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人工智慧的「智能」內涵

百度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曾公開表示他對人工智能的理解並強調了百度All In AI的決心。陸奇用了很大篇幅去介紹百度的人工智能平臺和戰略。拋開公司的執行層面,他對人工智能的闡述,對普通人理解人工智能非常有幫助。

陸奇把“人工智能”中的兩個字“人工”拿掉,來闡述什麼是“智能”。他的定義是,從工程和科學角度看,智能是“獲得知識、應用知識和達到目的的能力”。在過去人類社會發展的整個過程中,都是靠人自身來獲得知識,是人類發明了農業、工業和信息化。但是,到了人工智能時代,人類有能力建造出一個系統,這個系統自己就可以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達到目的。而且速度還更快。在這種情況下,所有行業的發展速度都會跟此前不同。

百度:人工智能的“智能”內涵

在人工智能時代,數據的重要性前所未有。陸奇說,所有的社會生產中,都有一個核心的生產力。按照馬克思的說法,生產力會決定生產關係。農業社會核心生產力是土地;工業社會是工人、設備和廠房;人工智能時代會是數據。數據是知識的載體,有了數據人類就可以高速地獲取知識。

然後,人工智能也會帶來一個新的計算平臺。比如,個人電腦就是一個計算平臺,智能手機也是一個計算平臺。任何一個時代的計算平臺都會由兩個層面構成,前端是交互方式,也就是人類和計算機溝通互動的方式,比如鼠標、鍵盤、觸摸屏;後端是存儲和處理器。人工智能時代,人類會進入一個全新的計算平臺,“前端是能聽、能看、能說、能懂、能理解、能交互、能提供服務的,後端不光是簡單的雲,將來的雲將聚集大量的數據和每個行業的知識,它可以推動任何一個行業的創新,它的前端可以讓每一個設備、每一個物理實體,比如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臺冰箱,都有智能化的能力”。

大數據處理信息服務商金盛網聚WJFabric認為,如果將“人工智能”進行分拆來看,“智能”自然是核心,而“人工”蘊含兩層含義,其一是機器的發展需以人的需求為前提;其二是,對於機器的終極控制依然在於人自身。機器的智能化持續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其邊界仍不可凌駕於人的意志之上。機器智能化的終極目的仍是協助人類而非取代。因此,始終以人的需求為導向,將指導人工智能處於正確的發展軌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