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寫書法是很過癮的一件事

蔡瀾在《十三邀》的節目裡這樣形容寫書法的過程

“我們練書法,從不會練到會,練到最後寫草書的時候,我的老師說可以像滑艇漿,等於是在一個小艇上,用槳,我們寫的時候整身都在搖動,那是多過癮的一件事。”

“你最迷誰的書法?”許知遠問

“黃山谷”“元稹”

蔡瀾:寫書法是很過癮的一件事

↑蔡瀾作品《心經》

丨書法是治癒和快樂的藝術

蔡瀾的書法老師有兩個,第一位是他喜歡寫字的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了蔡瀾對書法的興趣,第二位是馮康侯先生,為他打通了“書性”和“個性”的任督二脈。父親曾說他寫的字像鬼畫符,四十歲時拜師馮先生想學習寫毛筆字,馮先生看他的“鬼畫符”說,嗯,還好,不俗氣。

2017年10月,蔡瀾的首個書法展在北京榮寶齋轟動舉辦,同期,蔡瀾在榮寶齋大講堂裡分享了主題為“馮康侯老師教導的書法與篆刻”的講座。他說“你自己喜歡的書法就是好的書法。” “中國的藝術,如果有一個好的老師,是不必走那麼多冤枉路的,他可以從字體裡看出人的個性。”而蔡瀾的個性正如他的字一般,灑脫不羈,自成意趣。

蔡瀾:寫書法是很過癮的一件事

↑蔡瀾作品《醉他三十萬場,吃足百年又如何》

如今蔡瀾練筆也有三十多年,當初因工作不順機緣拜師學習,到現在可以駕馭長鋒羊毫自在揮墨,書法逐漸成為一項治癒和快樂的藝術,融入了蔡瀾的生活裡。

“我是一個把快樂帶給別人的人,所以儘管有什麼悲傷,也把它鎖到保險櫃裡,踢到海里去。”蔡瀾用招牌式笑容回應許知遠,許知遠在節目裡表達了不相信,“一個感官如此敏銳的人,怎麼可能察覺不到悲傷呢?”

但可能跟察不察覺沒有關係,書法和美食一樣,傳遞快樂,也會創造快樂,那無關理想包袱,那就是生活的治癒和當下的圓滿。

蔡瀾:寫書法是很過癮的一件事

↑蔡瀾作品《活在當下》

丨“每天讓看的人開心,我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美食家、作家、電影監製、節目主持人,作為文化名人,香港四大才子,蔡瀾的身份非常多。但如果你問蔡瀾是不是書法家,他就會強調稱愛好者三個字更合適:“因為書法是一門需要畢生研究的藝術,而我的愛好太多,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這個回答非常蔡瀾式,帶“家”字的身份,反而是蔡瀾要卸下的包袱,沒有這些包袱,讓他的作品似乎更受大眾的歡迎。

蔡瀾:寫書法是很過癮的一件事

↑蔡瀾作品《快活人》

2018年3月底,應榮寶齋香港分店邀請,他特別推薦了與自己合作有三十年的蘇美璐女士,在香港又舉辦了一場書畫聯展。正如蔡瀾為展覽寫的文章中提到的:“的確,我的字都是遊戲,尤其自娛,在寫題下款時,很多書家喜用某某題,但是我買得最多的,是‘墨戲’這兩個字。對於我,每一幅都是在玩。”

“也許是抱著這個心情,我可以放鬆自己,寫自己喜歡的句子,絕對不會是什麼‘聖人心日月,仁者壽山河’那麼古板,也不會‘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那麼玄奧,更非常之討厭‘業精於勤荒於嬉’之類的說教。”

“每天讓看的人開心,我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蔡瀾:寫書法是很過癮的一件事

↑蔡瀾作品《半生揮劍,一世笑傲》

丨讓書法變得“有趣”

聊起跟榮寶齋的緣分,蔡瀾表示:“我爸爸也喜歡寫字,從小就看到他回信都用印著榮寶齋的信箋,常常把榮寶齋的木版水印作品給我看,所以對我印象很深。在我第一次來北京的時候,直接打車就去了榮寶齋。對榮寶齋我的情緣很深。”

從在榮寶齋訂製木版水印,到舉辦兩地書法展,蔡瀾的書法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兩次展覽作品都迅速被搶訂一空。他的作品內容不僅平易近人,而且常生妙語,讓人覺得書法也可愛與活潑了起來。

蔡瀾:寫書法是很過癮的一件事

↑蔡瀾作品《忽然想起你,笑了笑自己》

蔡瀾:寫書法是很過癮的一件事

↑蔡瀾作品《滄海一聲笑》

作品裡也處處體現蔡瀾的有趣生活哲學,諸如《狠狠地過每一天》、《捨不得》、《不計較》,以及《愛咋咋地》,蔡瀾笑稱:“人行一世,總有太多放不下,所以我寫‘捨不得’;但總要面對,故我又寫‘狠狠地過每一天’。”

蔡瀾:寫書法是很過癮的一件事

↑蔡瀾作品《捨不得》

本文封面插畫來自蘇美璐女士創作

點擊“瞭解更多”進入榮寶齋在線商城,把蔡瀾書法帶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