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莫言,用“有趣”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

《生死疲劳》:莫言,用“有趣”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

《生死疲劳》:莫言,用“有趣”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

《生死疲劳》的莫言的新书,延续了莫言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什么叫魔幻现实主义呢,远一点,得扯到马尔克思的《百年孤独》,这本书曾经获得诺贝尔奖,近一些,大概是《封神榜》。一提《封神榜》,大家恐怕也就是明白了,魔幻现实主义,其实就是上天入地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百无禁忌,《生死疲劳》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书中主人公西门闹生前是个地主,死了以后,转世,分别成为驴、牛、猪、狗、猴和大头婴儿,虽然经受了六道轮回,却依然保持了人的思维,并通过他的驴眼、牛眼看到了世间的事,有够诡异,由此可见,莫言的想象力也有够丰富。

在当代的小说家里,莫言大概能算最土的一个,其作品,很少涉及到城市题材,除了《师傅越来越幽默》,也就是后来老张拍的《幸福时光》以外。拿评论家的话讲,莫言是个很民间的作家,近年来,这个趋势好象更加明显,从《檀香刑》开始,莫言就开始尝试用民间的艺术形式来写小说,这部《生死疲劳》走得更远,干脆就是评书的章回体,其语言也是评书的风格,大段大段的独白,大片大片的描写,气势恢弘,连绵不绝,要是拿来朗读的话,保证能读得唾沫横飞,等到上气不接下气之时,再大吸一口气,这种感觉,比较类似于刚吃了一盆水煮鱼。

《生死疲劳》:莫言,用“有趣”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人质疑他立场模糊,从未在公共事件中发言。我们不妨在小说中看看莫言的立场:蓝脸原是西门闹家的长工,翻身做主人,他却不愿加入公社。无论领导干部如何劝说、威胁和殴打,他带着自家牲畜坚持单干。时间流淌,村头的喇叭变着花样大鸣大放:蓝脸只认一条死理:亲兄弟都要分家,一群杂姓人,硬捏合到一块,怎么好得了?

除去莫言借人物所说的道理,这本小说的叙述技巧也颇精巧。屡次转世为畜的地主西门闹是第一人称的叙事主轴,后加他与蓝脸的儿子蓝解放的倒叙对话。这种方式摆脱了“全知全能”的武断,又弥补第一人称叙事角度有所限制的缺陷。有趣的是,小说中也有莫言。他是西门屯里一个馋嘴且讨人厌的孩子,日后成了作家。

《生死疲劳》:莫言,用“有趣”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

莫言让“莫言”成为小说人物实在大胆。这会造成阅读时的“错位感”,让读者从虚构的西门屯里走出来进入真实的世界,产生一种“这不科学”的感觉,就像你在维也纳大厅听着巴赫时,小沈阳走出来吆喝卖拐啊卖拐。但莫言的技巧盖过这缺陷,以真假莫辨的多重视角构成精致复杂的叙事,让故事顺畅且诱人地发生了。

这本小说中,除西门屯的运动史和莫言所展示高超小说技巧外,还有许多引人入胜之处,比如爱情。在小说的第四部分,西门闹以“狗”回到人间时,年过四十且已婚的蓝解放爱上二十岁的庞春苗。莫言在小说里外称赞这种爱情:小说里,他为蓝解放庞春苗拉线搭桥;小说外,他称赞蓝解放是个有勇气的好人。

《生死疲劳》:莫言,用“有趣”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

我揣测莫言好像并不理解婚外情,他写蓝解放爱上庞春苗,于是弃官弃家远走高飞。莫言安排这私奔的二位吃足苦头。直到多年后发妻病逝前原谅两人,蓝解放和庞春苗才回到故里,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是领证结婚,这时蓝脸才愿打开房门,接受儿子。这段婚外情里有忏悔、原谅和完满,似乎忏悔才是莫言赞誉婚外情的立足点,这并未超出世俗理解。在小说史上,包法利夫人开婚外情之先河,安娜·卡列尼娜紧随其后背着丈夫爱小白脸爱得把命丢了。格雷厄姆·格林在《恋情的终结》中借女主角说:“如果我就是个骗子和婊子,那么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会爱骗子和婊子的,对吗?”不质疑道德本身的对错,这些伟大的作家总是站在深刻那一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