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畫三代人回憶的《西小河的夏天》票房僅150萬不到……

5月25日,“小李安”周全的首部長片處女作《西小河的夏天》正式登陸影院,該片曾摘得2017年第2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競賽單元KNN觀眾選擇獎,是當年唯一獲獎的華語影片

該影片還曾獲得了第13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最高大獎,併入圍第8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和第2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真人故事改編、實力陣容出演、歷經四年打磨的《西小河的夏天》一亮相就受到好評,可圈可點。

豆瓣獲得7.1評分可謂口碑較好,但萬萬想不到的是它的票房僅150萬不到,甚是“慘淡”,並沒有收穫片方期待的強烈反響。

刻畫三代人回憶的《西小河的夏天》票房僅150萬不到……

《西小河的夏天》整部電影聚焦的是一位名叫顧曉陽的男孩,講述他在實現足球夢的過程中經歷家庭紛爭的故事。顧曉陽的父親耿直而正統,不會阿諛奉承但也有些墨守成規,他始終堅信著勤勞才能改變命運,但在教育理念上,卻片面地認為只有讀書才是王道,其他愛好都不值一提。

刻畫三代人回憶的《西小河的夏天》票房僅150萬不到……

如此固執己見,他的婚姻難免也逃不過七年之癢,儘管顧曉陽的母親風姿綽約,但父親還是對學校新分來的英語老師漸生情愫,由此,一個原本和諧美滿的家庭開始出現無休止的爭吵和抱怨。

刻畫三代人回憶的《西小河的夏天》票房僅150萬不到……

然而好在,在所居住的大院裡,還住著一位怪爺爺,表面冰冷,內心卻熱血奔騰。爺爺是資深球迷,一生重情重義,卻也有中國父子間的不善言辭,而且,爺爺心底還有永遠無法癒合的傷痛——孫子不幸夭折。

刻畫三代人回憶的《西小河的夏天》票房僅150萬不到……

顧曉陽和爺爺,一個是困在籠中的小鳥,一個是風燭殘年的雄獅,兩人相遇後,一拍即合,前者得以拜師學藝,後者也不再孑然一身。

在顧曉陽的陪伴下,爺爺第一次來到孫子的墓地,多年心結終於得以化解,最終決定搬去深圳和兒子以及再次懷孕的兒媳共享天倫之樂,而顧曉陽的三口之家也重歸平靜,父親也終於放下了“孩子踢球是玩物喪志”的成見。

刻畫三代人回憶的《西小河的夏天》票房僅150萬不到……

《西小河的夏天》以顧曉陽、顧建華、鄭爺爺三代人的情感交織為主線,將人生的三個階段少年中年老年貫穿起來,顧曉陽的“少年煩惱”、顧父的“中年危機”、鄰居怪爺爺的“生存危機”,每個角色都有著難以調和的煩悶和焦灼,從而為觀眾織造了一幅歡樂與苦澀齊飛,笑點與淚點共舞的人生畫卷、時代圖景。

刻畫三代人回憶的《西小河的夏天》票房僅150萬不到……

《西小河的夏天》也是小編個人比較喜歡的電影之一,倒不是因為它在去年攬獲了眾多獎項,而是因為電影裡的人物情緒都比較真實。儘管它沒有激烈的矛盾衝突,也沒有強烈的情緒碰撞,但真就好像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雞毛蒜皮和柴米油鹽。關鍵是這些看似平淡的角色衝突,情感矛盾,其延展的卻是對人生成長、社會變化的點滴記錄。

影片上映後,豆瓣評分達到了7.1分,大部分觀眾表示影片清新自然不做作,看著舒心,重現80後的成長非常有共鳴。

刻畫三代人回憶的《西小河的夏天》票房僅150萬不到……

然而,《西小河的夏天》的宣傳力度實在是有點弱,百度指數都未有開通,在傳統媒體、新媒體、各類平臺、落地活動等其餘推廣渠道上也是微乎其微,說白了,流量等於價值,一切附著流量的載體,電影宣傳理應都不會錯過!這便是《西小河的夏天》為什麼電影票房這麼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來在六一兒童節與俄羅斯世界盃都頗為應景,但這也沒有對票房起到一些實質性的促進作用,上映首日《西小河的夏天》僅有1%排片,票房31萬,第二天排片就跌至0.5%,票房預計20多萬。

雖然質量不錯,但是排片這麼低完全沒有了逆襲的可能性了,《西小河的夏天》最終票房還不到150萬,著實讓人覺得可惜啊!希望“小李安”周全下次在拍得好片的基礎上,在電影宣發方面多下下功夫,好電影理應有好票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