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泡腳藥方大全,替爸媽收藏起來,療效顯著!

一、泡腳的優點:1、安全;2、無痛苦;3、無毒副作用;4、廉價;5、有效;人們常說“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溼可祛;秋天冼腳,肺潤腸濡;冬天冼腳,丹田溫灼”;6、方便;7、舒適。

中藥泡腳藥方大全,替爸媽收藏起來,療效顯著!

二、泡腳水的組成:泡腳水—般取自來水、河水、等為基水。通過泡腳治病的可根據不同疾病加入不同的藥物。

三、泡腳水的溫度:—般來說,泡腳水的溫度以38~43度為宜,但最好不要超過45度。

四、泡腳容器的要求:1、質地應無害、安全、保溫性能好。2、高度一般泡腳盆的高度最好超過20釐米[沒過踝關節]。3、結構可買一些微電腦浴腳器。

五、泡腳時間的要求:1、每天安排泡腳幾次:如一般保健泡腳,每天一次即可;如患有某種疾病每天至少2次以上。2、每天什麼時間泡腳為宜:如2次,一般上午lO點1次,晚上睡前1次,因為睡前泡腳對消除疲勞大有好處可使人睡得更甜容易進入“倒床不復聞鐘鼓”的境界。廣為流傳的“飯後三百步,睡前一盆湯”、“睡前洗腳,勝吃補藥”。3、每次泡腳時間多長為宜:一般為30分鐘以上,但對於如慢性風溼性關節炎、慢性高血壓等要適當延長一些。每次具體時間還需根據泡腳者的年齡、性別、疾病情況等及泡腳後的感受來逐漸調整。

六、泡腳與按摩的關係:傳統的泡腳不包括按摩,現在有了新變化,有些廠家已生產出泡腳與按摩同時進行的泡腳盆,如沒買到可用手做一些足底按摩或一些其它按摩這樣結合起來效果最好。

七、泡腳的作用:1、清潔皮膚的作用。2、擴張血管作用。3、降低血液粘稠度。4、緩解肌肉痙攣。5、鎮靜作用。

八、泡腳的注意事項:l、注意衛生[最好以家庭為主]。2、切忌求快。3、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堅持不斷才能受益終生。4、兒童禁止泡腳。5、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禁止泡腳。6、出血性疾病禁止泡腳,[包括急性外傷出血,如泡腳會引發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中藥泡腳治各類疾病的藥方,以下是確實有效的藥方:

九、治失眠:泡腳水的成分

1]:以磁石30克、菊花15克、黃芩15克、夜交藤15克、生龍骨30克、合歡花l 5克,煎水取汁。

2]:以丹參20克、遠志20克、石菖蒲20克、珍珠母30克、酸棗仁{打碎}20克、黃連10克、白芍20克,煎水取汁。

[1]對胸中煩熱頭痛失眠效佳。

[2]對心火亢盛所致的失眠、等有較好效果。做法:取自然水,水溫在40度左右再加入[1]、[2]組煎好的藥汁。[泡腳的時間安排]:在每天睡前泡1次 每次40-50分鐘。[配合穴位按摩]:1,用拇指輕揉印堂穴2分鐘,然後向上揉至神庭穴,往返5-6遍。

十、中藥泡腳治足癬

中藥泡腳藥方大全,替爸媽收藏起來,療效顯著!

