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究竟是怎麼回事

偉大的傳奇往往都是從一件非常普通的小事開始誕生的,所以錢文忠先生開講大唐西域記的時候先講了一章西遊記,把猴子的窩囊師傅的來歷講了一遍。我這個故事也同樣要從那個猴子的師父說起,為了省字數,關於三藏的故事我這裡只是簡單一說,感興趣的朋友有空的時候去可以看看錢先生的《玄奘西遊記》。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究竟是怎麼回事

玄奘大師得道之後,受到佛祖的感召--具體的手段應該是託夢(nnd,佛祖法力那麼大,還用這種落後的通訊方式)--自費留學天竺,因為政府不讓去還搞了一把偷渡。在印度大和尚參加了無數的辯論會,把印度老師們辯得紛紛吐血,還在當時佛教的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擔任客座教授(寺素立法,通三藏者員置十人,由來闕一,以奘風問,便處其位)。由於在當地名氣實在太大,當時的天竺國王戒日(屍羅阿迭多)王也知道了這位唐朝和尚,就詔來一見,問道:“和尚從哪疙瘩來幹哈呀”?(自何國來,將何所欲?)”玄奘就藉機吹噓了一下強大的祖國是如何如何繁榮富強(秦王天縱含弘,心發慈愍,威風鼓扇,群兇殄滅,八方靜謐,萬國朝貢。愛育四生,敬崇三寶,薄賦斂,省刑罰,而國用有餘,氓俗無宄,風猷大化,難以備舉。),把戒日王聽得神往無比,當即表示要東去面聖。隨後戒日王就迫不及待地派了一個使團遠赴大唐拜山頭(玄奘見戒日王是在貞觀十四年,貞觀十五年阿三代表團就到了長安,真的是迫不及待)。唐太宗派雲騎尉梁懷璥為首使團護送,並順便回訪(這應該是中國第一次向印度派出官方使節)。戒日王又派使節回訪,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在長安看夠了東洋景的阿三代表團回國,隨同回訪的使節團中,有一個默默無聞的副使,叫做王玄策。

當時王先生在國內的職務實在不能算高,名氣也是低的不得了。之前做過什麼官並沒有記載,當時他的職務是“前融州黃水縣令”,也就是說當時他老人家只是一個縣處級幹部,還沒有實際職務,擱到現在也就是個調研員之類的角色,其實不管梁懷璥還是此次正使李義表的官職(朝散大夫、行衛尉寺丞)都是閒差,是看來當時出使阿三國也不是什麼好差事。國內也沒把什麼戒日王放在眼裡,只是出於禮貌才派這麼幾個閒散人員過去看看。這次的出使還算順利,他們取道吐蕃(西藏)和泥婆羅(尼泊爾),於同年十二月到達摩揭陀曲女城,受到戒日王的熱烈歡迎。一行人在印度好吃好住、遊山玩水,過足了公費旅遊的癮(因巡省佛鄉,觀攬勝跡,留其國數年),還到處題字(玄策等建銘於耆閣崛山。同年二月十一日立碑於摩訶菩提寺)。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王玄策一行在圓滿的完成了外交任務的同時,還與印度各界人士進行了廣泛的接觸,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同時熟悉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印度各國的情況,為第二次出使奠定了基礎。”

經過這次歷練,王玄策也算是一個有經驗的外交官了,所以,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朝廷又一次派使團出訪天竺的時候就任命他當了正使,這次出使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去學習製作“石蜜”之法。(也就是白糖,如果換另一個人寫這篇文章,完全可以寫成“一包白糖引發的血案”了)這次王玄策升了官,以太子右率府長史之職擔任正使。副使由蔣師仁擔任,使團的翻譯就是玄奘的弟子辯機和尚(也就是孫悟空的師兄弟,此人也是一個牛人,精通佛學,從下文看武藝也不錯,長期擔任太平公主的面首工作,估計還是個帥哥),根據史料記載,隨行的還有王玄策的兒子和侄子,90年代在西藏發現一塊石碑,上面記載了王玄策兒子的名字叫王令敏,隨從劉仁楷、劉嘉賓、賀守一等。(碑文殘字附後,這些人在此後的文獻中再也沒有出現過,讓我們記住這些默默無聞的大唐使節吧。)後人分析,從長安到天竺,遠涉萬里,路途艱險,又不是現在領導的出國考察,他既然敢帶上自己的子侄,說明他們均已成年,那麼王玄策此時的年齡,應該不會小於35歲。

