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家熊亮:绘本创作的中国风,是给孩子留一个文化记忆

绘本是孩子认知社会与世界的重要启蒙读物。通过绘本阅读,孩子们发现了变化万千的故事,发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作为第一位入围“国际安徒生(插画)奖”短名单的中国插画家,熊亮被视为中国原创绘本的领军人物。6月27日,熊亮将现身宁波鄞州赫德实验学校民俗文化学术嘉年华,发表《绘本创作的中国风》主题演讲,并与赫德学生们共读自己的经典作品《武松打虎》与《长坂坡》。

谈及绘本创作中的东方意蕴与哲学,熊亮表示:“中国文化的特别在于,长大之后会慢慢回来的。所以我的做法是,把人生的细微感触都放进故事里,通过京剧,或是水墨这些形式,留给孩子一个记忆。”

插画家熊亮:绘本创作的中国风,是给孩子留一个文化记忆

熊亮其人

生于浙江嘉兴,熊亮幼年时代就开始自学中国传统水墨画,研究东西方古典艺术与文学作品。他的创作涵盖小说、童书、戏剧、现代水墨画、成人插画等多种流派。

插画家熊亮:绘本创作的中国风,是给孩子留一个文化记忆

自学成才的他,率先在中国提出和推动了绘本“纸上戏剧”概念,他的绘本立意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画面注重线条和墨色感,但结构和语言表达却不受传统束缚,现代、简练、纯真,有着独特的幽默感和诗意。

他原创绘本中的纯真与趣味,极富文化与情感表现力,能够轻松地感染不同年龄的孩子,甚至是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给予熊亮的评语是:“艺术家熊亮的作品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体现出浓厚的中国本土文化特色。与此同时,他将艺术作为一种叙事媒介,这也是他与其他艺术家的共通之处,通过一幅幅插画讲述故事,传递情感,艺术风格抽象而富有感染力。”

正是这种“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中国文化特色,使得熊亮及其作品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赞誉,成为了国际人士了解中国儿童插画艺术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他的不少作品被各国出版社购买版权,例如《梅雨怪》就被授权法国改编成动画片,熊亮本人也成为了多次重量级业界活动上的嘉宾。

绘本作品

创作十余年,熊亮的绘本作品在海外获了不少奖项。

插画家熊亮:绘本创作的中国风,是给孩子留一个文化记忆

2005年,他创作的第一个绘本《小石狮》获中国时报“开卷”最佳童书、台湾诚品书店年度十大好书;2007年,《长坂坡》(猫剧场)再获中国时报“开卷”最佳童书,以及AYACC亚洲青年动漫大赛最佳作品奖、17届“金牛杯”美术图书银奖;2008年,《家树》获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童书,《荷花回来了》获“中国最美的书”;2012年 ,《武松打虎》(猫剧场)入选“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2014年,熊亮获国际安徒生插画奖中国区提名;2017年,《和风一起散步》获得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评奖年度图书(绘本)奖......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体现在熊亮的绘本作品中,则是将现代儿童不熟知的乡村生活和寓言历史故事,通过改编和再创作的手法一一呈现。由《长坂坡》、《武松打虎》组成的《京剧猫》系列,是借用了京剧中两出经典剧目,配以猫咪萌蠢的形象,画面风格融汇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是孩子了解中国文化的入口,更是美学启蒙的不二之选。

  • 《长坂坡》
插画家熊亮:绘本创作的中国风,是给孩子留一个文化记忆

三更半夜,剧场里没有人,只有猫。这是一个京剧猫的世界,生来脸上有花纹的,就是京剧猫。没有斑纹的猫,就是观众。

「锵!锵!锵!」猫跑龙套,筋斗可漂亮了!黑脸猫大叫:「张飞在此,谁敢和我决一死战?」这几只猫, 没有亮嗓子,也没有硬身段,只有热爱京剧的心。 锣鼓声中,他们粉墨登场,包办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真是空前绝后! 连台好戏!午夜开演,不收门票,人类止步,限猫入场。

这部作品尝试了将声音、故事和绘画揉合在一起,展现了京剧艺术独特的节奏感。每只肉肉的猫咪都有着独特的神态,而离场时,一群猫咪顶着小板凳、提溜着茶壶、拿着蒲扇,排成一排走回家的样子,可真是萌爆了~

  • 武松打虎
插画家熊亮:绘本创作的中国风,是给孩子留一个文化记忆

每天晚上,剧场空无一人时,京剧猫们就登上舞台,表演一出出精彩的京剧故事。今晚表演的节目是《武松打虎》,白色的是武松猫,黄斑纹的是老虎猫。演员们都卖力地表演,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武松打虎》是一出京剧传统剧目,见于《水浒传》第二十四至二十五回。武松回乡途中,路过景阳冈,在酒店饮酒。他不听店家“三碗不过冈”的劝告,趁着大醉上路,果然遇到老虎。武松“三拳两脚”,打死猛虎,后来得到阳谷县令的奖赏。

可是猫剧团的《武松打虎》还没开场,在后台,武松猫倒差点儿挨了老虎猫的打。这是怎么回事儿呀?哐哐哐哐哐,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