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學生打老師致腦震盪,家長竟稱「誰讓你靠太近」!

01

最近,青欖君看到一則“雷人”的新聞:

在南寧某小學,一名六年級男生在課堂上用雨傘將授課的老師打成了腦震盪。

當天,周老師到6年級3班上美術課,快下課時,教室最後一排突然發出一陣巨大響聲。周老師循聲一看,男生小廖因椅子倒地坐在了地上,書包、雨傘也掉在一旁。

當小廖把椅子扶正後,周老師走過去對他說:“你要遵守紀律,你坐下,坐下。”但小廖沒有說話,於是,周老師伸出一隻手抓住他的胳膊,想拉他一把。

沒想到,小廖彎腰拾起地上的雨傘就往周老師的頭部打了過去,傘柄將周老師的頭部、耳朵打出了血。

六年級學生打老師致腦震盪,家長竟稱“誰讓你靠太近”!

周老師的耳朵被打出了血

六年級學生打老師致腦震盪,家長竟稱“誰讓你靠太近”!

涉事男生打老師時用的雨傘

經醫生診斷,周老師有腦震盪的症狀,左耳挫裂傷,縫了數針。鑑於涉事的男生還未滿14週歲,屬於限制行為能力人,周老師將小廖的家長訴至法院。

庭審中,男生父親辯稱:“如果你距離遠他不可能打你,他收拾好了以後,自然會坐好,這個老師被打的主要原因,是她太靠近(我小孩了),就好像你看見那條蛇,你一抓那條蛇被蛇咬,這個是正常的。”

家長的辯駁讓周老師覺得難以接受。周老師說,小廖並不是一時衝動,因為之前也有老師遭受過類似的侵害。

相信很多家長朋友看到這裡,跟青欖君一樣震驚:孩子又不是火藥桶,靠近他“惹火上身”,為什麼反倒成了受害者的錯?

02

有些家長“護犢子”,已經到了沒有下限的地步。

前不久在深圳,讀小學五年級的康康與鄰居小女孩發生了口角,女孩家長知道後,竟叫了七八個人把康康揍了一頓,還威脅說不要讓人知道。

六年級學生打老師致腦震盪,家長竟稱“誰讓你靠太近”!

六年級學生打老師致腦震盪,家長竟稱“誰讓你靠太近”!

河南一個小區裡,一名11歲的男孩突發奇想,嘗試在運行中的電梯內做“伸展運動”,一腳抵住電梯門,因為電梯在運行過程中,與樓層間距非常小,電梯內側的安全門瞬間爆開。

六年級學生打老師致腦震盪,家長竟稱“誰讓你靠太近”!

事後,物業提出讓家長賠錢修電梯,孩子母親卻說:“要我說物業還應該感謝我兒子,要不是他碰一下,大家在使用中說不定會出什麼事呢!”

六年級學生打老師致腦震盪,家長竟稱“誰讓你靠太近”!

在一個商場裡,兩個小朋友爭搶玩具發生矛盾,引起雙方媽媽爭吵,接著雙方爸爸動手打架,最後陪同親屬也加入了混戰,場面失控。

六年級學生打老師致腦震盪,家長竟稱“誰讓你靠太近”!

無獨有偶,一位同事最近也很苦惱,他居住的小區內不時會有酒瓶、磚頭掉下來,後來竟還掉下滅火器。很多居民向物業投訴,從監控中可以清晰看出,這些都是兩個九歲孩子所為。然而,當民警找上門要求家長教育孩子時,家長矢口否認,連門都不開,物業和警方都毫無辦法。

這場景,不免令人細思極恐。曾經,就有10歲男孩從樓頂拋下磚塊砸死樓下女鄰居,死者家屬將男孩父母告上法庭,索賠160多萬元。

今天家長的寬容,終會變成孩子明天的縱容。

護得了他一時,卻護不了他一世,等到孩子步入社會,那些曾經的保護,往往會成為孩子身上的靶,讓孩子成為眾人攻擊、唾棄的對象。不分對錯地護孩子,其實是在害孩子。

03

可話說回來,“護犢子”乃人之常情,自家孩子受委屈、捱罵捱打,換誰都淡定不來。

就連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也過不了這一關。他像普通父親那樣“護犢子”,認為太子未來就是皇帝,不必按照規矩下馬行禮,為此跟朝臣門吵得唾沫橫飛。

魯迅先生在《海上的兒童》中曾批評“中國中流家庭教孩子的兩種法”

  •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霸主,是霸王。
  • 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於打撲,使他畏葸退縮,彷彿一個奴才,一個傀儡。

也就是說,一味袒護縱容地“護犢子”,或是盲目地打擊,都不是好的教育,會使孩子“到外面便如同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前蘇聯教育家盧那察爾斯基說得好:“犯錯誤乃是取得進步所必須交付的學費。”

那麼身為家長,應該如何應對犯錯的孩子呢?

