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綜合素質提分模擬卷之材料分析題

2017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綜合素質提分模擬卷之材料分析題

2017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時間是11月4日。小編為廣大考生整理了2017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綜合素質》試題相關內容,請學員們及時規劃複習時間!

材料分析題

1.某校一名學生期中物理考試成績12分,在老師讓學生進行自評時,該生給自己打了99分,於是老師在卷面上批示:“你去照照鏡子!”

  問題:指出該教師存在的錯誤,並進行原因分析和點評。

  【參考答案】(1)顯然,這位教師犯了語言過失。他認為,該生不知羞恥,這對自己也是一種輕慢與冒犯。這種“師道尊嚴”的心態,使這位教師很快衝過職業“底線”。教師訓斥學生,其他教師以至家長往往認為教師是“為孩子好”,對此表示理解與寬容,使得失去監督、獲得同情的這位教師,即使衝出了“底線”也心安理得。

  (2)此教師的行為一方面嚴重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學生畢竟是有人格尊嚴的個體,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惡言惡語的諷刺和挖苦只能對其造成更大的傷害,並且有違教師為人師表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此老師的評價沒有符合新課程倡導的新學生評價理念。該學生自己給自己打分過高,可能是自己盲目的自信,也可能是一種對成績無助的表現。教師應當查找原因,努力想法幫助其改善物理學習成績,培養其客觀的自信。評價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髮展,而不是打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學習的興趣。

2.某市某小學學生王某(10歲)參加所在班級的課外野遊活動,事前學校有倡導,班主任要求學生自願參加。當日下午3時,班主任帶領同學們來到海邊進行戶外活動,要求學生只能下淺水玩。王某與其他幾名同學及一名男老師一起下水,由於當時風浪較大,王某遊得較遠,溺水下沉,被同學救上岸送至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

  試結合《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對該案例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根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九條的規定,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範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在本案例中,學校領導對野遊活動有倡導,班主任在帶領學生外出活動之前並未進行任何安全教育。且在活動中,教師也未盡到對學生的安全管理責任,在風浪很大的情況下仍然放任學生下水游泳。因教師是學校內的工作人員,其帶領學生外出活動的行為應視為職務行為.因此,此次事故的損害責任應完全由學校承擔。

3.早讀鈴聲響了,六年級一班班主任王老師走進教室,不久小明(學習成績位列班上的前幾名)氣喘吁吁跑進教室,王老師擺了一下手,示意他進去坐好。過了一會兒,小強(學習成績位於班上倒數幾名)跑來,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了聲“報告”,王老師將其引至教學樓拐角處,做了10分鐘的“思想工作”。看到這兩種情景,同學們都在底下竊竊私語。

  請結合教師職業道德的相關知識點分析王老師的做法。

  【參考答案】本案例中王老師對待兩名遲到學生的不同做法沒有達到教師應有的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人格的基本要求。教師的公平與公正要求教師在育人的態度和行為上主持正義,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論學生的性別、相貌、能力、天賦、經濟條件、家庭背景等主客觀條件,都要用同一標準對待學生。王老師根據成績的好壞區別對待學生,沒有認識到其實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只是還沒有被老師發現或被老師忽視。每一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教師應平等對待,服務於全體學生,不應厚此薄彼。

  教師應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不憑個人好惡偏袒某些學生或冷落歧視某些學生。王老師有失公平的做法可能會使他在學生間的威信下降,也會給那些受到歧視的學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4.班主任張某以加強班級管理和嚴肅校紀班風為由,在班級制度中做出瞭如下規定:學生上課遲到一次罰款1元,曠課一次罰款2元,不按時完成作業罰款3元,損壞公物罰款10—200元,吸菸、酗酒、打架鬥毆罰款20—100元。班裡的一些同學已相繼向張某繳納了罰款。

  請分析張某的行為是否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為什麼?

