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別讓你的壞情緒傷害孩子!|哈佛學子行爲習慣養成36計

伴您陪孩子共同成長

家長們越來越重視教育的今天,孩子早已是大部分家庭的重心。有機構對來自全球15個國家8481對家長的教育投入、教育理念和對孩子的教育預期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結果表明: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高的地區,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把全部空餘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可儘管如此,父母們仍然擔心自己做的不夠。

其實,不僅僅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每一位爸爸或媽媽都有多重身份:在家裡是家長、原生家庭中是孩子、在公司裡是員工……矛盾和焦慮往往不可避免。反思一下,你有沒有因為工作或夫妻之間的口角影響情緒,從而影響到孩子?每次發火後,心裡都會無比愧疚,但暗下決心不再這樣之後,下次依然控制不住自己,是不是你?

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父母的境況,也無法改變單位人事的複雜和效益的提升,但在自己的家裡,家庭的氛圍要靠我們建設和維繫,這樣孩子才能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這樣的情況下,掌控好自己在家時的情緒,就尤為重要。今天,我們來一起分享“哈爸”帶來的情緒管理秘籍——

如何掌控好自己的情緒

好情緒,才有好交流

面對孩子種種不盡人意的表現,父母該怎麼做?或者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什麼?我認為第一要素就是掌控好情緒

小心!別讓你的壞情緒傷害孩子!|哈佛學子行為習慣養成36計

我這裡講的是“掌控好情緒”,而不是“控制好情緒”。這兩個詞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還是有很多區別的。我們總覺得是孩子讓我們抓狂,但多數時候不是我們被孩子逼瘋,而是我們自己的壞情緒把自己逼瘋了。

有很多家長習慣性地帶著情緒來管孩子,這樣的情況十分常見:

上班時,孩子的爸爸捱了老闆的批評,很不開心,結果下了班回到家裡,就開始沒事找碴兒。

孩子剛喊了一聲“爸爸”,這位爸爸不問孩子什麼事,嘴裡只是說“去去去”,把孩子拒之千里。就這樣的情緒,你能指望孩子和你好好交流嗎?

當然,爸爸的情緒也有好的時候。比如又趕上一天,這位爸爸得了獎金,高興了,回家就說:“哎呀,女兒呀,咱們倆聊聊天兒。”

小心!別讓你的壞情緒傷害孩子!|哈佛學子行為習慣養成36計

可是,面對你陰晴不定的情緒,你的女兒會怎麼說呢?這種情況下,她就不敢說話了,而是會敷衍你。長此以往,你和孩子的溝通就出現問題了。

放下焦慮,把握今天

好的情緒,在培養孩子過程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經常聽到媽媽們說焦慮,甚至孩子剛生下來,就開始焦慮。你焦慮什麼呢?

焦慮孩子上幼兒園;

上了一個好的幼兒園,又焦慮在幼兒園老師會不會給他吃不好的東西呢;

接著焦慮小學,我能上好學校嗎?

到初中了初中很關鍵哪!更得焦慮了……

就這樣,媽媽每一天都在焦慮中生活著。

孩子剛生下來,你焦慮什麼呀?控制好你的情緒,高高興興地陪伴孩子就可以了。所以一步一步地走,沒有必要想得太久遠。今天的事情都還沒有做好,想明天有什麼用呢?現在的父母是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焦慮,過兩年可能就變成了素質教育的環境。與其天天想明天怎麼辦,倒不如把握住今天。

現在很滑稽,出現了一種職業選擇的經紀人。他們是幹什麼的呢?給小孩兒選擇職業。一個小孩兒的職業,你能給他選擇好?我倒要問問這個經紀人,您老人家把您自己的職業選好了嗎?誰知道再過十年,你的工作還有沒有。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我是一個高級工程師,那麼未來,我的工作會不會被別人替代了呢?

小心!別讓你的壞情緒傷害孩子!|哈佛學子行為習慣養成36計

所以,與其擔憂明天會不會失業,不如今天高高興興地陪伴孩子

,陪伴他吃、陪伴他喝、陪伴他玩兒。很多家長說,和孩子一談學習就頭疼。這裡所的“學習”,什麼都有:鋼琴、小提琴,學這學那。可如果對於孩子來說,你把這個“學”的過程變成“玩”,是不是更好呢?

孩子接觸這些東西,本來就是在玩:玩鋼琴、玩足球……如果在他那個年齡,你把所有的事情都變成了“學習”,孩子不累才怪!

