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山西忻州篇

忻州市擁有佛教聖地五臺山,“九塞尊崇第一關”的雁門關等知名旅遊景點;擁有“摔跤之鄉” 、"中國八音之鄉" 、“中國雜糧之都” 、“雙擁模範城” 、“中國觀光旅遊投資競爭力百強城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代縣” 、“中國最佳生態休閒旅遊示範城市” 、“國家智慧城市”等城市名片 。2017年6月,忻州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

神池三八席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山西忻州篇

在神池三八席因三八二十四道菜而得名,但最後席面上不僅僅是二十四個盤子。“三八席”整個席面用八命名,象徵成雙成對,喜事逢雙。以四為基數,取“事事如意,四平八穩”之意。食材絕不用“下水”之類,菜名絕不用炒字(與吵同音)。開席前要上八碟乾鮮果品,這並不算在正式的“三八席”菜品之內,是為客人未齊或剛到入座預備的。四乾果:糖花生、桂圓、瓜子、葡萄乾,取早生貴子、多子多孫之意。四鮮果:蘋果、橙子、香蕉、哈密瓜,取平平安安、吉祥如意之意。表示岳父家對女婿的熱忱和美好祝福。

偏關豆腐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山西忻州篇

豆腐據說是古代道家煉長生不老藥時煉成的給神仙們吃的珍奇,它雖然沒有使那些夢想得道成仙的人長生不老,卻給中國人練出一道長盛不衰的美食。偏關豆腐,由於它的用料,製作,以及水土等原因,使得偏關豆腐嫩、白、軟、堅,味正香純,並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稀有元素而更有營養價值,明顯區別與其它地方的豆腐,它更地道,更好吃。

五臺砍三刀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山西忻州篇

砍三刀,又名油食兒、油布袋,色呈金黃,綿甜利口,是五臺山人春節期間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關,家家制作,戶戶蒸食,代代相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炸制時,為使麻油滲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稱“砍三刀”,又因其吃起來油香四溢,故又稱“油布袋”。

偏關糕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山西忻州篇

偏關人所吃的糕,不是南方人吃的糯米糕,也不是晉南人吃的白麵開水燙的糕,而是軟黍米做的糕。糕作為偏關的特產,它軟綿利口,清香橫溢,做主食它葷素皆可,老少皆宜,四季適合,營養耐飢。民間有“五十里莜麵七十里糕,三十里蕎麵餓斷腰”的說法。加之“糕”與“高”同音,在民間它不僅是一種美食,也是一種吉祥的聖食。人一出生,“洗三”、“滿月”、“過百歲”、“升學”、“喬遷”、“訂婚”、“娶娉”、“過生日”、“過節”、“待賓客”、“出殯”都離不開糕。在食物上偏關人被一個“糕”字縱貫一生,可見糕在偏關人生活中的地位。

高粱面魚魚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山西忻州篇

高粱面魚魚是忻州地區鄉間百姓粗糧細做的一種日常食品。近年來一些賓館、飯店,捕拾民風,將其發展成了招待內外遊客的風味食品。高粱面魚魚是普通高粱經過淘煮漂晾,碾磨成面,用開水和好,人工搓成的。看忻州的農家婦女們搓魚魚,可以說是一種藝術享受。

一窩絲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山西忻州篇

一窩絲又叫盤絲餅,是山西省忻州地區寧武縣的特色小吃,歷史悠久,曾經是高級宴席的甜點。“一窩絲”以酥、脆、香為貴,具有色淡黃,味甘甜,質酥脆的特色。鮮食時甜綿可口,幹食時酥脆清香。存放一至兩月,色、味不變,軟硬程度不變。

忻府麵塑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山西忻州篇

忻府麵塑在長期的民俗傳承中,形成一套複雜的製作程序和嚴格的用料要求。麵塑的主料為麵粉,須用上好精粉,在發酵時適當用破,和麵時在發麵中按比例加入生面,然後把面揉和均勻,軟硬適度,使蒸熟的面製品既不開裂,又不萎縮,光澤飽滿,形態如生。製作的工具主要靠手,輔之以小梳、小剪和小鐵錐子等。手藝精巧的家庭婦女靠搓、剪、壓、擠等工藝製出各種動物,各色花樣的面製品,造型生動逼真,透露出天然的神韻。忻州麵塑的形式、用途,均以民俗活動內容變化而變化。

