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有可能滅絕人類的 8 種新型疾病

當前社會不斷髮展,科技不斷進步,但是疾病同樣如影隨形。本文作者Markham Heid是健康與生活的專職作者,在文中,他列舉了八種新型疾病,這些疾病來勢兇猛,而人類能夠做的卻不多。

據聯合國統計,地球上約有73億人居住,到205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增加到近100億。所有這些人都需要地方住,需要東西吃。而這也就意味著如今持續不斷增長的城市化進程、人口遷徙以及自然棲息地轉為農業用地的現象會不僅會繼續發生,還有可能會加速增長。

從病毒學家以及人類疾病研究專家的角度來看,這種趨勢是非常駭人 的。

“新病原體出現的可能性很大”非營利組織決心挽救生命行動(Resolve to Save Lives)的“預防流行病”團隊高級副總裁Amanda McClelland說。McClelland表示,我們幾乎可以確定城市化和氣候變化就是導致新型疾病出現或者過去可控的疾病捲土重來的重要因素。而她和其他公共衛生官員能做的也很少,無法有效預見並控制疫情。 “我們還需做大量工作以預測預測這些疾病來自何處,但我們會確信一點,那就是,病毒會繼續給我們當頭一棒,”她說。“我們的模型會告訴我們研究點在哪裡,但是我確信,一定會有我們始料不及的東西。”

其他專家也持相同意見。

人們生活和交流方式發生了諸多變化,全新的健康問題也即將出現。

“棲息地破壞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會有利於那些導致傳染病爆發的物種的生存。”凱瑞生態系統研究所(Carey Institute of Ecosystem Studies)的資深科學家Richard Ostfeld博士說。他解釋道,將自然荒地開墾成產糧土地、砍伐森林這些行為會趕走大型食肉動物,而導致小型動物——老鼠以及其他覓食者猖獗。“這些物種往往含有危險的病原體,”他說。

人們生活和交流方式發生了諸多變化,全新的健康問題也初現端倪。以下八種疾病即將在不久的將來出現。

  • 抗生素耐藥性大腸桿菌

幾十年來,專家一直在警告抗生素耐藥細菌的出現。“問題在於在畜牧生產和人類製藥中大量使用甚至濫用抗生素,”喬治華盛頓大學米爾肯研究院公共衛生學院抗生素耐藥行動中心的教授和創始主任Lance Price博士說, “要知道,我們使用的抗生素越多,耐藥細菌就越多。”

Price提到,立法者和監管機構實施保障措施的速度很慢——無論是出於經濟原因還是因為他們斷定某些新的抗生素藥物總會被開發出來。他表示這是很愚蠢的。“能夠殺死某種特定的細菌而不會造成人體死亡的化合物的數量可能不是無限的,但即使這種化合物的數量無限,製藥公司也不會想著去開發抗生素,因為生產那些病人需要終生服用的藥物利潤更大,而不是那些病人每隔幾年吃個3到10天的藥。

這不是新的抗生素耐藥性細菌是否會出現的問題。它們已經存在了。 “去年有兩萬三千人死於無法治癒的感染,”Price說。“當出現對所有抗生素都產生抗藥性的新細菌時,這個數字會直線上升的。”他提到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是兩種可能會導致該數字飆升的傳染性細菌。 “雖然說沒有哪種細菌能導致人類文明的消亡,”他補充道,“但在抗生素出現之前,過去確實有很多人常常因輕微感染就早早去世。”

  • 亞洲長角蜱病

隨著氣候變化和土地開發,蜱分佈的地理範圍和數量密度不斷增加,Ostfeld表示,很可能會出現新的蜱傳疾病——更不用說近年來萊姆病病例爆發了。他指出,最近在新澤西州發現了亞洲長角牛蜱,而且這種蜱會攜帶並傳播致命的病毒病原體,至少在亞洲如此。“我們不知道它是怎麼來到這裡的,但我們現在知道它已經存在很多年了,”他說。

Ostfeld說道,即使它攜帶的致命病原體現在尚未在北美人口中出現,但是要是未來它還不出現,那他才會覺得驚詫不已。他說,即使它確實沒出現,蜱所攜帶的病原體也會躲過專家的審查,突然出現或者與其他病原體結合形成新的致命的疾病。“火藥桶就在那兒,”他說道,“而我們這裡又有大量乾燥的燃料,因此新的病原體一定會爆發。

未來有可能滅絕人類的 8 種新型疾病

  • 來自北極永久凍土的古代病毒

人們對於極地冰蓋融化現象的關注由來已久,但絕大部分都集中在海平面的上升上。然而,如果被封鎖在極地永久凍土帶數千年之久的病毒重新出現,一切便會發生急劇變化。研究人員已經在西伯利亞冰層中發現了一種有著3萬年曆史的“巨型”病毒的DNA。“特殊環境,如深海沉積物和永久凍土會很好地保護微生物和病毒,因為這些環境極寒、缺氧、無光,”法國結構和基因組信息實驗室研究主任,也是該項西伯利亞研究的研究人員Chantal Abergel博士解釋說。

