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中醫藥產業迎大發展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既要靠醫療衛生服務的小處方,也要靠社會整體聯動的大處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於文明在6月30日舉辦的“中醫中藥中國行——2018年中醫藥健康文化大型主題活動”開幕式上表示。

7月1日是《中醫藥法》實施滿週年,在過去的一年裡,中央和地方在促進中醫藥發展方面,陸續出臺多項配套政策,大大提升了中醫藥服務能力,助推健康中國建設效應凸顯。而隨著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未來中醫藥產業也將迎來更為巨大的市場空間。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據統計,2017年,北京市已擁有中醫藥機構1097家,提供中醫藥急門診服務總人次達5760萬人次,佔全市醫療總人次的25.7%。全市佔比不到20%的中醫藥資源提供了將近30%的醫療服務,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蓓在開幕式上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

北京是全國中醫藥事業大發展的一個縮影。事實上,《中醫藥法》施行一年來,中央和地方相關配套措施陸續出臺,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以中醫診所發展為例,原國家衛計委於2017年9月22日出臺了《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及其配套文件,並於2017年12月1日正式施行。來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11日,全國備案的中醫診所已達3536家,與去年全年的中醫診所開辦數量持平。

此外,中藥新藥的研製和生產也獲得了系列政策支持。例如,國家已建成專門的中醫藥科研院所96個,科研人員1.5萬人;設立了87箇中藥篩選、GLP和GCP臨床研究中心;建成了21個國家中醫藥重點實驗室/研究室;成立了14個國家級中藥科技產業基地。為鼓勵醫療機構配置和使用中藥製劑,2018年2月12日,原CFDA發佈了關於對醫療機構應用傳統工藝配製中藥製劑實施備案管理的公告。

地方層面相關政策也在陸續發佈。2018年1月25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批覆了關於貴州省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2016-2030年)。根據綱要,到2020年,中藥民族藥工業總產值突破500億元,到2030年,中醫藥服務領域實現全覆蓋,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4月11日,雲南省出臺了《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中藥飲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大力支持醫生處方中藥飲片和中成藥。而云南省近期印發的《雲南省生物醫藥產業施工圖》還明確提出,到2020年現代中藥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10億元的發展目標。

甘肅省政府6月2日印發的《甘肅省中醫中藥產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提出,實施中藥材標準化生產、中藥現代化製造等9項工程,力爭到2025年全省中醫藥及相關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000億元。

中醫藥企業迎巨大市場空間

在政策的持續助推下,中醫藥企業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首批中華老字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單位、吉尼斯世界紀錄“全球最長壽藥廠”的廣州白雲山陳李濟藥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陳李濟”)就是一例。

“國家對中醫藥發展極其重視,已經明確了中醫藥的地位作用以及中醫藥發展的基本方針和基本政策,這為中醫藥行業的有序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指導及引領方向,有助於優化中醫藥發展市場,促進中醫藥行業服務及貿易形成更加良性的生態。”陳李濟董事長石洪超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特別是中醫藥發展有法可依,對於陳李濟這樣的藥企而言,在中成藥藥品原料的種植、選購、交易方面都大大提升了便利化程度,有助於減少企業的市場風險。”

從產業層面來看,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巨大的市場藍海。數據顯示,從1996到2016年,在中國現代化發展的20年中,中藥產業的增長達到36倍之多。其中,中藥飲片的規模20年間增長了416倍。而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藥植所所長孫曉波看來,大健康產業是剛需,而中藥是大力發展中藥大健康產業的基礎。

“舉個例子來說,圍繞陳皮大健康產業,陳李濟相繼研發推出陳皮山楂條、柑普茶、陳皮紅棗阿膠糕、陳皮茶萃等一系列休閒食品與陳皮養生茶飲。目前在京東、天貓等主要電商渠道,銷售業績表現良好。”石洪超表示,據市場預計,陳李濟陳皮大健康產業的市值預計在二至三億元,整個陳皮產業和陳皮衍生產品市場規模超過100億元。

另有數據顯示,雲南白藥集團2017年超過200多億的銷售收入裡,健康產業產品超過了2/3。

事實上,隨著中醫藥產業的巨大市場空間進一步激發,相關企業也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而根據《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制定的中醫藥行業發展目標:到2020年,中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823億元,年複合增速15%,中藥企業收入佔整體行業比重從29.26%上升到33.26%。

頂層設計有待進一步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也表示,中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還存在多重短板,需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

數據顯示,2017年中成藥的增速僅為8.4%,遠遠落後於醫藥行業12.2%的平均增速。“中藥產業集中度偏低,大型的集約化的集團企業偏少。同時,中藥產業的製造水平亟待提升,藥品研發投入少,創新能力不足。”在孫曉波看來,中藥行業的發展還面臨多重挑戰。

石洪超指出,中醫藥發展歷史悠久,如何用現代設備做出和以前手工製作一樣水準的藥品,如何能夠將老中醫的經驗技術傳給新一代人等,也是眾多中醫藥企業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

特別是對於眾多老字號中醫藥企業而言,石洪超認為,應適當轉變經營發展理念,創新企業發展模式,從而擁有持久的原動力,不斷壯大經營規模和實力,做大做強老字號。孫曉波表示,明確中成藥製造工業的發展方向,一定是依靠技術創新,實現中成藥的綠色製造、智能製造,加速中成藥規範和標準化的建設。

事實上,此前不少專家及業內人士都在呼籲加快《中醫藥法實施條例》的出臺,進一步規範發展中醫藥產業。據陳蓓介紹,《中醫藥法》頒佈以來,北京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已經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和辦法,目前正在著手北京中醫藥發展條例的修訂工作。

石洪超告訴記者,未來,陳李濟將藉助中國振興中醫藥產業的相關政策,努力發展成為集中成藥、保健品、食品、藥妝於一體的“大中藥”企業。“同時,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建設中醫藥強省等機遇,在市場佔有、渠道鋪建、品牌引領和文化影響等方面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實現陳李濟的國際化、中醫藥的國際化。”

经济参考报: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中医药产业迎大发展

《經濟參考報》: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中醫藥產業迎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