保德碗託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山西忻州篇

保德碗託是山西省忻州保德縣的一種漢族傳統小吃。風味獨特,為小吃之上品。碗託,顧名思義是將蕎麥麵製成的糊放入碗中,上籠蒸熟晾涼後,拔出一個和碗形狀相似的“託”來。地道的保德“碗託”用的蕎麥麵,是把粗的、黑的篩去,留下白的、細的,稱為“上蕎麵”。

繁峙疤餅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山西忻州篇

疤餅,因餅上遍佈疤痕而得名,亦名籽餅,始制於明代。其用料有白麵、葫油、白糖、雞蛋及蘇打等。製作時,將和好的面擀成直徑約半尺左右的薄餅,烘烤在鐵鍋內。在鐵鍋內鋪一層磁砂,放一層餅,進行烘烙。熟後的圓餅呈金黃色,麵皮上均勻地佈滿圓形小坑,狀若疤痕,其味香甜,其質酥脆,為別具一格的風味餅食。

黃燒餅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山西忻州篇

黃燒餅是定襄縣地方風味食品之一,已有三百多年曆史。它是一種面制爐烤的實心扁圓形餅子。直徑約三寸,厚半寸,整體厚薄均勻,油而不膩,酥而不硬,軟而不緊,甜而不淡,嚼而不粘,具有獨特的香、甜、軟、脆,以及利口等特點,一般可存放三個月左右。如果在食用時再配食當地風味——豆腐腦或香油粉湯,則會更有一種異樣的風味,使人回味無窮。

忻州瓦酥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山西忻州篇

忻州瓦酥,以其形似瓦片而得名。瓦酥,約長10釐米、寬4釐米、厚0.5釐米,內外皆呈金黃色,上印“忻州瓦酥”字樣。每公斤約有五十二至五十八塊。其質酥脆,味甜香郁,堪稱爐食中之一絕。久放色味不變,常食有健胃壯身的功用。製作瓦酥選用精粉、純蛋黃、上等食油、細砂糖為料。成型時用模託就,再經油炸,出鍋後壓制成瓦狀。這種食品,因其好吃,易儲存,物美價廉的特點,成為人民群眾喜歡食用的餅類之一。

神池月餅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山西忻州篇

神池月餅是忻州市神池縣中秋節漢族特產,以香鮮酥甜聞名忻州乃至整個山西。神池月餅以當地特產胡麻油、上等白麵、食糖為主料,以玫瑰、青紅絲、核桃仁、花生米、葡萄乾、芝麻等為輔料,採用傳統配方、現代工藝精製而成。甜而不膩、酥而不散、久放不餿,備受消費者青睞。

代縣鰲魚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山西忻州篇

鰲魚的做法始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代縣、雁北一帶,由於它的做法費工費時、用料考究,在當時只有重要的宴席人們才可以吃到。如今人們對營養健康更加重視,鰲魚也以它獨有的營養特性而在魚宴市場中嶄露頭角,注入了獨有的“家常”理念。

定襄蒸肉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山西忻州篇

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種特色名吃,相傳為當地進貢宮廷之貢品,現在也是當地民間宴席必備佳餚之一。食材主要以精瘦豬肉為主,輔以澱粉、植物油及各種調味品製成。具有肉香撲鼻,多食不膩等特點。

河曲酸撈飯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山西忻州篇

河曲人發現泡酸了的糜米飯有清熱解渴的功用,於是用心製成酸湯將米放入,在l5攝氏度以上浸泡4至8小時後澄出糜米即可做成酸粥,河曲人將這種粥稱之為酸稀粥。在酸湯中煮至八成熟撈出後上籠蒸熟的米飯,稱為酸撈飯或“糜糜飯”。久而久之,河曲人家家戶戶鍋臺上都有了一隻“酸米罐”,裡面泡著糜米,利用鍋臺的溫度任其發酵,隨吃隨撈,子孫相沿,愛莫能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