這一次的出使就沒有上次那麼充滿陽光了,關鍵原因就是戒日王死了,在王玄策還沒有到達天竺的時候就死了,他這一死不要緊,關鍵是他沒有繼承人,他只有一個公主,也已經遠嫁,王位無嗣,這就引起了大大小小野心家們的覬覦,就在大家面合心離互相觀望的時候,中天竺一個叫帝那伏帝的諸侯國國王阿羅那順毫不客氣地宣佈自己繼位了,這麼一來,別的大臣和諸候自然不服,紛紛擁兵自立,於是打成一團,整個中天竺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我們的王團長就是在此時抵達了天竺。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究竟是怎麼回事

要說這個阿羅那順確實不是君王之材,他竟然看上了王玄策使團中沿途各國進貢給大唐王朝的各種珍寶,於是這位仁兄毫不猶豫地做出了一個決定——打劫。不能不說阿羅那順的這次打劫還是非常成功的,王玄策帶領的使團中士兵不過三十來人,阿羅那順竟然派了大軍前去搶劫,唐朝使團自然是無法抵擋數千阿三精銳山地師的猛烈進攻,於是在奮力抵抗後,終於全部被擒了,所有貴重物品均被洗劫一空。(會中天竺王屍羅逸多死,國中大亂,其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立,乃盡發胡兵以拒玄策。玄策從騎三十人與胡御戰,不敵,矢盡,悉被擒。胡並掠諸國貢獻之物。)也許是打劫的太順利,也許是發財發的太容易,總而言之興奮的阿羅那順放鬆了警惕,這就給了王玄策一個機會,於是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晚上,小風嗖嗖地吹著,王玄策帶著副使蔣師仁,還有翻譯辯機和尚,也不知道翻牆還是越欄——跑了。(玄策乃挺身宵遁)

驚魂未定的王玄策很鬱悶,好端端的一趟公費旅遊搞的差一點兒把命丟了,照理說,按照正常的邏輯,王玄策此刻應該返回長安,向皇上稟明實情,畢竟這是由阿羅那順挑起的一場惡性外交事故,並沒有他的責任,然後由朝廷採取外交手段或者乾脆直接發兵搞一場天竺風暴之類的行動,給老阿點顏色看看。

問題是皇帝那裡好交代,可是老婆那裡怎麼辦?

想起當初自己把胸脯拍的紅通通,給夫人百般保證才把兒子帶出來見見世面,臨行之際夫人還千叮嚀萬囑咐,這下倒好,出來時候是爺倆,回去就只剩下爹了,把兒子留在天竺天天吃咖喱飯,無論如何也是交代不過去的。(唐朝大臣一般都怕老婆,房玄齡、程咬金的遭遇就很能說明問題。)想想玄奘當年有老大佛祖保佑,取經途中尚且九死一生,現在三個人身無分文,能不能活著回去都是問題,即使回去了,見到老婆能不能活命又是問題,再想想天竺鬼子固然可怕,總不會比回家之後面對夫人更可怕,於是乎王玄策此起彼伏,跳出了一般人的思維,做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

王玄策和蔣師仁由天竺一路狂奔,北上渡過岡氐斯河,穿越辛都斯坦平原,來到了尼婆羅(今尼泊爾)王國,連夜叩關求見國王阿姆修瓦爾曼。王玄策出使去天竺前就已經經過吐蕃和泥婆羅了,並且以大唐使臣的身份拜見過這兩個國家的國王,否則以他三人劫後餘生的狼狽模樣,所有東西又被阿羅那順搶了個一乾二淨,連個身份證都沒有,辯機和尚估計頭髮都長老長了,泥婆羅國王除非腦子進水是萬萬不肯相信這三個逃犯一般的漢子就是大唐使者的,大怒之下只怕要關門放狗

現在估計大家都能猜到這位牛人要幹什麼了,沒錯,借兵!