足癬是侵犯表皮、毛髮和趾甲的淺部黴菌病,是—種傳染性的皮膚病。足癬南方較多見。絕大部分患者是先患足癬再感染到手部和其它部位,足癬患病率高的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幾點:

1、木瓜30克,甘草30克。將上藥水煎取汁,侯溫後足浴5一10分鐘,每日2次,每天1劑,連續5一10天。

2、藿香30克,黃精、大黃、皂礬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將上藥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週後;去渣,備用(浸泡時每天搖動數次).使用時取藥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一30分鐘,連續5一天。

3、丁香15克,苦參、大黃、明礬、地膚子各30克,黃柏、地榆各20克。上藥水煎取汁,而後將藥液候溫洗足,每次l0一15分鐘,每日5—6次,每日1劑,每劑可用2次。

4、葛根,白礬、千里光各等量。將上藥烘乾研末,密封包裝.每袋約重40克,每次取粉劑l袋倒入盆中,加溫水約1000—2000毫升,混勻足浴,每次20分鐘,7日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

5、白鮮皮40克,苦參、黃柏、蒼朮各30克,防風20克,荊芥穗、枯礬各10克,蛇床子、地膚子、黃精、藿香各50克,蔥白4枚。上藥加水約3000毫升煮沸,待溫時將雙腳浸泡在溫液中10一15分鐘,每日2次,一般用藥4-5劑即可。

中藥泡腳藥方大全,替爸媽收藏起來,療效顯著!

十一、中藥泡腳治腰椎間盤突出症:一是通過溫熱和摩擦,刺激足部穴位,從而疏暢經氣運行,增強腰椎自調能力;二是通過藥物吸收,發揮藥效,對腰椎起調節作用。二者結合,可起到良好治療作用。下邊介紹三種中藥泡腳水的組成和使用方法。

l、威靈仙、雞血藤、木瓜、丹參各20克,烏梢蛇30克,當歸、紅花各l0克,杜仲、續斷、牛膝、路路通、伸筋草各15克.煎水濾渣取汁,每天泡腳2次,每次40分鐘。安排上午與晚間進行。

2、透骨草50克,全蠍、桂枝、虹花、乳香、沒藥各15克,五加皮、威靈仙各20克,娛松10克,煎水取汁。每天泡腳2次,每次30分鐘,病情輕者,每天泡腳1次,每次40分鐘。

3、葛根、透骨草各30克,川牛膝,川椒、莪術,丹參、細辛、艾葉各20克,羌活15克,煎水取汁,另如米醋250克(藥液煎好,倒入盆內再放醋)。每天泡腳2次,安排上午和晚上進行,每次40分鐘。

在泡腳後.配合按摩則效果更好。點按腰椎旁的痛點3分鐘左右,掌按腰大肌2分鐘。按壓倒多數湧泉1分鐘,拔伸腳趾。後伸扳腰部2—3次,斜扳腰部1次。分別直腿抬高雙下肢,再做雙下肢屈髖屈膝動作。

十二、熱鹽水泡腳治鼻炎:在洗腳水中加入適量的食鹽(約小半湯匙),一邊不斷地添加熱水,一邊雙腳交替著互控腳心,洗至身體感到有—股熱流從腳下往上源時為好。若偶遇身患感冒,洗腳後還會感到鼻子通暢。

十三、熱水泡腳治感冒:每晚用較熱的水(溫度以熱到不能忍受為止)泡腳15分鐘,要注意泡腳時水量要沒過腳面,泡後雙腳要發紅,才可預防感冒。

中藥泡腳藥方大全,替爸媽收藏起來,療效顯著!

十四、調養胃病泡腳方:乾薑30克、肉桂30克、良姜50克、香附50克,將其用水浸泡15分鐘,煮20分鐘,待藥液溫後將雙腳泡入藥液中,每次20分鐘,1日3次;用於胃病暴作,疼痛劇烈,畏寒喜暖,得熱痛減,胃痛隱隱或綿綿不斷,喜暖喜按者;這種泡腳的藥水可以反覆使用幾次,但不能使用時間過長,而且每次泡腳後應將藥水加熱。

十五、萬能泡腳方:磁石、石決明、黨參、黃芪、當歸、桑枝、枳殼、烏藥、蔓荊子、白蒺藜、白芍、杜仲、牛膝各15克,獨活20克,水煎濾出藥液浸泡雙腳,每次l小時,1日1次,多數早期患者使用可獲較好療

