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已過,三伏季即將來臨,朋友們準備好貼敷了嗎?

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氣溫高且潮溼、悶熱,所謂的“伏”就是說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人們在三伏期間,切記要注意防暑降溫,清補祛溼。對於體寒陽虛人群,還可以利用天時,進行中醫特色療法冬病夏治三伏貼貼敷,促進康復!

小暑已過,三伏季即將來臨,朋友們準備好貼敷了嗎?

三伏貼是一種傳統中醫的治療法,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以中藥直接貼敷於穴位,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對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冬天易發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人體陽氣最盛的時間),以辛溫祛寒藥物貼在不同穴位治療,可以減輕疾病發作的症狀。

小暑已過,三伏季即將來臨,朋友們準備好貼敷了嗎?

“冬病夏治”三伏貼

兒童、成人預約進行中

璐璐 5歲——哮喘

5歲的璐璐,有反覆咳喘的病史,一感冒就容易誘發咳喘,有過敏性鼻炎,每次咳喘發作需要輸液和霧化治療才能緩解。堅持三伏貼、三九貼已有2年了,咳喘發作的次數明顯減少,每次發作症狀也比之前有所好轉,現在基本很少發作。

應女士 35歲——肩周炎

應女士生完寶寶後體虛怕冷,易感冒,冬天手腳冰冷,睡覺都要穿襪子,痛經、血塊,喜歡喝熱水,大便粘、不成形。左肩痠痛墜重,活動受限。

反饋之前貼敷時,患側肩部皮膚輕微紅腫、痛癢。但神奇的是,貼後兩三天肩膀痠痛、墜重、乏力感消失,效果還是挺好的。今年,將繼續進行穴位貼敷,堅持中醫古方調理治病。

張先生 50歲——虛寒怕冷

主訴:後背、腹部怕風怕冷明顯,多汗、乏力。夏天也要穿兩件衣服,遇風遇冷容易腹痛、腹瀉。但又容易上火,舌紅苔薄黃。

貼敷已有二年時間了,反饋進入商場後沒有之前那麼怕空調的冷氣了,大便成形,上火症狀也減輕了。

小暑已過,三伏季即將來臨,朋友們準備好貼敷了嗎?

三伏貼並非人人適合

除了易感冒者、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虛寒性胃痛、慢性胃腸炎、腹瀉、消化不良、厭食;月經不調、痛經、產後頭痛、產後風等寒症;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引起的各種頸、肩、腰腿痛;免疫功能低下,陽虛體質、氣虛體質、四肢寒涼怕冷這些適宜症外。

小暑已過,三伏季即將來臨,朋友們準備好貼敷了嗎?

國際醫姐提醒,三伏貼還有一些貼敷注意事項,如:熱性疾病、陰虛火旺、外感發熱、孕婦、經期、皮膚過敏、有瘡、癤、癰和皮膚破損患者不能貼敷,重心臟疾患、糖尿病患者應慎用。經多年臨床實踐,三伏貼雖然效果好,但有一定針對性,不是人人都適合貼。如有貼敷需求等疑問,可以在醫院諮詢專業中醫師再行貼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