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成都——第四篇

古蜀王、秦王、汉王、李冰、诸葛亮

王侯将相们在成都建功立业

一批新人也已经摩拳擦掌

等候登场

文人雅士

先秦及秦汉时期

成都的经济虽有了一定发展

但文化上仍较中原落后了许多

蜀人自己便说

(出自《三国志·秦宓传》,指西汉初年的状况)

“蜀本无学士”

到了唐宋时期

成都经济达到鼎盛

人称“扬一益二”

(扬州第一,成都第二)

政局安定之时

文人雅士以游历成都为风尚

例如王勃、卢照邻、李白、陆游等

(出自清代李调元《送朱子颖孝纯之蜀作宰》)

“自古诗人例到蜀”

中原板荡之际

文人雅士又纷纷以成都为避难所

尤其以安史之乱、唐末五代战乱时为最

(唐代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描绘的是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避难入蜀途中场景,有争议,图片源自@维基百科)

什么是成都——第四篇

公元759年

47岁的杜甫逃难到成都 寄寓寺庙少许时日之后

便开始营建自己的新家

他向亲戚借的银钱、想县官借得苗木竹子

甚至瓷碗也是朋友襄助

数月之后 著名的杜甫草堂便落成了

(杜甫草堂梅园的茅草屋,简陋而别致、摄影师@樊哲)

什么是成都——第四篇

草堂前的小径两侧载满花木

当朋友到访时

杜甫在诗中高兴地写道

(杜甫《客至》)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草堂花径,红墙夹道为后世修建,摄影师@阿杜)

什么是成都——第四篇

好不容易安顿下来的杜甫

也终于有闲情逸致欣赏成都春日的美景

西岭雪山在他的笔下一举成名

(杜甫《绝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现在的大雪塘周围被称为西岭雪山,但更可能的是幺妹峰;下图为现今西岭雪山的一处滑雪场,摄影师@惠志杰)

什么是成都——第四篇

在杜甫到达成都的30多年后 女诗人薛涛也随父入蜀

不曾想,父亲很快病逝成都 她被迫沦为乐妓

在达官贵人的宴席间侍酒作诗为生

当时人们作诗的纸张幅面宽大

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诗人 在其上挥毫洒墨,气势恢宏

内心细腻的薛涛认为

应该有一种精致的。更符合自身喜好的纸张

她决定亲自动手 从井中汲水,自行制作小型纸张

并将纸张染为更为女性化的桃红色

(薛涛井,传说薛涛曾在此汲水,摄影师@卓远)

什么是成都——第四篇

这种小型书写纸一经问世 便成为文人雅士中的时尚之物

后人不断仿制

人称“薛涛

薛涛暮年居于浣花溪之侧

成都人在锦江边修建起一组壮丽的建筑群

以资纪念

望江楼便是其中之一

(望江楼,摄影师@王新刚)

什么是成都——第四篇

随着文人雅士的增多

成都逐渐变为一个艺术氛围及味浓郁的城市

满城的人们都在谈论诗文、绘画、音乐

杜甫记录到

(杜甫《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再加上成都人天性乐观

生活中充满了幽默与欢乐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出土于成都天回山,因极富喜感,而被誉为东汉第一俑;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什么是成都——第四篇

城市里大兴悠闲享乐之风

人们享用着美食、美酒

歌舞宴饮,鼓瑟吹笙

(陶舞俑,现藏于成都博物馆,摄影师@石耀臣)

什么是成都——第四篇

李商隐在诗中言道

(唐代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意为成都的美酒可以用来度过晚年,更何况有像卓文君这样的美女在当垆卖酒)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户外的游乐尤其盛大

而且是全民出动,官民齐参与

(宋代《岁华纪丽谱》)

“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凡太守岁时宴集······士女栉比,扶老携幼,阗道嬉游”

成都人还花大力气整修许多景点

使之成为游乐胜地

例如浣花溪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今日浣花溪公园,摄影师@曹明雄)

什么是成都——第四篇

他们广种花木

包括海棠、栀子、杜鹃、梅花、银杏等

最为著名的当属芙蓉

成都也因此又被称为“蓉城”

(红梅树下的成都人休闲生活,摄影师@朱建国)

什么是成都——第四篇

为方便观赏美景

他们又建起大量的亭台楼阁

(合江亭,摄影师@王新刚)

什么是成都——第四篇

包括著名的“观景摩天楼”

散花楼

(散花楼,李白登临后曾作名诗《登锦城散花楼》,摄影师@周世俊)

什么是成都——第四篇

安顺廊桥

(安顺廊桥,创建年月无考,重修于清代乾隆年间,摄影师@毛峰)

什么是成都——第四篇

与此同时 宗教活动更为兴盛

隋唐时期成都地区可考的佛教寺庙多达43处

著名的玄奘法师便在其中一处寺庙受戒

(文殊院鸟瞰,摄影师@罗政)

什么是成都——第四篇

风景秀丽的青城山更是遍布道观

成为道教名山

(青城山上清宫,蒋中正题字,摄影师@唐潮)

什么是成都——第四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