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2018:放下手機,你就不忙了

寄語2018:放下手機,你就不忙了

前些日子,群裡催稿子。一位老師說,最近太忙了,因為學校搞月考。

於是,馬上就有人在群裡接龍:

是太忙了,我們搞週考;是太忙了,我今年帶畢業班;是太忙了,我們要填寫許多表格;是太忙了,晚上我要給孩子輔導功課;是太忙了,我週末總是出去採風……一個“忙”字,大有燎原之勢。

進入互聯網+時代,幾乎人人都在叫忙。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職能部門,越來越多;痕跡管理,越來越嚴;檔案材料,越來越厚;工作要求,越來越高;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於是,一個“忙”字,成了流行語;一個“忙”字,也成了最好的託詞。

寄語2018:放下手機,你就不忙了

然而,我們常常在辦公室裡,閒聊著,吐槽著,憤青著,一節課就過去了;端起手機,翻著微信,看著視頻,一個下午就過去了;群裡一吆喝,幾人圍一桌,八門一結賬,一個晚上就過去了;窩在床上,對著電腦,追著肥皂劇,一個週末就過去了;如此這般,翻來覆去,一個暑假就過去了……就這樣,我們以忙的名義,過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我們不能說上述生活方式好或不好。好與不好,別人是無法評價的。因為對於個人而言,人生苦短,快樂就好。

然而,從生命的意義來看,這樣的生活,應當是不好的。

寄語2018:放下手機,你就不忙了

許多時候,一些家長總是埋怨孩子不用功,不上進,不爭氣。然而,為人父、為人母者,自己又做得怎麼樣呢?是給孩子做正面典型,還是給孩子做反面教材?給孩子陪伴的時間又有多長?自己一年下來讀了幾本書?做了幾件有意義的事?

想想這些,我們就知道應當如何教育孩子了——身教重於言傳。一個喜歡讀書看報的家庭,孩子從小在家庭環境的氤氳下,何愁他(她)不用功、不上進、不爭氣?

寄語2018:放下手機,你就不忙了

偶爾有一些老師,叫我以他的名義寫篇文章,投稿發表,便於職稱晉級。還說,他給我一些辛苦費。這讓我很為難:我的思想,我的文章,怎麼能夠署上你的大名?這好比是,讓你的孩子,寄養在他人的家裡,叫別人爹媽,你同意嗎?寫文章真的就那麼難麼?

其實,寫文章,發文章,還真的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前幾天,我和幾位同事談起了這個話題,他們說發表文章需要的是文采。我說,還真的不是文采不文采的事情。

更多的時候,需要的是見解,是思想。你的見解有個性、有價值,思想有高度、有深度,然後把話說清楚,把理講清楚,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大多就可以發表了。說得好聽一些,寫好文章,既要真才實學,更要真知灼見。

寄語2018:放下手機,你就不忙了

我們讀書、作文,當然不光是為了發表。發表只是讀寫的附加值。

讀寫的意義,小而言之是為了認識自我,改造自我;大而言之,是為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可能有人會問,對於一個凡夫俗子而言,我們該如何改造世界呢?是的,我們不是偉人,不像一些大人物那樣可以振臂一呼,可以提出政見,可以制訂政策。然而,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邊的小圈子;可以通過我們的身教言傳,來引導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改造學生,來改造世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改變自己就是在改變世界,推動個人就是在推動文明。

寄語2018:放下手機,你就不忙了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願擠,總會是有的。茶餘飯後,睡前早起,週末時光,寒假暑假,累積起來,便會有大把大把的可用時間。有人算了一筆賬,一天讀20頁書,一個月可以閱讀600頁,相當於兩本書的厚度;一天寫500字,一個月能寫1.5萬,一年可寫18萬字,相當於一本書的字數!

在這18萬字裡,難道提煉不起有價值的、可以發表的三五篇文章嗎?這便是所謂的積少成多,功在不捨。

寄語2018:放下手機,你就不忙了

可能有人又會問,如何讓自己的閱讀和寫作更有價值呢?是的,這個問題的本身就有價值。

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同樣是建築工人,問他們在幹什麼。第一個人說,他是在搬磚;第二個人說,他是在砌牆;第三個人說,他是在建造教堂。

第一個人是悲觀主義者,第二個人是現實主義者,第三個人是理想主義者。這便是思想境界的差異。

許多時候,我們也許能手不釋卷,也許能筆耕不輟,但就是難出“成果”。我的看法是,讀的方面,既要博覽群書,更要主攻專業;寫的方面,既要盡收眼底,更要鎖定目標。也就是說,要善於處理好博與專、廣與深的辯證關係。

當我們心中有了“教堂”,我們每天的勞動便有了意義;當我們心中有了“作品”意識,我們便會自覺地累積材料,生產零部件,製造半成品,進而打磨成精品。

寄語2018:放下手機,你就不忙了

“忙”者,“心”“亡”也;“亡”者,逃跑也,消失也。許多時候,我們應當常常捫心自問:我們的心在哪裡?我們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如果想見多識廣,那就背起行囊,行走四方;

如果想財源廣進,那就租鋪開店,學做經商。

如果想名列前茅,那就汗水加時間;

如果想與時俱進,那就多讀還多寫。

如果想輕輕鬆鬆,那就享受安逸;

如果想有所成就,那就積極追求;

如果想集中火力,那就刪繁就簡;

如果想有所獲得,那就學會放棄。

寄語2018:放下手機,你就不忙了

放棄了浮躁,便擁有寧靜;

放棄了慾望,便擁有快樂;

放棄了隨眾,便擁有個性;

放棄了寬泛,便擁有深沉;

放棄了追劇,便擁有時間;

放棄了娛樂,便擁有陪伴;

放下了手機,便擁有讀寫。

想清楚了需要什麼,我們的“心”便會有了念想;

想清楚了要到哪裡去,我們的“心”便會有了嚮往;

想清楚自己要達到什麼樣的高度,我們便會給出多大的力——

這樣,我們的“心”,便不會逃跑,也不會消失;我們只會覺得自己很充實,而不是太忙碌。

心若在,夢就在。

有夢的人,最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