由此帶來的問題便該現象何時何地發生,以及後果將是多麼可怕。

雖然Abergel和她的同事發現的這種巨型病毒似乎不會對人類造成威脅,但她表示自己的研究結果證明,有可能造成“全球流行病”的微生物可以被保存在古老的北極冰層中。 Abergel說:“每年,多年凍土的表層都在融化並釋放出被埋藏的微生物,”而這一進程正在穩步加速。採礦和鑽井作業也使人們得以與這些融化的永久凍土區域接觸。 “這極有可能造成災難,”她警告說。

  • V.R.遊戲成癮
未來有可能滅絕人類的 8 種新型疾病


娛樂和成癮之間往往存在細微差別。自2013年以來,美國精神病學協會將“網絡遊戲障礙”認定為需要加大審查的狀況,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開始警告大眾遊戲成癮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男性中。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與大眾的某些誤解相反,大多數遊戲玩家都超過18歲。該研究還發現,遊戲具有成癮的所有標誌——包括耐受性增強、無限渴求、戒斷反應——以及通常伴有負面結果(如失去工作或斷絕關係),並帶來其他有害成癮物質。研究還將重度沉迷遊戲與精神健康障礙聯繫起來,包括焦慮和抑鬱。人們普遍認為,隨著虛擬現實(V.R.)技術使這些遊戲更具沉浸感和“真實感”,遊戲成癮及其隨之而來的危害將會飆升。

  • 一種新型蚊媒傳播病毒

佛羅里達大學醫學昆蟲學教授Jonathan Day博士說:“作為與媒介傳播病原體打交道的醫學昆蟲學家,我們真正擔心的場景是出現新型病原體。”他談到了氣候變化和天氣模式的轉變——過去氣候溫和相對乾旱的地方暖鋒過境、降雨頗多——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導致蚊子遷移到新的地區。“蚊子棲息地發生的任何變化都會導致蚊子尋找新的寄主,”他說,這些寄主既包括人類,也包括野生動物和家畜。

不同的宿主攜帶不同的病毒,這些病毒可以混合在蚊子體內併產生新的病原體。 “那些重組病毒無處不在,並且有可能具有高度傳染性,如埃博拉病毒,”他解釋說,“而且能夠結合的病毒類型——我們甚至都瞭解不全。”這不是某種新型病毒是否會出現的問題,它們一定會出現,Day說。問題在於出現的時間和地點,以及後果將是多麼可怕。

  • 與納米粒子誘導的免疫系統毒性相關的疾病
未來有可能滅絕人類的 8 種新型疾病

納米粒子是幾乎無限小的生物和合成物,現在它們被用於從藥物到食用染料的各種物質中。雖然納米粒子現在在某些形式的醫學測試和治療中發揮了挽救生命的重要作用,但研究表明它們也具有“免疫毒性”作用——以不可預測的(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未經研究)的方式改變人體免疫功能。 根據德克薩斯A&M大學2014年的一項研究,“納米粒子可以與免疫系統的各種成分相互作用,增強或抑制其功能”。

更多的研究表明,納米粒子具有誘導炎症的能力,並且它們可以跨越細胞屏障,在體內“特殊部位”內造成DNA損傷。一項研究甚至認為食品添加劑的納米顆粒與炎症性腸病患者的加重的症狀有聯繫。納米粒子的廣泛使用以及由此進入人體的納米顆粒有可能會產生新的炎症情況或加重現有病症的發病率或症狀,從克羅恩病到關節炎和糖尿病,不一而足。

  • 技術引起的焦慮症

心理術語“焦慮”是指對生活的不安、焦慮或不滿的一般狀態。目前有很多專家猜測,對於一些人來說,大量使用個人和移動技術(即智能手機)會產生迷失方向或焦慮。並且,智能手機的技術越強大、越具侵入性,狀況會越惡化。

未來有可能滅絕人類的 8 種新型疾病

“所有這些新技術帶來的挑戰在於它們破壞了我們思考和溝通的方式,而且我們不清楚其長期影響,” 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David Geffen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和生物行為科學教授、醫學博士Gary Small說。他指出了在線交互溝通是不連貫的——從一個任務跳到另一個任務或者從一個站點跳到另一個站點,從不停下來考慮或提取深層含義。

並且使用的技術越強大、越具侵入性,狀況會越惡化。

  • 不受遏制的新型流感

在1918年至1919年間,H1N1流感病毒子造成了全球範圍內一億人死亡。這種毀滅性的病毒現今仍可能存在,並且源於最令人沮喪的原因。McClelland說:“我們現在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謠言管理——或者說試圖通過真實信息來抑制虛假信息或誤導性的謠言。”

她解釋說,在疫情爆發的早期階段,如果受感染的社區和公共衛生官員可以保持一致,輿論還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越來越多的情況是,由於信息錯誤以及信任缺失,二者通常不能保持一致。“大眾,政府和媒體之間的信任崩塌已成為我們的一個大問題,”她說。“在西非,我們就已經看到了科學家們編造的疫情爆發的陰謀,或者人們謠傳疫苗的副作用。”

她補充道,謠言總是比合法信息傳播得要快。“如今,信任缺失處處可見,不僅存在於健康認知缺乏的地區,而且在一些互聯網謠言以及陰謀論謠傳的國家中也存在此類問題。”公眾信任缺失、互聯網謠言頻傳有可能導致一種新型的致命的流感病毒出現,迅速傳播,不受遏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