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活著,都不算遲

去年以來我內心一直都有個小疙瘩——我有很多事想做,但總有一個聲音在心底對我說“現在才做是不是太晚了?”

我周遭有很多優秀的人,當然也包括網上認識的,很多都是年齡很小就展現出很高的自律和非凡的才華的人,每次跟他們交流,或是看他們的作品,內心那個聲音就會變得越來越響——“我是不是已經年齡太大了?再努力都不會有結果了吧!”

只要活著,都不算遲

這個聲音困擾了我超過半年,我還是很認真地做要做的工作,也很認真地生活著,但是這種聲音始終都無法散去。

一直到上週,我跟老公去公公婆婆家吃飯,我公公很認真地跟我商量說:“我想出去幫人攝影,你幫我做點廣告怎麼樣?”

我公公年輕的時候遇到上山下鄉,去農場做了幾年的勞力,遇到政策回來讀社會大學,然後去學校當了老師。最開始是去一個職業技術學校,遇到的學生什麼五花八門的都有。文革期間,學生打老師簡直是平常事,但是我公公的班上從來沒有過。 他拼命學習業務知識,認真講課,屢次在教學公開課上獲獎,之後被挖去了重點中學,還是教語文。

只要活著,都不算遲

我公公婆婆都是老師,那個時代,工人是老大哥,教師的收入很低。公公回憶說,當年樓上一家兄妹三人都是工人,過年的時候,洗腳盆裡那麼大條青魚。而他們兩位做老師的,年貨只有二兩銀耳,日子過得很辛苦,我婆婆當年嚴重貧血,抽出來得血是稀的,淡粉紅色,完全是因為缺乏營養造成的。

所以我公公就週末出去補課,他是重點中學的老師,還參與高考閱卷。最重要的是,他的課實在講得好,每一年高考結束,總有千恩萬謝的家長領著大包小包上門來。如此口碑,下一年學生自然滾滾而來。 靠著業務過硬,公公大人在學校裡從來不用參與任何拍馬溜鬚工作,也靠著補課的外快,他也沒有太大的經濟負擔。

但是,勤勞的天性和最初對貧窮的恐懼,讓他從開始補課到退休那一天,幾乎從來沒有休息過一個完整的週末,最強勁的時候,他每個週末要補8次課,上午一場,下午兩場,晚上一場。 有一年他騎助動車遭遇車禍,大腿根嚴重骨裂。手術後第四天,照樣去補課,連醫生都嚇得夠嗆。

說得有點離題了。總之我公公在工作上,極其認真負責,他生性樂觀幽默,喜歡遊山玩水,喜歡電影和音樂,但是因為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來對待這些愛好。

只要活著,都不算遲

退休之後,還是有大批的學生找來補課,他仍然要花很多時間,但至少是有一些自己的時間了。 於是去老年大學學了攝像。

我公公在這方面有些天分,又認真。一天坐在電腦前面剪輯6-8個小時是常事,迅速躥紅成他們那個班的明星學員, 老師每堂課都要拿他的習作做範例。 回來他又逼迫自己學習新的技能,又是每天6-8個小時在電腦前練習。

他畢業後,市老年大學的畢業彙報請他去拍攝剪輯,大獲好評。我表妹的婚禮也是他拍攝剪輯,結果擊敗了婚慶公司的作品。老年大學同學的知情聚會請他去拍攝剪輯,做出了非常有特色的片子。

直到現在他跟我說,打算出去幫人拍攝。

只要活著,都不算遲

聽公公講這句話的時候我非常感慨,他其實不缺錢,但他覺得出去幫人拍攝能促使自己不斷進步,他已經完全不滿足跟老年大學攝像班的幾個低水平的同學比較了,他要把自己的能力拿到市場上去檢驗,希望能對自己有更高的提高。 他還問我說,可不可以找一家認識的專門做視頻剪輯的公司去實習(好吧,60歲的實習),不要錢,白乾活,就是為了學習點技術。

我立即對糾纏自己半年多的聲音感到深深的慚愧了。我明白了,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根本沒有一件事是”太晚了“的。 50歲,也可以找到真愛;60歲,也可以開始創業;70歲開始爬珠峰也不是不可能。

我這兩天在看這個老頭的書:

只要活著,都不算遲

這老頭叫趙慕鶴, 40當學校工友。75歲當揹包客,暢遊英德法。95歲考上研究所,98歲拿到碩士畢業,名列吉尼斯紀錄。100歲他的書法被大英圖書館收藏。101歲在香港辦書法展,成為暢銷書作者!活著必須創造奇蹟! 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順便說下,我婆婆在練習鋼琴,每天也很認真地練3個小時。

我爹媽和公婆下個月結伴去新疆,20天啊!上天已經無法阻止這幫老頭老太太瘋啦!

他們在六七十歲的高齡都能活出自己新的精彩,你又在擔心什麼呢?

只要現在開始,一切就都還不晚!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收藏、分享~

你的任何想法,都能通過評論與我們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