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了一個圓教的概念,會讓你的修行更加堅固、圓滿、超越!

淨界法師

圓教的修學,我們一般稱作一佛乘的法門,也就是說在整個佛陀的一代時教當中,

它是一個最為圓滿、最為快速、最為直接的成佛之道。按照《法華經》的說法,佛陀出世以後他本來要先說的法門就是圓教的一佛乘,但是因為考慮到眾生根機的差別,佛陀只好被迫於一佛乘而分別說三,所謂的為實施權。所以,圓教是佛陀內心的真實法門。也就是說,這個是能夠代表佛陀知見的唯一的法門。其他的藏通別,佛陀是考慮了眾生的需求,不是佛陀的知見,是參考了眾生的知見,為了順應眾生的知見而開出的方便。

那麼這樣講,真實的法門跟方便法門,到底有什麼差別呢?我們作一個簡單的說明。

首先,我們先從《法華經》長者付財的譬喻裡面,去看出權實的差別。《法華經》的這個譬喻,它把眾生分成了三大類:

第一種人,是四處流浪的人就是我們凡夫的心,心隨境轉。我們的心追求什麼呢?追求世間快樂的果報。我們重視生命的結果,享受生命的結果,結果激發了廣大的生死業力,因為每一個快樂的果報後面,都含藏了生死的業力。所以,生命的果報,

你去享受快樂,你一定要付出代價,它後面有很多地雷。所以凡夫因為追求快樂的果報,誤觸了生死業力,結果創造了無量無邊的輪迴,就是到處流浪,今天投生在東方,下次投生在西方。就像一個乞丐,他到處乞食,自己不能掌控他下一餐到底去哪裡,他不知道。所以這個四處流浪型的這種人,“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為了追求快樂的果報,揹負了滿身的業力。這種是屬於四處流浪型的。

第二種,是修行者,就是努力工作型的。這個是指誰呢?指的是藏通別三教的修行者。他接觸佛法以後,他以法為師,開始依止佛陀的教法來修學,當然最基本的就是依止業感緣起。佛陀對藏通兩教先講業感,為什麼呢?就是你去接觸快樂果報的時候,請你考慮後面的業力。因為我們一般人只看果報不看業力的,所以佛陀提醒我們,業力不可思議,當你在攀緣快樂果報的時候,請你考慮後面的業力。所以這個時候藏通二教的人開始修習空觀,開始跟生命的果報、因果保持距離了,慢慢地出離,最後趨向偏空的涅槃。這個是在法上的修學,在業力上的修學。

別教的人稍微好一點。別教的人知道,生命的果報雖然有業力,但是你不一定要斷滅,你可以怎麼樣呢?轉!生命你不能說它完全沒有價值,但是你也不能夠說它就是完全有價值,

完全看你是覺悟或者是迷惑。所以別教的人他在中道的思想是,他如理地面對生命,他能夠轉識成智,轉煩惱成菩提。所以他的法就從一種業感緣起提升到賴耶緣起,他知道用智慧的思想來引導生命。這個人更高明瞭,他從一種對生命的斷滅,變成對生命的轉變。

但藏通別這三乘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盲點,就是雖然努力工作,雖然努力地修證,但是心不安住,他沒辦法安住。所以,佛陀最後講出了圓教法門——所謂的繼承家業型。就是說,其實處理生死輪迴,你要先把心帶回家,先回家。

權教法門最大的盲點在哪裡呢?他遇到煩惱,遇到妄想,就直接跳入妄想堆裡面去對治妄想,這個地方犯了一個嚴重錯誤。妄想是生滅的,你站在妄想的角度來對治它,雖然你產生一定的效果,但是你有沒有想到妄想的反彈?因為它有時候勢力薄弱,有時候勢力強,有時候你壓得住,有時候你壓不住。所以,一個沒有修圓教的人,直接修藏通別對治煩惱,去出離生死的時候,它會產生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弟子心不安”。

我們看看禪宗的公案,就說明藏通別他們在修這個法的時候,產生的後遺症就是“弟子心不安”。這不是二祖有這個毛病,所有的沒有經過圓教思想的,都有這個毛病。就是說,你試圖用你今生短短的修學時間,去抗拒你無量劫來留下的妄想。一個人沒有安住,就有這個問題了,你今生開始修一個法,用法力跟你的妄想相抗拒。

當然我們相信法力不可思議,但是你不要忽略了,妄想的勢力也不可思議,它畢竟是你生生世世不斷地串習累積的能量。所以最後必須怎麼樣呢?“弟子心不安,請和尚安心。”然後,“覓心了不可得”,“吾與汝安心竟。”

所以,在整個修行當中,必須要從覓心了不可得下手,你必須把妄想先撥開來,在一個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沒有妄想的境界,一念清淨的心性裡面先安住下來,這個是整個圓教修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說,妄想當然要處理,煩惱當然要處理,關鍵是怎麼處理?圓教是認為先求安住再求調伏,你不能直接跳入妄想堆裡面,跟它產生對立,你沒有那個本事!

你必須要先找到一個沒有妄想的心性安住下來,站在本來沒有妄想的角度來對治妄想。這個時候你就站在以不生滅心的角度來面對生滅心,你就佔有決定的優勢了。這個關鍵就在這裡而已,處理問題的方法巧妙不巧妙,就差在這裡!

也就是說,我們前面藏通別的法門都沒有錯,只是說它整個法力不可思議當中,少了一個心力不可思議,它忽略了自性功德的加持。也就是說我們是一個乞丐,當然我們沒有人願意做乞丐,我們可以去找工作。但是你應該先回到家裡面去繼承家業,先承認你是大富長者的兒子再去工作,而不是到處去打工,不應該這樣子,你事倍功半。

所以,我們意思就是說,處理乞丐的問題,第一件事情——先回家,把心帶回家。在家裡面先承認你的一念心性本來清淨,本來無一物,然後再來處理你的貧窮,去創造功德。所以方法跟藏通別完全一樣,但是多了一個心性的安住。多了這道安住以後,你整個修學完全改觀。

因為在佛法的意思,你今天沒有安住,有三種過失:第一個,你的修行不得堅固。就是你很可能經過長時間的修學,煩惱一反彈你就毀之一旦,你在沒有成就聖道之前,你的人生充滿了變數,因為你站在妄想的角度來對治妄想,本身就有極大的風險,你要隨時保持警惕。所以第一個,你的功德不得堅固;

第二個,不得圓滿,你事倍功半,效果有限;第三個,不得超越,你花的時間要很長。

所以就是說,我們同樣處理煩惱,同樣對治煩惱,你多了一個圓教的概念,會讓你的修行更加堅固、更加圓滿、更加超越,就是變成大白牛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