換位思考一下,讓你天天學習,對你說:“給我考個博士。”你是不是也累呀?如果我告訴你,玩兒好了能玩出個博士來,你是不是也很高興,願意去試試呢?玩兒,是人的本性,所以同樣的事情換個詞兒說,你的心情就會愉快了。

別把壞情緒帶給孩子

在美國,焦慮的情緒在華人中也是很普遍的,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夫妻關係問題。

有這樣一個案例:

孩子感冒生病了,媽媽在家裡專心陪孩子。外面大雪紛飛,生病的孩子不健身、不鍛鍊、不睡覺,就讓媽媽這樣陪了一個禮拜。這天,爸爸高高興興地回到家中,一看兒子病好了,說:“等一會兒咱們吃完飯,咱倆出去溜達溜達去。”

媽媽這一個禮拜在焦慮中度過,心情十分煩躁,便沒好氣地說:“去去去,孩子這一個禮拜天天生病,你陪了嗎?我做飯,我喂藥,你倒好了,一回來讓他到外面去玩。好不容易剛好點,再感冒怎麼辦?”

原本興高采烈的爸爸,這個時候會怎麼樣呢?自然很生氣。於是,看著桌上的飯也沒有食慾了,乾脆“惹不起,躲得起”,摔門離去。幹什麼去了?往往是出去喝酒去了。

小心!別讓你的壞情緒傷害孩子!|哈佛學子行為習慣養成36計

我做過很多場演講,臺下就有不少這樣的爸爸。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失,讓媽媽更加焦慮。但爸爸離家之後,媽媽又會想:這麼大的雪,爸爸到哪去了?是不是又喝酒呢?喝醉了會不會躺到雪地上出事呢?

心裡的重重焦慮還沒捋清楚,這邊又開始數落起孩子:“你這個字怎麼又寫錯了?!這個字應該這樣寫,這個筆畫不對,聽見了沒有!”不知不覺,情緒就上來了,而且越來越控制不住,還怪孩子把自己逼瘋了!

在媽媽的這種情緒之下,孩子能安心學習嗎?每寫一個字,他都戰戰兢兢,害怕媽媽的無名火又發過來。究竟是誰把誰逼瘋了呢?在這種心理極度不安全的情況下,孩子學習能有效率嗎?所以,做父母的掌控好情緒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小心!別讓你的壞情緒傷害孩子!|哈佛學子行為習慣養成36計

掌控好情緒,並不簡單。今天我來教大家一個辦法:當爸爸的,下班回家在門前停留幾分鐘,把所有的不快樂都丟到腦後,只想我今天高興的事,進了門就開始高興,感覺就像又撿個大元寶一樣,非常高興。

難道不是嗎?家庭和美,又有可愛的孩子們,難道不是上蒼眷顧嗎?這樣想著,心裡自然是高興的,太太和孩子見到這樣高興的爸爸,整個家裡氣氛就會隨之而發生變化。以這樣的狀態和孩子相處,是不是就很容易了?

那麼,有了好脾氣的爸爸媽媽,孩子是不是都會一帆風順呢?也不見得。我們經常說一句成語,叫做“蹬鼻子上臉”,實際上就是說如果你無原則地好脾氣,孩子會欺負你,無論你說什麼,他都當耳旁風。想想是不是這樣?只會打哈哈的父母,孩子往往也不會待見你。

我們行為實踐學提倡的就是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緒。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緒,就是該隨和的時候隨和,該嚴肅的時候要嚴肅。該發火的時候,要稍微發點兒火,但是千萬不能讓你的壞脾氣影響整個家庭的氣氛,而且要掌控好這個壞脾氣的範圍和時間段。

10分鐘,給孩子一個警告,過後,大家又嘻嘻哈哈。

小心!別讓你的壞情緒傷害孩子!|哈佛學子行為習慣養成36計

在家裡,無論多大的事情也不能沒完沒了地說,要過得去。過去之後,又可以回到非常祥和的氣氛中,這樣,我們的家庭、我們孩子的教育,才能走到正軌上來。

這樣,我們就不再是那個時刻把焦慮寫在臉上的爸媽、時刻為未來擔憂的爸媽,那麼您的孩子的未來也不容易令人擔驚害怕。

內心焦慮卸下了,家長在孩子面前怎麼的表現才算是好呢?歡迎繼續跟隨第一閱讀,關注哈佛學子行為習慣養成36計之七:《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今天的主題就分享到這裡,如果您有什麼建議請到評論區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