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複利模式:開啓比「複利」還厲害的「複利人生」

人生複利模式:開啟比“複利”還厲害的“複利人生”

大家都說,投資有風險。可是,不投資就沒有風險了嗎?其實,不投資才是最大的風險,因為時間會成為你的敵人。

漸漸地,你會發現手裡的錢越來越不值錢,負債也越壘越高,積累的財富永遠支撐不了你的夢想。

其實,時間具有特殊的魔力。有人說過,每天堅持做同一件事,堅持十年就能成功。

假如你將時間用在投資上,其實用不到十年,你就能感受到時間的饋贈,“時間複利”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隨著投資年期增長,複利效應引發的倍數增長會越來越明顯。假如你每年投入1萬元,若每年投資回報率都有10%,20年後就有57.275萬元。

聽起來是不是很驚人?連科學泰斗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的威力比原子彈更大。”

其實,時間複利既可以應用於投資理財中,還可以用來解釋個人成長方面的問題。

01

在投資領域,提到複利,很多人存在一個誤區,認為複利是一種投資產品。實際上,它是理財產品本身自帶的一種計息方式,更多的則是投資者自己的操作。

複利公式是:F=P(1+i)^n,其中P=本金,i=利率,n=持有期限。投資增長率越大,投資週期越長,財富的積累越多,就像“滾雪球”。

關於複利,我們不得不提到兩個法則:72法則和115法則。

“72法則”指的是用72除以你的理財收益率,就可以很快算出資產翻倍所需要的時間。同理,“115法則”也可以輕鬆算出資產翻兩番所需的時間。

舉個例子,假如年收益率為15%,72/15=4.8,意味著過4.8年,你的資產就可以翻一番;115/15=7.7,意味著過7.7年,你的資產就可以翻兩番。

通過這兩個法則,我們就可以制定理財計劃。如果我們想越早實現財務自由,那就要儘快開始理財,發揮時間槓桿的作用。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複利的收益只有連續計算才有神奇的效應,假如你中間出現了嚴重虧損,複利的效應就會戛然而止,一切都得從頭開始。

因而,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我們就需要考慮其風險係數,同時要計算投資成本。

假設投資者買的是基金,年收益率10%,如果基金經理每年要收取1%的管理費,那麼投資者的淨回報就變成了9%。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本金翻一番的時間就變成了8年。

02

知識是可以遷移的,如果我們將複利效應運用到職業規劃上,那就可以輕鬆贏得複利人生。

一般情況下,會應用複利效應的人往往會在人生某個拐點突然開掛,比如那些一躍成名的明星、一夜暴富的富豪。看似他們是運氣好,實則厚積薄發。

然而,生活中又有多少人還沒走向那個拐點,就放棄了以前的努力。比如,想著攢錢買房,卻臨時起意買了名牌包包;花錢辦了健身卡,卻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沒有定力、懶惰、散漫,這些都是影響複利人生的重大障礙。因而,想要擁有複利人生,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以目標為導向,並對目標進行量化。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們還必須有很強的執行力。事情如果做的不到位,那還不如不做。

最後,就是珍惜你的時間,不要把時間投資在無用的事情上。

美國一名作者曾經跟蹤採訪了233名白手起家的富人和128名普通人,對比他們的生活方式,發現區別就在於一天中的240分鐘上。

超過80%的富人每天都用60分鐘的時間來制定夢想和目標;近80%的富人每天花60分鐘在實踐或學習上;近90%的富人每天用30分鐘來建立更豐富的社會關係。

幾乎所有富人每天都會用30分鐘來進行有氧運動,同時還會有一個小時的休息和放鬆時間。

自律的人生才有自由,相信大家如果學會合理利用每一分鐘時間,那每一分鐘都會以知識和技能、強大的人際關係網、更多的財富為你的努力支付紅利。

———

人生中只要是可以積累的事情,都有著強大的複利效應,投資如此,人生亦如此。

成功的艱難不是在於一次兩次的暴利,而是持續的努力與保持,當然還有你不變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