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陸半導體行業崛起 台灣日月光董事長:台廠還有5年優勢

據臺媒《經濟日報》7月30日報道,面對大陸半導體勢力崛起,日月光集團董事長張虔生認為,大陸人才不足,雖然砸重金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但臺灣半導體業從IC設計、製造到後段封測,還有五年以上的優勢,臺廠要持續增強研發並投入更先進的製程,才能維持領先。

面對大陸半導體行業崛起 臺灣日月光董事長:臺廠還有5年優勢

日月光集團董事長張虔生

臺廠的自我分析

張虔生認為,下半年是半導體行業的傳統旺季,雖然近期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的放緩,但是汽車電子、人工智能、物聯網等行業成長較快,所以半導體行業全年產值增幅估計可能達到4%至5%。

在上週的發佈會上,日月光的財務長董宏思也表示。看好客戶需求,下半年產能會有點吃緊,而且包含打線、凸塊與扇形型封裝(Fan-Out),會有新產品,推升下半年營收增長。

張虔生認為,臺灣半導體產業從IC設計、製造到後段封測,有完整的供應鏈,而且臺廠都不斷在人才培育和技術研發投入大筆資金、提升競爭力,看好臺灣半導體產業還有五年以上的領先優勢。

臺灣的“用愛發電”

臺灣核電項目流產,風電等新能源電力又補不上來,民進黨還未上臺時鼓吹“用愛發電”,但現在的現實是發電廠冗餘度小,一不小心就有用電危機。缺電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到臺灣人的生產生活。半導體行業一直是用電大戶,隨著製程越來越先進,耗電越來越多,根據臺南科學園管理局提供給“環保署”的文件,臺積電的5納米制程,估計用電量72萬千瓦,幾乎與臺南科學園申請新增的用電功率相當。這個數字究竟有多大?根據臺電信息,東部用電量約在40到50萬千瓦之間。也就是說,臺積電一個新廠的用電量,將比整個東臺灣56萬人口的用電量還多上不少。

核電重啟,建設新的火電廠都需要時間,現在臺灣政府基本上是提倡節約用電。據臺媒5月2日報道,民進黨“立委”林靜儀向臺“環保署長”李應元提議,晚上十點後限電,以節省能源。

大陸的追趕

其實大陸也有一套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其中技術門檻最低封測領域,大陸與國際領先技術之間的差距最小,三年前收購了新加坡星科金朋的江蘇長電科技,據觀察者網之前報道,長電科技目前在這一領域的規模已經躋身世界前三。

而在IC設計領域,華為旗下的海思,去年全年營收47億美元,已成為全球第七大IC公司。據2018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年會上公佈的數據,華為海思半導體以361億的銷售額排在國內第一。

晶圓代工,是業內人士認為在整個半導體領域中技術門檻最高的,比如網友經常提到的光刻機、光刻膠等等。大陸一方面推進自研,一方面也在和國外先進企業如ASML進行合作。

目前大陸政府已經把重點發展半導體行業提升到非常高的高度,政策扶持、資金扶持樣樣都有。上海、北京、武漢、合肥、鄭州、廈門、成都、泉州、合肥、南京、重慶、深圳、寧波、淮安等地都有正在建設或已建成的晶圓廠。明星企業如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紫光芯片等都有自己明確的產品量產計劃表,未來發展的路徑十分清晰,對先進工藝也在做儲備。

面對大陸半導體行業崛起 臺灣日月光董事長:臺廠還有5年優勢

(圖自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倪光南院士談半導體行業

在18年7月11日的尋找中國創客第四季夏季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專家倪光南通過視頻致辭,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談到半導體行業,表示:“集成電路芯片的生產,要有長期的準備和投入,要用一二十年的眼光,不要期望一兩年、兩三年就取得回報。我希望投資界能夠真正把資金用在需要的地方,把眼光放遠一點,不要都把資金投入到比較容易見效的、短期能夠見效的項目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陸現在與臺灣半導體行業的差距在近二十年中是歷史最近,差距五年或者三年都只是一個比喻說法,後面的是整個中國大陸工業的不懈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