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我们所有智慧的来源只有两种情况

净界法师:我们所有智慧的来源只有两种情况​ 己二、依问别答 分二:庚一、总标意言答由何问;庚二、别显方便答云何问这以下正式回答。这当中有两科:第一个,总标意言答由何问;第二个,别显方便答云何问。先说明悟入的方法,再说明次第。

庚一、总标意言答由何问看怎么样悟入诸法实相呢?先说明它的方法。我们看论文。

由闻熏习种类,如理作意所摄,似法似义有见意言。

我们从凡夫有所得的妄想执着这样一个心态,要跟诸法的真理相应,这当中有两个方法是不可以缺少的:

第一个,“由闻熏习种类”。就是你刚开始要“听闻”,听闻大乘佛法的甚深法义。特别对于诸法三自相的道理,所谓的“遍计本空,依他如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内涵,你要很清楚地了解。就是透过听闻的熏习而产生一种“种类”,这个“种类”就是跟真理是同类的。也就是说,产生一种随顺于真理的种子,透过大乘佛法的熏习,内心产生一种随顺于真理的善根种子。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所谓的闻所成慧。

那么第二件事情呢?如理作意。当我们把这样的佛法道理听闻明白以后,我们应该在一天当中拨出一点空闲的时间,把这些道理经过重复的思惟,内心当中产生一个坚定的理解。前面是一种种子,这个地方是讲观照的现行,这个叫思所成慧。


透过听闻跟如理思惟,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个地方产生了第三种结果,“似法似义有见意言”。这个时候我们对于生命的真相,这种“似法似义”,对于佛法的这样的一种义理,会产生一种相似的理解,或者说一种相似的观照。

比如说,我们凡夫的思想对生命的了解都是非常极端的,一般人都是很极端的。当他生命在的时候,他永远保持“常见”。他不知道他要死亡,他不知道人生是短短几十年,人生只是个过客,他不知道。他作了很长远很长远的布局。他在生命在的时候,是落入在常见。但当他死亡到来的时候,他却往往开始产生“断见”,他认为死亡就是生命的毁灭,开始恐怖。这个样子都是不对的,这两种知见都是错误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了解正确的生命现象呢?我们刚开始一定要听闻佛陀的教诲。佛陀说,生命是一个无止尽的水流。那么我们从水流当中去了解:哦,原来生命是像水流一样,它虽然是变化的,很多的波浪,但是它可是相续的,有前生、有今生、有来生。所以,我们从水流的相续、变化,就看到了生命的真相,不偏断见,也不偏常见。所以我们对诸法实相的了解,都一定要透过对佛法的听闻,然后如理地思惟,才能产生。这个就是我们修习止观的一个主要的依据。


佛法的修学跟外道的最大差异是,外道的修学不重视所谓的传承;只有佛法,一定要有三世诸佛、历代祖师的清净传承。外道在禅定当中想出一个观念,他出来就叫他弟子照着去做,持牛戒、持狗戒,都是这样子。无本之学,没有根本。

所以这个地方说明,我们所有的智慧的来源只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听闻正法,第二个如理思惟,由此产生一个对法义的随顺的、相似的观照、相似的理解。这个是我们修止观的智慧生起的因缘。

——《摄大乘论》
净界法师:我们所有智慧的来源只有两种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