥物,病人反而從原來的動輒氣喘吁吁行走到現在可以健步5000步。

原來28單位的胰島素也全部拿掉,只用時12天指標基本恢復正常。

這就是中醫和西醫在對待慢性病上的區別:

中醫的治療從人體出發,從症狀分析,從而解決問題的根本。

西醫的治療從病情出發,根據相應的病情提供對應的治療方案。

上述的病例告訴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流傳至今的中醫絕對有其獨到之處,中醫可以治療大病;中醫不是慢郎中;中醫在現代同樣大有可為。


藥物濫用,你可能在成為一頭“錢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