熱水泡腳的同時,如果加點中藥,對某些老年慢性病患者來說,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強身保健作用。專家推薦了幾種配製方法簡單的泡腳藥方: 

氣虛的老人可選用黨參、黃芪、白朮等補氣藥。

高血壓患者宜將菊花、枸杞子、桑葉枝、丹參等與冰片少許煎藥泡腳。

冬季需要活血補腎的老人,可選擇當歸、赤芍、紅花、川斷等。

冬天皮膚乾燥、容易皴裂的老人,可選擇桂枝、銀花、紅花等中藥。

上述中藥每樣取用15~20克,用砂鍋煎煮,然後將煎好的藥液去渣倒進桶裡,再加入熱水,每天浸泡30分鐘。 

需要注意的是,中藥泡腳不要用金屬盆和塑料盆,否則藥液有效成分會損失。皮膚有破損、傷口時要暫停使用中藥泡腳(皮膚幹皴破裂的情況除外)。中藥泡腳只能起輔助治療的作用,老年朋友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治病的方法,以免耽誤病情。

中藥泡腳藥方大全,替爸媽收藏起來,療效顯著!

1,失眠

用藥:吳茱萸40g,米醋(白醋)適量。

用法:用吳茱萸煎汁,加入溫水,再加入米醋,配合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每日一次。

2,高血壓

用藥:桑葉,桑枝,茺蔚子各15g。

用法:用上藥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去渣後混入足浴盆,睡覺前浸泡雙足30-40分鐘。

3,痛經

用藥:小茴香200g。

用法:上將藥煎水去渣後,混入問溫按摩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每日一次。

4,感冒或感冒頭痛

用藥:生薑200g。

用法:上藥煎水去渣後,混入溫水按摩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每日一次。

5,風溼麻木

用藥:山姜莖葉適量,或野花椒枝葉適量,或番木瓜枝葉適量。

用法:煎湯後去渣,混入溫水用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

6,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用藥:桂枝,附片,伸筋草,苦參各15g。

用法:煎後去渣,混入溫水用按摩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10天一療程,每日二次。

7,中風後手足拘事

用藥:伸筋草,透骨草,紅花各6g。

用法:5kg清水加上藥,煎煮10分鐘後加入溫水,用足浴盆浸泡雙足,每日三次,一個月為一療程。

8,水腫足起水腫

用藥:楠木,桐木各適量。

用法:用上藥煎湯後加溫水,用按摩足浴盆浸泡雙足,每次20分鐘,每日一次。

9,糖尿病性趾端壞死

用藥:川桂枝,生附片各50g,紫丹參,忍冬藤,生黃芪各100g,乳香,每劑藥各24g。

用法:上藥用5000g水煮,用文火煮沸後再煎20分鐘,去渣後混入溫水內用足浴盆浸泡30分鐘,每劑藥可反覆使用三次。

10,減肥,脂肪堆積過多造成的肥胖病

用藥:冬瓜皮200g,茯苓100g,木瓜100g。

用法:水煮去渣後,混入足浴盆內浸泡雙足每次30-40分鐘,至微微出汗。每日一次,20-30天為一療程。

腳是人體之“根”,因為,連接人體五臟六腑的12條經脈,有一半以上起止於它;腳上有多達66個穴位,並有許多與人體內臟、器官相連接的反射區。生物全息理論認為,腳是人體的縮影,刺激位於腳上的特定穴位對全身的相應組織器官能產生重要和直接的影響。由此可知,腳與人之軀體緊密相連,腳的健康與人體健康、腳的保健與人體保健,有著密切的關係。

洗腳養生由來已久,乃廣泛流傳的養生方法之一。這種養生方法不僅是用溫熱水洗腳,而且是按照一定處方配合齊全藥物煎成藥液,用來洗腳養生治病的方法。根據經絡學說,將藥物直接作用於雙腳,對其進行良性刺激,活躍神經末稍,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可達到解除疲勞、養生治病的目的。故昔人有“春天洗腳,昇陽固託;夏天洗腳,溼邪乃除;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洗腳,丹田暖和”的說法。下面,介紹洗腳養生療疾的方法數則,供大家參考。