王玄策開始了與泥婆羅國王的談判,我們的王團長肯定是個非常有口才的人(估計忽悠能力和2000多年後的李X宏X志有的一比),一開始談判他就以吐蕃它老丈人國家的名頭唬住了泥婆羅國王,並且以王中之王的名義開出借兵條件,我們無法得知王玄策是如何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阿姆修瓦爾曼的,總之這位泥婆羅國王很快就答應出兵了,而且一次就派了七千騎兵任由王玄策調遣。

在國際事務中,借兵和借錢可不一樣,事關國家命運,一旦處置失當,對於泥婆羅這樣的彈丸小國來說,就是滅頂之災了,王玄策打贏了倒好說,或許還能跟著分一杯羹,可是一旦打輸了,這位國王老兄只怕天天做夢都要聽見阿羅那順的磨刀聲。他之所以敢借,肯定是看到了王玄策身後屹立的強盛的大唐王朝和吐蕃王國,有了借兵這層交情,今後萬一被誰欺負,大唐縱然遠水不解近渴,以吐蕃之強盛,礙於面子總是要來管一管的。唐太宗的好女婿松贊干布也得知了老丈人家的使節在天竺被人欺負的消息,這位唐朝女婿火冒三丈,打狗還得看主人,欺負到我老丈人頭上那還得了?!當下就決定派出一千二百人的精銳部隊日夜兼程前來助陣,這在增加了王玄策兵力的同時,更是打消了泥婆羅國王阿姆修瓦爾曼的顧慮,根據唐史記載,此時還有一個叫做章求拔的小國也顛顛兒地跑來湊熱鬧,派出了多少兵不知道,但是幾百人總是要有的吧。這樣算下來,此時王玄策手頭的隊伍就快有一萬人了,王團長也正式升級變成了王司令。(玄策乃挺身宵遁,走至吐蕃,發精銳一千二百人,並泥婆羅國七千餘騎,以從玄策。)

隊伍拉起來了,仗,怎麼打?

王司令手上這不足萬人的部隊實在是不成樣子,還是個多國部隊,下個命令都要經過好幾道翻譯,搞不好還要通過肢體語言。而且王玄策首先是個文官,當初做縣令時候,也許曾經帶著眾衙役追匪緝盜,但是警事和軍事畢竟是兩碼事,現在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大家相信他,兄弟們提著腦袋來畢竟不是來參加天竺X日遊的。

但是,從後來的事情發展來看,這些問題都不成其為問題了,也許是大唐初期連年戰事頻仍,名將雲集,各種戰例就如王玄策諸等文官也是耳濡目染,縱沒吃過豬肉,在朝廷上總是天天見豬跑的,總而言之,王玄策用他過人的能力和切實可行的作戰方案打消了手下將士的疑慮,讓這支多國部隊緊緊地團結在了以王司令為首的領導核心的周圍。

而此時搶劫犯阿羅那順對於幾百裡之外發生的這一切一無所知,他還一直沉浸在發了橫財的喜悅之中,從記載來看,他沒有做任何的戰爭準備。

就這樣,戰爭在王玄策的精心策劃和阿羅那順的懵然無知中開始了。

咱們的王司令自任統帥(總管),以蔣師仁為先鋒,率領多國部隊殺氣騰騰地撲到在北天竺茶博和羅城外,阿羅那順看到這陣勢,也不敢含糊,趕忙派出數萬象兵列陣迎戰,按照當時的技術手段,這就是裝甲部隊了。王玄策命令蔣師仁帶領騎兵以速度的優勢縱橫穿插,很快就把老阿的大象部隊搞得暈頭轉向,然後分塊吃掉了(寫到這裡我腦子裡突然出現了電影《魔戒》裡面洛翰人衝擊巨象的場面,還有一種說法說王司令用了火牛陣對付大象,我覺得一是王司令報仇心切,一時徵集不到那麼多牛,二是藏地的犛牛毛多腿短,還沒等跑到估計就變成了烤牛肉,只能用來改善伙食了,我們的王司令可不是來北天竺勞軍的啊,所以還是第一種說法可信些。)。王玄策一仗擊潰天竺數萬象軍。天竺王大驚,守城不出,玄策一心報仇,拿出唐軍攻城的各種手段——雲梯、拋石車、火攻,狠攻月餘。648年,茶博和羅城兵潰城破,玄策斬殺天竺兵將3000,天竺兵將落水溺斃者萬餘,被俘萬餘,阿羅順那逃回中天竺。(玄策與副將師仁帥二國之兵,進至中天竺所居茶縛和羅城,連戰三日,大破之,斬首三千餘級,赴水溺死者且萬人)

