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唐宋八大家 將古代散文史攪得天翻地覆看看他們的詩和遠方

厲害了唐宋八大家 將古代散文史攪得天翻地覆看看他們的詩和遠方

唐宋八大家的詩和遠方

在我國散文史的發展歷程中,曾有一次大的變革,使得散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其中,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流傳至今,對後世影響深遠,你知道這次變革是誰發起的嗎?那就是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將古代散文史的水面攪了個天翻地覆,一起去看看他們“乾的好事”吧。

厲害了唐宋八大家 將古代散文史攪得天翻地覆看看他們的詩和遠方

唐宋八大家的詩和遠方

柳宗元、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在中國散文發展史上地位崇高,蘇東坡稱讚他為“文起八代之衰”。他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他的文章氣勢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簡勁、邏輯嚴整、融會古今,無論是議論、敘事或抒情,都形成獨特的風格,達到前人不曾達到的高度。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

厲害了唐宋八大家 將古代散文史攪得天翻地覆看看他們的詩和遠方

韓愈《答張十一功曹》、《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

韓愈的作品非常豐富,現存詩文700餘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代表作有雜文:《進學解》、《雜說》、《獲麟解》、《師說》;序文:《送李願歸盤谷序》《送孟東野序》;傳記文:《毛穎傳》、《張中丞傳後敘》、《柳子厚墓誌銘》;詩:《答張十一功曹》、《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題驛梁》;史書:《順宗實錄》。

厲害了唐宋八大家 將古代散文史攪得天翻地覆看看他們的詩和遠方

柳宗元《江雪》、《溪居》、《漁翁》

柳宗元反對六朝以來籠罩文壇的綺靡浮豔文風,提倡質樸流暢的散文。其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江雪》、《溪居》、《漁翁》 。去他的代表作中領悟“大家”的才情與情懷吧。

厲害了唐宋八大家 將古代散文史攪得天翻地覆看看他們的詩和遠方

歐陽修《採桑子》、《蝶戀花》、《戲答元珍》

歐陽修是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三蘇等五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歐陽取韓愈”文從字順”的精神,極力反對浮靡雕琢、怪僻晦澀的”時文”,提倡簡而有法、流暢自然的風格,作品內涵深廣,形式多樣,語言精緻,富情韻美和音樂性。歐陽修一生寫了500餘篇散文,各體兼備,有政論文、史論文、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朋黨論》、《五代史·伶官傳序》、《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秋聲賦》、《祭石曼卿文》、《賣油翁》、《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訴衷情·清晨簾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館梅殘》、《生查子·去年元夜時》、《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戲答元珍》、《題滁州醉翁亭》、《憶滁州幽谷》、《畫眉鳥》。

厲害了唐宋八大家 將古代散文史攪得天翻地覆看看他們的詩和遠方

蘇洵《雲興于山》、《有驥在野》、《送吳待制中復知潭州二首其一》

蘇洵與其子蘇軾、蘇轍並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他說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當世之要”,是為了“施之於今”。在《衡論》和《上皇帝書》等重要議論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張。蘇洵擅長於散文,尤其擅長政論,他繼承了《孟子》和韓愈的議論文傳統,形成自己的雄健風格,語言明暢,理反覆辨析,很有戰國縱橫家的色彩。代表作有詩作:《雲興于山》、《有驥在野》、《有觸者犢》、《朝日載升》、《我客至止》、《歐陽永叔白兔》、《憶山送人》、《顏書》、《答二任》、《送吳待制中復知潭州二首》等;散文:《顏書四十韻》、《六國論》、《管仲論》、《辨姦論》等;文集:《權書》、《衡論》、《嘉祐集》、《類編增廣老蘇先生大全文集》殘卷;通行本有《四部叢刊》影宋鈔本、《嘉祐集》15卷。

厲害了唐宋八大家 將古代散文史攪得天翻地覆看看他們的詩和遠方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繼承了歐陽修精神,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蘇軾亦善書,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厲害了唐宋八大家 將古代散文史攪得天翻地覆看看他們的詩和遠方

蘇轍《次韻子瞻聞不赴商幕三首》

蘇轍在父兄的薰陶和影響下,以散文著稱, 擅長政論和史論,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集傳》、《春秋集解》、《論語拾遺》、《道德經解》 、《欒城集》(包括《後集》、《三集》,共84卷)、《欒城應詔集》12卷等。代表作有《新論》、《上皇帝書》、《上樞密韓太尉書》、《黃州快哉亭記》、《巢谷傳》、《老子解》;《墨竹賦》、《南齋竹》、《秋稼》。

厲害了唐宋八大家 將古代散文史攪得天翻地覆看看他們的詩和遠方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南鄉子·自古帝王州》、《泊船瓜洲》

王安石的詩、文、詞都有傑出的成就。北宋中期開展的詩文革新運動,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動,對掃除宋初風靡一時的浮華餘風作出了貢獻。王安石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繫起來,強調文學的作用首先在於為社會服務,強調文章的現實功能和社會效果,主張文道合一。他的散文以雄健剛勁著稱,峭直簡潔、富於哲理、筆力豪悍、氣勢逼人、詞鋒犀利、議論風生,開創並發展了說理透闢、論證嚴謹、邏輯周密、表達清晰、熔事和議論於一爐的獨特散文文體。其詩詞則遒勁清新,豪氣縱橫。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三經新義》殘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條)。

厲害了唐宋八大家 將古代散文史攪得天翻地覆看看他們的詩和遠方

曾鞏《胡使》、《東軒小飲呈坐中》

曾鞏文學成就突出,主張先道後文,極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曾鞏為文,自然淳樸,而不甚講究文采。曾鞏散文作品甚豐,文風源於六經又集司馬遷、韓愈兩家之長,以“古雅、平正、沖和”見稱。尤長於議論和記事。他的議論文立論精策,不枝不蔓,紆徐曲折,從容敦厚;記事文則思玫明晰,俯仰盡意,精練生動,耐人尋味。代表作有《元豐類稿》50卷、《續元豐類稿》 40卷、《外集》10卷、《衛道錄》、《大學稽中傳》、《禮經類編》、《雜職》、《宋朝政要策》、《詩經教考》、《隆平集》、《答李沿書》、《與王向書》、《回傅權書》、《贈黎安二生序》、《越州趙公救災記》、《醒心亭記》、《遊山記》、《道山亭》、《辭中書舍人狀記》、《戰國策目錄序》、《宜黃縣學記》、《墨池記》、《胡使》、《追租》、《東軒小飲呈坐中》、《人情》等。

厲害了唐宋八大家 將古代散文史攪得天翻地覆看看他們的詩和遠方

唐宋八大家的詩和遠方

這些千古佳作令今人都難以望其項背,我們從古人的詩和遠方中不僅能學到他們非凡的文學造詣,更能領悟他們的志向,還能瞭解社會發展、歷史變革,古人都懂得去陳出新,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墨守成規,不積極創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