一、高血壓:①羅布麻葉、夜交藤、 籤草、牡蠣、白芍、珠珠母、吳茱萸各30克,煎水洗雙腳,每日2次,每次30分鐘。②鉤藤20克剪碎,冰片適量(布包)放入腳盆,衝入溫熱水洗雙腳,每日2次,每次20~30分鐘。

二、失眠:磁石30克,夜交藤、黃芩、菊花各15克,煎水洗泡雙腳,每晚睡前一次,每次20~30分鐘,洗後入睡並保持臥室安靜。

三、肝脾腫大:三稜、莪術、延胡索、烏梅各9克,加水煎液洗雙腳,每日2次,每次20~30分鐘。

四、腿疼:紅花、牛膝、絡石藤、虎杖、 籤草、延胡索各30克,川椒10克,煎水洗泡患腿和腳,每日2次,每次約半小時。

五、腳跟骨刺:樟木30克,蘇木、大黃、烏藥、連翹各20克,紅花10克,加水適量煎液,再加入黑礬50克、陳醋200克洗患腳,每日2次,每次30分鐘,每劑藥可連用3~5天,用時重新加熱。

六、腳踝關節炎:透骨草、尋骨風、白毛藤各30克,獨活15克,乳香、沒藥、血竭各10克,老鸛草、黃蒿各20克,加水煎液燻洗雙腳,每日2次,每次半小時,每劑藥可適用3~5天,用時需重新加熱。

七、感冒:50℃熱水適量倒入塑料桶,放入雙腳和小腿泡洗,水涼時再加熱水保持溫度,洗至頭部,面部微汗時為止。

八、急性結膜炎:菊花(幹品)100克,水煎連藥倒入洗盆,待溫度適量時洗雙腳,每日2次,每次30分鐘。

九、痛經:益母草、乳香、沒藥、香附、夏枯草各20克,加水煎成2000毫升藥液泡洗雙腳,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鐘。

十、早洩、遺精:仙鶴草30克,丹皮、黃芩各18克,加水煎液洗泡雙足,每晚睡前1次,每次30分鐘。

十一、火眼、目赤流淚:夏枯草、桑葉各50克,白菊花、刺蒺黎各20克,煎水倒入盆中,先燻後洗雙腳,每日2次,每次30分鐘。

十二、胎位不正:白朮、黃芩、茯苓各20克,加水煎成2500毫升藥液浸泡雙腳,每日2次,每次30分鐘。

十三、小兒遺尿:川斷、狗脊、女貞子各30克,黨參、茯苓各20克,甘草6克,加水煎成2500毫升藥液浸泡雙腳,每晚睡前1次,每次30分鐘。

十四、腳跟痛:①威靈仙、透骨草、獨活各30克,雞血藤60克,元胡、白芍、川牛膝、乳香、沒藥各20克,加水煎液,再加入芒硝50克、食醋250克浸泡患腳。②艾葉、木香、蘇木、丹參各20克,加水煎液洗泡患腳。③艾葉60克,皂角刺、防已各30克,當歸、蘇木、制草烏、延胡索各15克,加水煎液浸泡患腳。④馬齒莧(幹品)、生薑、紅花、川芎、當歸、三七粉各30克,加水(煎液倒盆中,再加米醋1000毫升燻洗患腳)。⑤食醋2000毫升(陳醋減半),加水適量,煎熱泡洗患腳至藥液涼時為止,每日2次。以上五方的每劑藥均可連續使用3~5次,每次用前必須重新加熱。

十五、腳癬:①無花果(鮮或幹)葉數片,加水煎沸15分鐘,浸洗患腳,每日2~3次。②葛根、白礬各30克,研末,加入熱水中浸泡再洗患腳,每日2次。③新潔爾滅適量,加入溫熱水,配製含2%~3%的新潔爾滅溶液浸泡患腳,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鐘。

