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不過是披著大人衣服的小孩

大人,不過是披著大人衣服的小孩

1.

那些故作堅強的人其實比看上去脆弱的人更需要安慰和關愛。

小A被男朋友甩的那天,約我一起吃飯,起初輕描淡寫的告訴我,“今天和男朋友分手了,感覺心一下變輕鬆了——”他說話的時候一副一別兩寬各自歡喜的解脫狀態,就連喝酒也比往日裡豪氣很多。

可是兩瓶勇闖天涯下肚眼睛和臉都變紅時,卻又是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

“他說我長得也不好,身材也不好,工作也不好——他已經和別人在一起了,我一點也不難過真的——”

“今天報表出錯,被老闆扣了一季的獎金,擠公交時摔壞了手機,又坐過了站——”他述說著一天的黴運,卻不肯承認心裡難過。

當我告訴她,她很會體貼人、長得也很乖巧時、還很有才華時,她突然就變得像個孩子一樣趴在桌子上哭了。一如6歲那年捱了他父親的一頓揍,屁股紅腫,依然堅定地說一點也不疼,哥哥一句,爸爸打人很重,你一定很疼,他突然就哭出來一樣。

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小孩,每當脆弱時,那個小孩就會出來,求關愛,求理解,求照顧或者鬧脾氣、哭泣。

2.

小孩子,看起來是小孩子就真的是小孩子,可是,大人,看起來是大人,未必就真的是大人。

《芳華》里長大成人的何小曼,再也要不到母親的疼愛和擁抱,所以一次次有意識的讓自己生病,兩次的高燒不退的情況下,她得到了母親,也得到了想要的擁抱,她縮在母親懷裡,彷彿回一個孩子。

長大的孩子在生病時變得脆弱,可以要一個失去多年的來自於母親的擁抱,而在那個時候母親才會給她,倘若她身體好了,做回成人後再去要一個擁抱母親不會給,他也不好意思去要。

當我們心裡的小孩得不到需要的這些東西,就會通過別的途徑反應出來。

3.

同事的父親六十多歲了,因為高血壓住院一週後,回到家裡,常常像個小孩子一樣鬧脾氣。

每每買了新鮮的水果回來,便會跟老伴兒女鬧,我要吃那個,給我吃那個,不給吃或者給得慢了就發脾氣。每當此時,同事的母親便拿起一個水果,放到老伴兒手裡,說上一句“給你挑了一個最大的最甜的。”剛剛還在鬧脾氣的老先生很快安靜下來。

誠然,每一個人不管長到什麼年紀,內心都有一個小孩,需要理解、需要關愛、需要被看見,被聽見,心理學家稱為內在小孩。我們之所以容易回到小孩子的狀態,是因為小孩子比大人更容易獲得疼愛和照顧。

4.

簡單心理的微博上曾分享過一個幼兒教師安慰小朋友屢試不爽的方法:

抱住小朋友,讓小朋友的頭靠在大人肩膀上,然後拍拍小朋友的後背,說:“你是不是很難過啊,剛剛怎麼怎麼樣(幫他陳述剛剛發生的事情),所以你現在很傷心(憤怒/委屈,等)對不對?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在這裡陪著你呢。”然後小朋友立刻就能安靜下來,也不哭了。

可是對於每一個成人來說,只有在ta生病、失戀或離婚、脆弱、被傷害、痛苦時才會從一個理性的成年人變回一個小孩子,它童年求安慰、求關懷、愛護的時候的表現就會重現,比如鬧脾氣扔玩具、躲在角落裡、哭泣、不吃飯等等。

當內在小孩出現的時候,我們給ta關愛、呵護和安慰,那麼心裡的小孩子也會安靜下來。可是,倘若我們視而不見,便會是另外一種結果。

5.

當小孩子看到撫養者的辛苦,感受到撫養者給予的愛和關注,他們就會變乖變懂事,這種變化是一種成長。

倘若披著成人衣服的我們也能看到自己或者別人心裡那個受傷的、需要愛的小孩子,也能給予ta所需要的理解、安慰和關愛,那麼這個小孩子也會長大,童年時那些沒有被梳理的情緒也會被梳理。

當成人心裡的小孩子長大,亦可以幫助身邊最親近的那個人心裡面的小孩子長大,此時的授人以漁,便是做到了惠己及人。

一個混跡江湖的治癒系井姐,堅持暖心,專注情感治癒,偶爾寫寫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