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做诗(6):古典诗歌的发展演变(中)

(紧接昨日前文)

从杂言诗到齐言诗

早期的诗歌,字数一般都不固定,句子有长有短,热情奔放。从《诗经》《离骚》到两汉乐府诗,大抵如此。汉乐府有一小诗很著名很典型:

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本诗表现了一普通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坚贞,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可能是古人感觉到,诗歌如有相同的字数,更觉齐整美观吧,诗歌慢慢由杂言变成齐言(杂言诗就是字数不相等的诗;齐言诗就是字数相等的诗),这在两汉乐府诗中有充分反映。在曹操的时候多是四言诗,而到了曹植时就多是五言诗了。产生于建安年间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是五言诗。齐言诗在经过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的探索和发展,慢慢固定为五言诗和七言诗。可能是觉得奇数诗更有美感和韵味的缘故吧!

前期的齐言诗以五言为主,到了唐代,五言诗仍多于七言诗。七言诗经过唐代的繁荣与发展,渐渐成为主流,到了宋代,五言诗就很少了,诗歌渐渐成了七言诗的天下。古人评价说,五言诗长于写景,七言诗更便于抒情;五言诗更接近古意,七言诗更具现代气息。

知道了这一点,对我们写诗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你希望你的诗更加古色古香,那么就写五言诗,写景言志;如果你希望你的诗更加豪迈,更富浪漫,更具现代气息,那么选择七言诗,一定没错。

为什么后来几乎没有杂言诗了呢,杂言诗更具变化,节奏强烈,跌宕起伏?那是因为后来有了词、曲这样的艺术形式,人们有精力的话就去填词编曲了,不在诗上费工夫了。

明天我们讲:从无平仄规律到格律诗

今天诗歌的题目是:《我心依旧》

无论世事如何变幻,

我心依旧,我心坦然。

无论天地怎样轮回,

我心依旧,志存高远。

那是因为心底有诗啊,

明月明灯照无眠!
大家来做诗(6):古典诗歌的发展演变(中)我的家乡小城夜景也很美


​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