現代人常坐辦公室,又懶於運動,普遍足部循環不良。另外,膝蓋以下到腳底,有許多重要穴位,如果我們常以溫水泡腳,可促進新陳代謝,加強體內循環;倘若足部的循環變好,心臟就不需要額外一再加壓,輸送血液至足部末梢,可減少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高危險疾病的發生。

首先,水的溫度要夠熱,但不會燙傷,大約攝氏45度。

加鹽

1.能預防腳氣:經常用鹽水洗腳,不僅能殺菌消毒,防止腳氣發作,還能使雙腳光滑整潔。

2.能助眠抗衰:洗腳時再配以按摩湧泉等穴位,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眠抗衰之效,甚至可以增強記憶力,使頭腦感到輕快。

3.可預防感冒:腳心受了寒暖,就會因反射而引起上呼吸道局部溫度的降升和抵抗力的減弱和增強,故有“洗臉宜冷水,刷牙需溫水,洗腳要熱水”一說。

鹽水洗腳的方法是:一般在半盆熱水中加入半調匙鹽即可,水溫可高一些,但腳部如有傷口,應暫緩鹽水洗腳,改用熱水泡腳。

加姜

1.治失眠:每晚睡覺前,用三大片生薑加入小半盆水中,煮沸後加醋一勺待水溫適宜,浸泡雙腳30分鐘。

2.暖脾胃:用生薑100克、陳皮20克、薄荷30克煮水洗澡,可以暖脾胃、祛溼、解困,如覺得繁瑣,可以用此水泡腳。

3.防治下肢靜脈曲張:用生薑煎水洗腳可較快地擴張人體呼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網,加快血液循環,從而使呼吸道黏膜內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時地消滅侵襲人體的細菌和病毒,使人體免受感染。經常站立者,易患“下肢靜脈曲張”疾病,而足浴能加快腿部血液循環,使腿部的靜脈血液及時向右心迴流,有利於減輕腿部的靜脈淤血,防治下肢靜脈曲張。泡完腳後,雙手搓熱,輕揉搓相關部位或穴位,可全腳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按摩湧泉穴(足心)或太沖穴(一、二足趾關節後)或太溪穴(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對頭昏、失眠、厭食、面色晦暗、疲勞、高血壓、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加酒

1.促進血液循環:溫水中加入一瓶米酒,或用其他白酒,可促進血液循環。

2.除腳臭:用白酒加點茶葉用來泡腳,多泡幾次就不會有腳臭了,因為白酒有很強的殺菌的功能。具體方法是:取葛根15克研成細粉,加白酒15克,再加適量水,煎後泡腳20分鐘。每日1次,連泡一週。

3.緩解疲勞:每晚臨睡覺前先用熱水半盆加少許白酒泡腳15分鐘,再取紅花油少許至腳心,依次刮拭足底六個基本反射區,即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腹腔神經叢、脾區各50~100下,再將5個腳趾頸頭以及整個脊椎部分各50~100下,刮拭完畢,取紅花油少許至腳背,用雙手心搓擦腳背腳心至發熱為止,整個刮拭過程15~20分鐘即可。這個方法可以緩解你白天的疲勞,讓你輕鬆入睡。

美容方:雙花川芎方:杏花、桃花、川芎各40g。將上藥加清水適量,浸泡20分鐘,煎數沸,取藥液與1500ml開水同入盆中,趁熱燻洗面部,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1次,每次40分鐘。清熱涼血,活血潤膚。適用於面色無華,皮膚粗糙、乾燥,面部色素沉著。

杏仁茶葉方:苦杏仁45g,綠茶10g。將上藥一同入鍋,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取1小瓶藥液外搽臉部及手臂,餘下的藥液倒入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泡足30分鐘。20天為1個療程。可滋潤皮膚,消炎殺菌,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防治皮膚萎黃、黯黑、粗糙及痤瘡、疥瘡。

