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南方基金董事長張海波:唯有創造價值,才能共享價值

專訪南方基金董事長張海波:唯有創造價值,才能共享價值

2018年,正值改革開放40週年,公募基金20週年。

時間本身並不會說話,但卻值得我們反思過去,展望未來。公募基金受人之託、代人理財已經20年,普惠金融地位不變,合法合規性一直走在資管行業最前列;其盈利模式也非常簡單,就是按照管理規模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當然,非公募業務興起之後,基金管理人也能賺取管理費之外的利潤。

從過去20年來看,雖然基金長期盈利及分紅數據可觀,但持有人實際享受到的投資收益卻是有限的,正所謂基金賺錢而持有人不賺錢,成為過去的常態。

根據信託規則,這也無可厚非。不過,隨著國內金融市場不斷開放和發展,競爭加劇,持有人的投資感受以及賺錢需求越來越受重視,不斷提升客戶體驗這也許才是基金公司下一個創新“藍海”。

對此,南方基金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海波近期面對記者的採訪,話題就對準了這些行業痛點,他提出“唯有創造價值,才能共享價值”的理念。

專訪南方基金董事長張海波:唯有創造價值,才能共享價值

南方基金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海波

尋解行業問題

毋庸置疑,公募基金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但同時面臨群雄逐鹿、全方位競爭的環境。與海外成熟市場的創新大多由市場主導不同,中國金融市場的創新機制仍有待完善,部分金融產品還處於模仿國外同類產品的階段。中國投資者日益增長的金融理財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金融產品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國內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計規模2.75萬億元,2007年底的規模是2.97萬億元,同期公募總規模從3.3萬億增長到11.5萬億,但權益類基金規模十年基本“零增長”。考慮到部分混合型基金為打新基金,如果從基金實際持有股票市值看,權益類基金規模更小。

張海波認為,權益類基金規模十年止步不前,展現出公募基金行業存在三種偏離:一是基金盈利與投資者獲利偏離,儘管長期看基金淨值持續上漲,但不少投資者並沒有賺到錢;二是基金管理人和投資者的收益目標偏離,基金經理以追求相對業績為主,而持有人以追求絕對收益為主;三是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的期限定位偏離。基金公司以提升產品淨值為目標,專注於長期投資創造財富價值;投資者以獲取個人投資盈利為導向,更加關注於短期投資機會。

張海波表示,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賦能權益類基金髮展,南方基金進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一邊實踐一邊探索創新方式。張海波認為,基金公司應思考開發適合中國資本市場和投資者情況的產品,針對國際經驗做一些改進和嘗試,以提高客戶體驗,帶動和促進國內公募基金的良性發展。

張海波直言,公募基金產品類型的豐富,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公募基金應根據國內資本市場和投資者的特點,探索不同的投資理念和費率模式,以增加權益類產品的亮點,吸引投資者更多參與權益市場投資,優化中國基金業產品結構,促進基金業長期持續健康的發展。

探尋實驗路徑

沒有一個行業不是以創新作為驅動的,公募基金也不例外。也只有創新才能解決不斷髮生的問題。

20年來,公募的創新大致可以分為產品的創新和自身結構的創新。相比之下,產品的創新做得更多,畢竟產品讓公募基金實現自身價值。從最初的超長封閉期老封基,再到開放式基金,並演變為股票、混合、貨幣、債券、QDII等多種類,以及數十種細分產品。

不難發現,那些成功壯大、平穩發展的基金類型,其中有一個規律可以總結,那就是這些都是設計簡單,風險適中,對準了廣大普通持有人的需求。

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的走勢,持有人的偏好,以及政策的調控,一些產品逐漸淘汰,而一些產品則不斷升級優化。

市場明顯注意到,經過2015年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之後,2016年開始,帶封閉期的基金髮行越來越多了,一方面為了減少基金經理應付流動性的壓力,以及投資的長期性和延續性;另一方面也被動約束了持有人的短期投資行為。