王玄策救出了自己的使團成員和自己的兒子、侄子,本來這事兒也就算了,但是幾個年輕人一合計,我們在這裡吃了幾個月的咖喱飯,又沒地方去火,臉上的都長了老大的包,哪能就這麼便宜了阿羅那順這小子,一定要把他抓回去長安吃幾年哨子面。於是大軍向著阿羅那順逃跑的方向一路追去,阿羅那順自然不甘心就此失敗,於是收拾殘兵敗將,再糾集地方上的一些駐軍,又跑去東天竺王鳩摩羅處遊說一番借來援兵準備殺王玄策個回馬槍,結果正遇上蔣師仁輕騎追擊的先鋒部隊,二話不說,又打做一團,要說這個阿羅那順的軍事能力不是一般的差,在此戰中又被斬殺和俘虜了一千多人,正在逃與不逃之間徘徊的時候,王玄策趕到了,在此前數戰中王司令早就看出了老阿只知蠻鬥不通兵法的弱點,於是巧設一計,分兵埋伏後陪他玩了最後一次,此戰結束,篡位者、搶劫犯阿羅那順又給自己增加了一個新的身份——俘虜。

在阿羅那順被俘後,他的老婆和兒子帶領殘兵,逃到了乾陀衛江邊上的一座城中,準備憑險堅守,哪裡想到王司令宜將剩勇追窮寇,也不知道架橋還是渡江,反正很快就打過江來,毫不費力就活捉了阿羅那順的老婆孩子,王玄策賺大發了,據史料記載,僅此兩戰,就抓獲了一萬兩千多名俘虜,這還不算,蔣師仁又繳獲了牛馬兩萬多頭。至於老阿,則給自己全家人都賺來了半個唐朝戶口(虜男女萬二千人,牛馬三萬餘頭匹。於是天竺震懼,俘阿羅那順以歸。)。

仗打完了嗎?沒有。

在當初和阿羅那順對陣的時候,東天竺國王曾派兵援助阿羅那順,這自然讓王玄策很不爽,於是在收拾完敵人殘兵,整頓好自己兵馬之後,下令部隊向東進發,東天竺國王鳩摩羅得知此消息,嚇得魂飛魄散,直接選擇了投降,趕緊獻上厚禮,並送表甘願臣服大唐,遠近各大小部落也紛紛望風而降,唐史記載:“城邑聚落降者五百八十餘所”。

在做完諸多的善後事宜工作後,王玄策將他所代表的唐王朝的大國風範體現得淋漓盡致,在犒賞了吐蕃、泥婆羅、章求拔聯軍之後,他望了望這片曾經被他征服過的土地,然後率領他的使團,還有自食其果的阿羅那順,回國覆命去了。時間過了一千年以後,有一個國家派兵踏上了這片土地,同樣打敗了當地的軍隊、俘虜的當地的國王,但是他們沒有走,在這裡大肆掠奪,並且將它完全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這個國家的名字叫做英國。

王玄策回到長安時,已是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李世民得知自己的手下在外面這麼爭氣,自然是驚喜不已,立即給王玄策連升兩級,冊封他為朝散大夫,並舉行了隆重的儀式,押阿羅那順獻俘於太廟,還說了一段氣死人不賠命的禱詞,盡顯大國風範。(太宗大悅,命有司告宗廟,而謂群臣曰:“夫人耳目玩於聲色,口鼻耽於臭味,此乃敗德之源。若婆羅門不劫掠我使人,豈為俘虜耶?昔中山以貪寶取弊,蜀侯以金牛致滅,莫不由之。”)

王玄策回國時,還帶了一名天竺和尚。他有一個奇怪的名字叫做那羅邇娑婆,這個洋和尚不知道通過何種手段“潛伏”到了李世民的身邊,接著,李世民就命他給自己造“延年之藥”,這個有著奇怪名字的天竺和尚把大唐天子當成了自己醫學實驗的小白鼠,隔三差五就拿一些五顏六色的小藥丸來給皇帝吃,李世民吃啊吃,很快就在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把自己給吃死了。此時距王玄策歸國僅僅一年。王受李世民之死牽連,仕途受阻,終生再未升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