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5萬「家庭」的高考結束了,而我們的教育還在繼續

說起“00後”的話題,似乎總是自帶流量,每有相關的消息發出,總能引發社會的關注。而如今,這批曾經的“千禧寶寶”又和高考聯繫到了一起。

975萬“家庭”的高考結束了,而我們的教育還在繼續

根據教育部透露的數據,2018年全國高考報名考生人數達到975萬人,比去年增加35萬人。因為今年參加高考的學生大多是2000年出生,首批“00後”已正式走上高考的舞臺。

975萬“家庭”的高考結束了,而我們的教育還在繼續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落下帷幕,十年寒窗,一朝高考,考完之後猛然的放鬆,讓很多莘莘學子們感到了一絲的茫然與無措。高考結束了,學子們將如何安排接下來的暑假時間是很多家長和孩子都在思考的事情。

作為教師,要告訴孩子們:無論結果如何,都要用一顆平常心對待,它只是人生當中的一次考試。人生路漫漫,將來的“測驗”還會很多,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努力和拼搏。

與此同時,老師們也應對高中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總結。

回顧近年來的高考季,學校和教師的一些教育行為與管理細節值得回味。因為這些細節可能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行為,甚至影響高考。

糾正一個壞習慣,可能會改變一個學生的命運。

在2015年高考時,一個學生在關鍵的數學考試中沒有來得及塗選擇題,白白丟掉了45分……他最終選擇了復讀。事後,在與其教師的交流中發現了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這名學生成績本不錯,備受老師賞識。高考後出了問題大家才驚覺,原來這名學生在平時考試中經常晚交卷,不時還有遲到現象。雖然老師也曾提醒,但都沒有太當回事。因此,在這名學生積極上進的光鮮形象中,掩蓋了一些小毛病,關鍵時候就釀成惡果。據高考監考教師說,早就發現了這名學生還沒有塗卡,曾提醒過兩次,到最後想塗也來不及了……

如果教師能在此前一次晚交卷的時候拒收他的試卷,如果我們能對他的一次遲到來個立竿見影的告誡,高考中的“滑鐵盧”可能就不會出現。

心理學上有個“墨菲定律”:會出錯的,終將出錯。學習成長中的錯誤總是難以避免,關鍵是如何對待錯誤。有些錯誤,越早暴露越好。如果我們讓這些壞習慣及早消失在校園裡,就是對學生一生的負責。

教會一種思維方式,開啟的是真正的教育。

與高考一輪複習講評課注重知識立意不同,語文教師呂老師在二輪講評試卷時,突出了錯題歸因、對比歸類、舉一反三、當堂運用、重點突破,有效提升瞭解題技巧。針對學生在一個閱讀題目中出錯較多的問題,呂曉玲提出了詞語含義題這一題型的特徵及解題思路,引導學生再次認真閱讀試卷中王安憶的散文《後院》,明確了該類題型由淺到深的三個表述層次,即由具象的後院,到真實自然的生活,再到人的思想情感,可以說每個層次都扣準了規定得分點。

呂老師並沒有簡單告訴學生一套答題方式,她其實深諳概念分類學,將答案分解為三個遞進層次:事實性知識(後院)、主題性知識(一種生活)、規律性或概念性知識(精神文化)。概括能力對高中任何一門學科來說都是學生的弱項,如此按照三個層次進行分類,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套解題工具,一個思維模型,用於解決某一類問題。這套工具或模型的特徵是逐步上升到思維領域,提升理解力。學生掌握了普遍性的認識,就能夠遷移運用,對一些問題就可以進行靈活分析。

這不僅是解題的思維問題,也正是我們教育的目的。其實,每一位教師都是教育家。

傳遞一種信任,讓學生自我成長。

學校在走廊的牆上掛了一個宣傳版面,要求負責藝體部的老師看護好這塊版面,堅決不能被劃破。當時負責藝體部的老師沒有跟班主任說,也沒有跟學生說,只是在平常教育學生愛護公物、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直到畢業,這塊版面竟然毫髮無損。奇怪的是,實驗班走廊的那塊版面竟然在最後面目全非了。

如果老師當時跟學生約法三章,可能會帶來兩個問題:一是讓學生感到不被信任,二是強化學生的有意注意,後果很可能是事與願違。如果把愛護公物當成學生的基本文明規範,做到相信每一個學生,那麼他們也不會讓我們失望。

同樣,高考前教師必要的指導和提醒是必須做好的,但過多的叮囑就會變成學生的壓力,導致他們自我懷疑。高考不過是學生人生一次重要的挑戰,是個人成長中的一次難得的磨礪,要珍惜這樣的機會,讓學生自己經歷風雨,學會自我成長。

作為教師,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鼓勵,陪伴學生走向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