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

良价接着又问:“无情说法,该何典教?”这和前面公案中的提问一样。

云岩禅师答:“岂不见《弥陀经》云: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

元音老人|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

这时,良价禅师猛然间有些醒悟了,终于由有声处会入无声了,总算是会到了、悟到了,

他脱口说了个偈子:“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

真奇妙啊,真奇妙!无情说法真是妙不可言、不可思议,真是使人想象不到!你若用耳朵去听,是不能理解的,因为无情说法是没有声音的。

用眼睛来听,才能领会到其中的奥妙。眼睛听不到声音,但没有声音正是妙声。由此可知,良价禅师会到了有声,而且从有声会到了无声,但还没有会到无声就是有声、有声就是无声,还未彻底究竟。

从声音悟道的公案,还有许多。再举一例:昔圆悟勤禅师在五祖演会下做侍者,追随五祖演禅师参禅。

一天,有个读书人来参五祖演,五祖演对这个读书人讲:若问及自性、法身,你少年时曾读过“小艳诗”么?

诗中有两句与之很相似:“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意思是,频频呼唤“小玉!小玉!”其实并没有什么事情,真实的目的是要她的情郎听到这呼唤声,知道她在这里。

也就是有意给她的情郎传个消息,因为他认得她的声音,听到呼唤,就晓得她在这里了。

我们借用这首诗来反问一下,这个呼唤声是由谁发出来的呢?

又是由谁听到的呢?这一切岂不都是自性的作用吗?

岂不都是真性的显现么?五祖演引用这首小艳诗,蕴含着深意。

本来一切色相、一切声音都无意义,都是空花水月,都是不可得的,合了第一句“原无事”。

但所有的一切都是自性的作用,都是真性的显现,合了第二句“认得声”。

旨在启发我们大家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圆悟勤在旁边听到了这个话,立刻有所醒悟。他从方丈屋里出来,

恰好这时有只大公鸡在栅栏上“喔、喔”长啼。圆悟勤一听,猛然触动了灵机,触着刚才五祖演所说“只要檀郎认得声”的“声”字,忽然大悟!

这不是声吗?这就是自性的显发,离开自性还有什么东西呢?就象我们前面所讲的,一切影子都离不开镜子,离开镜子哪里还有影子呢?一切的一切都是真性的作用,都是真性的显现。

良价禅师虽然有悟处,但还未彻底,他又问云岩禅师:“某甲有余习未尽?”我还有许多习气,尚未除尽吗?云岩则反问:“汝曾作什么来?”你曾经作过什么?也就是说,你粘着的是什么东西呢?

良价说:“圣谛亦不为。”这就是无为,一点也不着,圣谛也不着,一切都不着,连不着也不着。云岩进一步问道:“还欢喜也未?”你还有欢喜心吗?

良价说:“欢喜则不无。如粪扫堆头,拾得一颗明珠。”其意是描述开悟的心情,就象在粪堆里拾得一颗明珠一样欢喜。有欢喜就是法执。这就是余习,还有欢喜在。

意未尽、情未空、有所得,就不是彻悟了。

后来,良价禅师辞别云岩禅师,临别时,又问:“百年后,忽有人问:‘还邈得师真否?’如何祗对?”真,就是画像。师真,就是师父的画像。

邈得师真,字面意思是看得到师父的画像,这里是指得到师父的真传,象师父一样透脱。这句话的意思是:师父您老人家圆寂之后,若有人问我,你还能见到你师父吗?我如何对他说呢?云岩沉默良久。然后说:“只这是”。

意思是:你对问话人讲,就是这个!诸位,云岩禅师说的“这个”是什么呢?我回答你的这个,就是你问的这个!你所见到的东西、听到的声音、嗅到的气味等等,无一不是这个!但良价听后,却是沉吟,他还没领会此话的含义。

云岩禅师便说:“价阇黎!承当个事,大须审细。”个事,指开悟见性这件事。良价啊!

你要承当开悟见性这样的大事,还要审慎仔细啊!可不能这样马马虎虎的。

因为良价禅师到这个时候还是有疑惑。所以说,他还是不究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