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教父——侯爲貴

中興教父——侯為貴

中興創始人-候為貴

4月27日晚上,中興通訊發佈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第一季度,中興通訊實現營業總收入288.80億元,同比增長12.1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16.87億元,同比增長39.01%。但中興教父的出山,往往是個危險的信號。

而教父侯為貴,其個人經歷,往往是我們未關注到的,其曝光度也遠遠低於華為的任正非。

今天,我們就回顧下從小就是尖子生的候為貴,在畢業後教了兩年書,後來又在航天691廠從技術工人一路幹到技術副總工,是解放後國家培養起來的第一批工程師。

1981年,侯為貴以技術專家的身份被派往美國負責技術和設備引進。美國先進的技術和光怪陸離的生活讓將近40歲的侯為貴感慨自己像進入一個外星球一樣,也是那次他意識到:電信產業大有可為。

直到1985年,改革的春風吹遍中華大地,侯為貴辭去國企車間主任一職,南下創立了深圳中興半導體有限公司,以電子琴、電子錶加工業務起家,專門研究生產交換機,侯為貴時年43歲。如今看來,這是一個創業的高齡期,上有老下有小,顧慮和責任過重,但在當年這並不是什麼稀奇事。比如前一年,40歲的柳傳志帶著10個科研人員走上創業路,全家幾口人擠在10平米的小平房裡。而在中興創立三年後,1988年,另一個時年43歲的中年人也在一無所有後,選擇重頭再來,在深圳的一棟居民樓裡創立通訊公司,這個中年人是任正非,這家公司是華為。

回到侯為貴身上,創立中興半導體後,僅僅三年,他們便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交換機。在此之前,國內通信技術還處於空白期,市場被愛立信、朗訊等國際巨頭壟斷,業界流傳“七國八制”的說法,因為主流來自七個國家的八種制式,這導致當時家庭能裝上電話都非富即貴。

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程控交換機後,中興開始轉型為通信設備製造商。自此之後,中興進入起飛階段,到1992年鄧小平南下時,中興的銷售額已經突破1億元。1997年,中興在深交所上市,2004年在香港上市,也由此成為中國第一家從A股到H股上市的企業。在此期間,侯為貴帶領中興進行股權激勵和管理上的改進,他坦誠“我的性格內向一點,這不一定是優點,對於管理企業來講,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管理企業各有各的招數,最後看的是結果。”

從43歲到74歲,此前侯為貴將人生的三分之一撲在中興上。同代企業家裡,他面目慈善,為人謙遜。常年穿一件黑夾克的老先生,據說出差也一切從簡,只坐經濟艙,不住豪華間,經常還自己帶鍋去酒店熬粥。但在管理方式和領導風格上,相比於同代柳傳志和任正非的狼性氣質和軍人秉性,侯為貴工程家氣質更為濃厚。

中興教父——侯為貴

談及業務,不得不談華為和任正非。相比於中興,華為在3年後創立,並在90年代中後期居上,不斷與中興拉開距離。兩個幾乎同時期創立在深圳的通訊企業,從領導者的個人氣質到企業氣質迥異。有人比喻,任正非如果是日月神教的任我行,足夠強勢,培養了一批信眾,信仰銷售和結果,而侯為貴則更像武當派的掌門人沖虛道長,溫和不善言辭,信仰技術。

中興教父——侯為貴

2008年9月,中興第1億部手機下線,2009年全年出貨超過4000萬部,躋身世界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之列,也奠定了其在巔峰時期“中華酷聯”的地位。只是,高歌猛進之時,危機和動盪已經悄然襲來。保守的價格戰路線,使得中興在之後真正智能機浪潮中敗下陣來,從前五跌至十名開外,而華為則成了四家唯一保持住地位的國產手機。

教父候為貴再次出山,人們都期待這只是故事的一個新高潮,而非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