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李白與高適關係交惡的轉折點

在下完一場秋雨的泥濘小路上,一個文弱的書生,揹著書簍蹣跚前行,仔細聽還能聽到嘴裡哼哼著“初秋的天,冰冷的夜,回憶慢慢襲來,真心的愛就像落葉,為何卻要分開……”

在煙波浩蕩的大江之上,孤零零的飄蕩著一葉木舟,船頭佇立著腰佩長劍的青衣居士,目光深邃,凝望淼淼霧靄,忽然他拿起手中的酒罈,引頸痛飲,然後就聽見破鑼一樣的聲音在江面響起,“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咳咳參北斗哇,生死之交一碗酒哇!”

安史之亂:李白與高適關係交惡的轉折點

塞外滾滾黃沙,遮擋不住一個挺拔的身軀,只見他皮膚黝黑,目光如鐵,烏雲遮不住他的光芒,這時一陣北風夾雜著些許細沙,隱約還有“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沒說完溫柔,只剩離歌,”的歌聲。

沒錯他們就是曾經組建過“詩壇三叉戟”旅行小團隊的杜甫、李白和高適。

三人度過一段浪漫而又放蕩的旅行,在合唱過“難忘今宵”之後,各奔東西。

安史之亂:李白與高適關係交惡的轉折點

在歷史長河當中,他們每個人因扮演的角色不同,最初的美好,沒躲過現實的摧殘,最終導致三叉戟的折戟沉沙。

先說李白,三人分開之後,他無所事事,整天以酒消愁,自掘後路誰也沒辦法。在此期間,也是寫了很多阿諛奉承的詩句,但成效不大,後來就放棄了。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安史之亂是李白的轉折點,也是這三人的人生折點。戰亂四起,李白去了南方躲避,永王李璘起兵,正好缺少一位文筆好的宣傳委員,於是空有政治理想的李白成功的當選。

李白還為此寫了一篇《永王東巡歌》來歌頌永王的業績。不久,李璘兵敗,還被朝廷定了反叛的罪名,李白也受到牽連被抓進來了大牢。

安史之亂:李白與高適關係交惡的轉折點

這也是他與高適關係破裂的原因。

在三人當中,高適混的最好,在安史之亂中抓住了職業生涯的機遇,從拜左拾遺,轉監察御史,到出任彭州刺史,遷任劍南節度使,算是大器晚成。

永王璘謀反後,高適為淮南節度使進行討伐,實際上已經和李白處於對立面了。

李白被收監關押後,寫信向高適求救,高適非但沒有救他,還將他們之間的關係有意隱瞞,燒了寫給李白的詩詞,友誼的小船翻了,他們之間的關係徹底決裂。

安史之亂:李白與高適關係交惡的轉折點

後來李白被素未謀面的郭子儀所救,後因舊病復發而亡。

分別後,杜甫每每念及舊情就寫首詩給李白,總共寫了15首,而李白卻很少與他互動。李白被抓的時候,杜甫也是暗自神傷,為此寫詩稱李白也是被形勢所迫,可見他和李白關係不是一般的好。

杜甫的人生更是坎坷,四處拜見文官巨吏,換來的是一個比九品還小的官職,為了生活尊嚴不算什麼。這剛當上小官沒多久,安史之亂就爆發了。結果還在長安被抓了,然後就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安史之亂:李白與高適關係交惡的轉折點

高適雖然對李白不待見,畢竟兩人所處的政治立場不同,但對杜甫照顧有加,幫助他在成都建造了草堂,並時不時的接濟杜甫的生活。

杜甫也是甚為感激,在詩中寫到:“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後高適調離成都,兩人再沒見面,高適思念杜甫寫下了《人日寄杜二拾遺》。

安史之亂:李白與高適關係交惡的轉折點

三人中李白最先去世,765年高適去世。杜甫聽說後非常傷心,為二人都寫了悼念的詩歌。杜甫也離開了成都,去了湖南,後病死在湘江船上。

三位詩壇偉人,能產生交集,並建立深厚的友誼著實讓人感慨。後來三人之間的恩怨糾纏也令人哀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