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稅時代,樓市邏輯將大變!

房價依然在漲,有人坐不住了

“按下葫蘆浮起瓢。”應該是形容眼下樓市最恰當的一句話。

之前火熱一片的三四線樓市,逐漸開始降溫。取而代之的是各大二線省會城市。

7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6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變動情況。

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方面,北京、上海、廈門3座城市環比持平,其餘63座城市環比上漲。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指數方面,66座城市環比上漲,1座城市與上月持平。

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上漲最多的城市為海口、濟南、丹東、和三亞。

縱觀這份新出臺的商品房價格指數,可以看出,雖然與上月對比漲幅有所縮小,但房價普遍上漲局面並沒有改變。

與此同時,在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8年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顯示,

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5531億元,同比增長9.7%。

商品房銷售面積7714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3%。

商品房銷售額66945億元,增長13.2%,增速提高1.4個百分點。

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5083萬平方米,比5月末減少927萬平方米。

房地產稅時代,樓市邏輯將大變!

有分析師指出,從數據看,2018年上半年商品房銷售面積高達7.7億平米,銷售額高達6.69萬億元,均刷新了歷史同期記錄,2018年房地產市場將依然屬於歷史高位。

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確實可以推動經濟的作用,但如今房地產的金融屬性越來越強,房地產過熱發展,很可能會對國家經濟結構造成嚴重影響,所以目前給樓市降溫的呼聲層出不窮。

高房價風險依然存在,央媽財爸開始互懟

眼下的中國樓市,一線城市房價經過不斷加碼的調控政策,已經趨於平穩,曾經風光一時的三四線城市房價經過調控,再加上棚改收緊的信號不斷釋放,後勁也明顯不足。但二線城市卻在這個時候“殺”了出來,房價抬升的勢頭明顯。

所以我們看到,一向穩重的央媽(央行)和財爸(財政部)吵起來了,唇槍舌劍,直插對方軟肋。你來我往之間,談到的話題很多,且都是些專業性的問題。雖然是互懟,但雙方爭執的焦點只有一個——這場防風險攻堅戰到底怎麼打。

房地產稅時代,樓市邏輯將大變!

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出現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債務問題。地方債、房地產泡沫、影子銀行、殭屍企業……它們的特徵就是高槓杆。

央媽說地方政府的加槓桿行為是高槓杆風險的源頭所在,財爸沒有直接反對,畢竟這筆債在明面上擺著呢。

房價不能跌,買來的房子要住人

在GDP作為第一考核指標的壓力下,地方政府於是用大規模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這也是最大的一筆支出。但是政府的錢從哪裡來呢,粗略的看可以分成三個部分,財政收入(稅收)、土地收入(賣地)和銀行借貸(借錢)。

財政部數據,今年上半年,地方賣地收入26941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54441億元,其中包含與房地產相關的收入9799億元。

這是一筆大收入,但這些錢還遠遠不夠,即便加上中央鉅額的轉移支付,也滿足不了各地大規模投資所需的金額。所以各地方政府紛紛舉債。財政部今年1月公佈的數據,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64706億元,這還沒有算上無法估量的地方隱性債務。

但靠負債拿來的錢最終是要還得。這麼多的錢,靠什麼還?最主要的還是土地收入。

土地財政收入依賴如此之高,讓房地產泡沫難題左右為難,非常棘手。但是房地產的泡沫又不能破裂,否則會造成經濟危機。就比如,2007—2011年全球金融風暴時代的美國房價大跌,而美國曆史上另外一次房價大跌就是1929—1933年的大蕭條時期。

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各地出臺的調控措施,其實是為了防止經濟危機的出現,實際上調控成了穩定房價的保護傘。

所以,調控的真正目標不是讓房價暴漲,也不是讓房價暴跌,而是剝離房地產的投資屬性,讓房子迴歸“房住不炒”的本源。

“房住不炒”這四個字的含義中,有一段講話特別重要: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買房的邏輯變了,從今天起,重視租金

房價的過快增長,最近一段時間開徵房地產稅的聲音也層出不窮,而且隨著全國住房信息實現全部聯網,國地稅合併邁開步伐,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開徵房地產稅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

如果稅收總成本不高,還可以通過增值收益來消化,但是如果徵稅力度加碼,總成本過高,那麼就意味著,房地產市場的金融屬性被進一步剝離,房屋的投資價值無限接近於零。

所以,房地產稅時代,一定要把租金價值重視起來,這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原來的邏輯:租售比會越來越成為房屋價值的具體體現。而在此基礎上,那些未來人口淨流出的城市,房屋價值會進一步削減。

房地產稅時代,樓市邏輯將大變!

面對將要到來的房地產稅,我們既不能高估也不能低估。房地產稅的開徵,不會讓房價出現暴跌,但是另一方面,它會與其他組合拳在一起,逐漸剝離房地產稅的投資屬性,讓不動產投資收益迴歸無風險利率水平,才是我們真正需要重視的。

房地產稅作為一種地方稅,不可能全國範圍內實施,一定會因城施策。一線城市最有條件徵收。不過二三線很多城市目前正在大刀闊斧吸引人才,如果開徵房地產稅,會造成人才和產業的流失。相反一些城市會以低稅率或者零稅率與一線城市爭奪人才。所以分散配置是有必要的,雞蛋不要放到同一個籃子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