  【參考答案】張某的行為違背了教師的職業道德規範,教師不得罰款。根據《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規定,教師在所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應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和義務;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我國《教育法》規定,學校應“遵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而不能巧立項目,亂收費,亂罰款。案例中該教師的做法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中有關守法方面的規定。

5.小學語文課上,老師要求學生用“清澈”一詞造句,學生甲站起來說:“村邊小溪中的水很清澈。”老師點評道:“很好。”學生乙站起來說:“我家的小狗毛毛的眼神很清澈。”老師沉吟了一會兒,評點說:“說狗的眼神‘清澈’不合適,這個造句不貼切。”學生乙狐疑地坐下了。

  請對這位老師的教學行為發表評價。

  【參考答案】“清澈”一詞的主要含義是“清而透明”,可用來形容眼神清明、單純。學生乙的造句很富有生氣,也符合“清澈”一詞的含義,反映了學生乙具有豐富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善於觀察和想象是兒童的心理特徵,是兒童智力健康發展的體現。教師對學生乙的造句沒有給予積極的肯定,必然會限制學生乙觀察力和想象力的發展。教師應注意保護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6.王某從某師範院校畢業後,被某校聘為數學教師。一年後,其所教班級的數學 成績明顯下降,學生對他意見很大。領導多次找他談話,但王某態度消極。在成績評定時,王某還把對他有意見的學生的成績評定為不及格。學校根據這種情況,經 研究,認為王某不再適合當教師,決定調他負責學校的治安、文件收發工作。王某不服,向教育局提出申訴。

  問題:

  (1)本案中,學校是否侵犯了王某的教育教學權?為什麼?

  (2)通過這一案例,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示?

  【參考答案】(1)在該案例中,學校沒有侵犯王某的教育教學權。因為王某雖然學歷達標,但由於專業知識、能力、品德等方面的限制,不能盡一個合格教師應 盡的義務,不能履行一個教師的法定職責,因此,王某就不應再擁有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權利。學校不讓王某擔任教學工作而改任其他工作是依法實施的學校行政管 理行為,並沒有侵害王某的教育教學權。

  (2)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八條規定的教師的六項義務:

  ①遵紀守法義務。教師應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②教育教學義務。教育教學工作是教師的本職工作,也是教師的基本義務。教育教學義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a.教師作為教育方針的執行者,應樹立正確的 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以正確的理念為指導,採用適當的方法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糾正和防止不良的教育傾向。b.教師應當按照聘約的規定完成教育教學任 務。c.遵守教育教學的規章制度。悉心備課,認真講課,仔細檢查教學效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③教書育人的義務。教師應自覺地結合教育教學業務特點,將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貫穿在教育教學工作全過程之中。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④尊重學生人格義務。教師應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愛護學生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對教師的基本 要求。教師一方面要熱愛學生,另一方面要保護好學生。教師應該懂得,學生首先是人,然後才是教育的對象。教師必須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信任學生。

  ⑤保護學生權益的義務。教師有“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的義務。

  ⑥提高思想覺悟和教學水平義務。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水平。

7.松花小學四年級的“讀書角”裡存放了30本各類圖書供同學翻閱,可是某一 天,班主任張老師發現“讀書角”的書少了6本,就問班幹部是怎麼回事,但大家都說不上來書到哪裡去了,這時班長主張嚴肅查處,可是張老師卻不以為然,他寫 了幾句話貼出去:“作為班主任的首要責任是,要使全班同學明白,人格是無價的,然而同學們,你信嗎?‘讀書角’的書少了6本。”第二天有人送回了1本。張 老師又公開寫道:“你送回的不僅是1本書,你送回了人格,送回了咱們班良好的班風。”第三天,其他5本書也都送回來了。

  根據案例說明這位班主任的做法。

  【參考答案】這位班主任的做法是情感育人。案例中的班主任,面對該事件,不是嚴肅查處,而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寫了幾句話貼出去。這幾句話語重心長, 激起了學生積極情感的反映,於是這位學生就放回了書籍。在這裡,班主任既嚴,又愛,既有集體榮譽性的教育,又有人格尊嚴的啟發。班主任的情感很有感染力, 滲透力,表現出對教育的忠誠,對學生的愛護。

8.小王任教於某市重點小學。他為人孤僻,不喜歡與人交往。他一直認為作為老師把課講好就可以了,因此平時很少與人交往,經常獨來獨往,我行我素。領導和同事都把他視為怪人,漸漸疏遠他,致使小王的工作越來越差。

  問題:小王的做法對嗎?為什麼?

  【參考答案】小王的做法是不對的。因為他忽視了團結協作這一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所謂團結協作,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處理與其他教師、 學校領導以及有關人員之間的關係,做到互相尊重、團結一致、密切配合,共同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團結協作是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在教師職業道德上的具體體 現,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教師自我完善的客觀條件。它要求我們要關心集體,服從領導,謙虛謹慎,尊重同事,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積極維護學校 榮譽,共創文明校風。因此小王應該從個人的小圈子裡面走出來,和領導、同事多加溝通,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致力於學校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