家長首先應該以身作則,坦然承擔後果。

我們常常急於懲罰犯錯的孩子,從而忽視了作為成年人,是否先反省了自己的問題。簡單粗暴地制止孩子,孩子未必能認識到錯誤,不如以成年人的擔當,先把事情平息。

湖北十堰的一對夫婦就做得很好。某天,這對夫婦帶著孩子去超市,只顧自己逛,孩子就一個人玩。超市的促銷位,一袋袋大米、麵粉堆成了小山。孩子不知從哪撿了一個鐵釘,把整個小山上的大米和麵粉幾乎紮了個遍。

超市發現後,找不到孩子的父母,只能報警。最後家長出面,經過協商,他們答應把所有被扎破包裝的米麵買回家,總共40多袋,2700餘元。

六年級學生打老師致腦震盪,家長竟稱“誰讓你靠太近”!

六年級學生打老師致腦震盪,家長竟稱“誰讓你靠太近”!

有人說:雖然孩子熊,但是家長不熊,值得稱讚。也有人說:這教育孩子的成本有點高呀!

其實,家長的一時虧損,換來的是孩子對規則的認識,他會知道惡作劇的後果,家長勇於承擔,為孩子建立的原則意識,是任何金錢都無法衡量的。

其次,當孩子犯錯,家長鬚維護好孩子的自尊心,不必粗暴指責。

如果說一定要護孩子,那麼我們最應該守護的,是孩子的自尊心。

詹姆斯·杜布森博士說,有千百種方法可以讓孩子瞬間失去自尊心,但重建自尊卻是一個緩慢而困難的過程。

孩子犯錯的時候,最先受傷害的往往是孩子自己,家長的暴躁只會帶來二次傷害,而優秀的父母卻會用愛心去守護孩子的自尊心。

青欖君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小學生放學後獨自到一片樹林裡玩耍,天黑了,這個膽小的孩子還沒有走出樹林,他怕遭到野獸襲擊,就爬到一棵大樹上躲了起來。

父親見孩子很晚沒回家,就沿孩子放學回家的路去尋找,在一片樹林裡,藉著天空微弱的星光,父親隱約看見兒子正躲在一棵大樹的樹杈上。

換作一般的父母,早就厲聲呵斥兒子下來,可這位父親沒有這樣做,而是假裝沒有看見,吹著口哨大樹周圍溜達。兒子聽到父親的口哨聲好像遇到了救星,馬上從大樹上下來,吃驚地問:“爸爸,你怎麼會到這裡來?”

“我是獨自散步,沒想正碰上你在樹上玩耍哩!不過以後可不能這樣了,到樹林裡玩怎麼不叫上老爸呢?”

據說這個孩子長大後進入軍官學校深造,畢業後成了一名作戰勇敢的將領。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家長應該堅持原則,嚴於懲戒。

深圳一位7歲小學生在小區裡騎單車,撞倒了一個3歲的小朋友,之後各自回家。父母得知這件事後,批評了孩子並指導孩子寫下了這封道歉信:

六年級學生打老師致腦震盪,家長竟稱“誰讓你靠太近”!

孩子剛上小學,有的字不會寫,就用拼音代替。由於不認識被撞的小朋友,這封道歉信孩子寫了6封,貼到了小區每個樓的電梯口。

父母認為孩子自己寫一封道歉信還不夠,於是媽媽在孩子拼音版道歉信上又附了一則父母的致歉,提出如果被撞的寶寶需要去醫院檢查的話,他們會負責治療費,並附上聯繫方式。

哲學家邊沁說:“所有的懲罰本身都是惡,它之所以被允許,是因為它有可能排除某種更大的惡。”

讓孩子受點“罪”,是為了讓他日後成為一個知榮辱、懂禮節、值得尊敬的人,這是每一位家長的必修課。

願我們都能把最好的,贈予孩子。

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在全國率先推出《唱詩詞,品經典》免費公益節目,每天10分鐘,讓孩子成長路上有詩和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