這也引起了一些爭論。有觀點認為,公募基金髮展至今,流動性在所有資管產品之中顯得非常可貴,就應該把主動權交給持有人。但也有人指出,在持有人行為並不成熟的當下,適當的約束反倒是有利的,拉長其持有期限,賺取更多收益。畢竟開放式和封閉式的產品都有,大家依然具備選擇的權利。

不論市場觀點如何,缺少長期投資者和長期投資行為已經成為行業最關心的問題,這確實關乎行業生態。而在張海波看來,產品作為連接投資者與基金公司的載體,是解決持有人痛點的重要抓手。“以客戶為中心必須是產品設計的初心,初心不變,才能進一步影響後續的客戶服務、投資運作等多個環節。我們認為,通過解決好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各自的痛點,能夠真正地做到把投資者的體驗和回報放在首位,做到把獲得正的絕對收益作為基本門檻,做到把為投資者創造價值作為第一目標。”

南方瑞合亮相

當然,沒有任何一隻產品能夠滿足所有的需求,解決全部的問題。對於基金公司來說,只有不斷地發掘真實需求,設計出具備普惠意義的產品,並在合適的時點推出,才算能得上有所作為。

張海波向我們介紹了南方即將發行的一隻創新產品,南方瑞合三年定期開放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LOF)(以下簡稱南方瑞合,501062)。這隻產品承載了他和南方的不少理念,包括在合適的時點發合適的產品,與持有人利益一致性的管理費等。

南方瑞合以每3年為一個封閉期,費率設計上首次採用有條件收取管理費的模式:若封閉期收益率為正,則收取1.5%/年的管理費;若封閉期收益率為負或零,則不收取管理費。有條件收取管理費不同於浮動管理費、分檔收費等模式,區別在於基金業績表現再好,也不會存在多提取管理費的情況。

通俗地說,南方瑞合的收費模式就是“給投資者多賺錢,基金公司絕不多拿一分錢管理費;但沒給投資者賺錢,基金公司將不收取3年的管理費”。

為什麼要在管理費上做創新?張海波是這樣認為的,“一般企業的經營邏輯是,企業為客戶提供服務或商品,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取相應的回報,實現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創造價值’與‘共享價值’的兩個過程。公募基金也不例外,我們為投資人提供投資服務是在‘創造價值’,而收取管理費用就是‘共享價值’的具體方式。在南方基金,我們一直在探索‘創造價值’的衡量標準與‘共享價值’的理想方式,我們也堅信只有為投資者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公司才能安安心心地共享價值,實現基業長青。”

張海波表示,只有當產品實現了正收益,投資者才會更加肯定基金公司的價值。基金公司的主動投資創造了價值,基金公司也才因此收取管理費用。這是對唯有創造價值,才能共享價值理念的進一步實踐。

南方瑞合將於8月6日在建行託管發行。其也坦言,要說服機構並不容易。“部分合作機構對此種模式可能對管理費用收入產生的影響存在一些顧慮,確實也可能影響他們的當期收入。但是我認為,南方瑞合創新的管理費收入模式,可以讓投資者群體、基金公司和銷售機構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創造財富,分享價值,最終贏得客戶的信賴。”

張海波表示,對於公募基金行業而言,沒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管理費收取模式,合適的才是最好的。產品在技術層面易於複製,但實際投資和銷售過程中有天然壁壘,定期開放式相比於普通開放式基金更適合採用有條件收取管理費模式。未來,不排除經過市場的檢驗之後,“賺錢才收管理費”模式將得到客戶的廣泛認可。

有業內人士表示,2800點左右發行鎖定3年期的產品,賺錢是大概率事件,值得認可。公募基金行業的繁榮發展,離不開滿足各類真正需求的產品供應,只有讓持有人真正各取所需才能留得住持有人。

注:南方瑞合基金管理費每日計算,逐日累計至每個封閉期的最後一日。經基金管理人與基金託管人雙方核對無誤後,在每個封閉期的最後一日,若基金份額的期末淨值小於或等於期初淨值,則該封閉期及前一開放期(若有)內的管理費全額返還至基金資產。基金淨值增長的計算不包括持有人認購或交易基金的各項費用。

號外財經(ID:haowaicaijing)

號外財經網 http://www.haowaicaijing.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