當歸桂圓方:當歸40g,桂圓肉25g。將上藥加清水適量,煎煮40分鐘,去渣取汁,與2500ml開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燻蒸擦洗面部,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1次,每次燻泡40分鐘。可養血益顏。適用於黑色素沉著、皮膚老化等。

山楂當歸方:山楂、當歸各16g,白蘚皮、白蒺藜各15g。將上藥加清水適量,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取一杯代茶頻飲,餘液與2000毫升開水—起倒入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1次,每次燻泡40分鐘,10天為1療程。補血疏肝,散鬱祛瘀。適用於面部黃褐斑。尤其適用於產後服用避孕藥而使面部長黃褐斑的婦女。

花椒是家庭烹調中常用的芳香佐料,無論葷素菜餚都離不了它。但是它的藥用價值卻鮮為人知。花椒在我國古代各種本草典籍均有收錄。花椒在中藥裡歸入祛寒類的藥物中,它能祛除裡寒,扶助陽氣。因而善散陰寒之氣,助元陽之不足,利氣行水。

中藥泡腳藥方大全,替爸媽收藏起來,療效顯著!

另外,還有殺菌、消毒、止痛、止癢、消腫等作用。用花椒煎湯泡腳能起到內病外治的作用,因為在人的足部存在著與人體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用藥湯浸泡或按摩這些反射區,就可以使全身經絡疏通、血脈流暢,能夠調節人體各部分的機能,取得防病治病自我保健的效果。

現代人常坐辦公室,普遍足部血液循環不良。良好的足部循環,可以使心臟不需要額外加壓,便能將血液輸送至足部末梢,從而減少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高危險疾病的發生。

如果我們常以溫水泡腳,可促進新陳代謝,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對身體很有益。

話說泡腳

民間有個說法:熱水泡腳,賽吃人參。其實這話有些科學道理。

腳又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心臟,這是因為現代科研已經證明:人的雙腳上存在著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當用溫水泡腳時,可以刺激這些反射區,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機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同時熱刺激會使足部微循環加快,使得水中的藥物成分快速地被吸收,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使泡腳治病的效果更勝於口服給藥。

我國傳統中醫理論也早就有“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腳,開陽固脫;夏天洗腳,暑理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蠕;冬天洗腳,丹田溼灼”的記載。其實哪怕能堅持熱水泡腳對健康都有很多益處。

正確足浴步驟

先將腳放入37℃左右的水中,然後讓浴水逐漸變熱至42℃左右即可保持水溫,足浴時水通常要淹過踝部,且要時常搓動。足浴時間不要少於30分鐘,40分鐘較適宜,這是普通熱足浴方法;還有中藥熱足浴方法:每次足浴前先在水裡放入煎煮過的藥液(可對水稀釋),然後按普通熱足浴的方法進行。

腳底按摩三法

人老腳先老。從中醫角度講,人體穴位最密集的就是腳底,共有76個穴位。常做腳底按摩,能緩和人身體的疲勞緊張,延年益壽,增強精力,特別有助於改善睡眠狀況。日常在家裡,洗完澡,泡完腳之後,可以自己按摩腳部。大致有三種簡單易行的方法。

■推法:腳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約1釐米處,為腎反射區。雙手大拇指併攏,用力摁住該位置,往上推36次,至腳底發熱為止。

功效:此法對腎虛、中氣不足者,有一定的益處。

■壓揉法:腳底後跟內圓上方中間的位置,為失眠反射區。雙手大拇指按住該位置,用力壓36次,壓到有痠痛感為宜;再揉3到5分鐘,至發熱為宜。

功效:此方法,對頭暈眼花、嚴重失眠者有幫助。

■刮法:腳踝骨以下內外兩側。雙手食指關節用力刮36次,至有痠痛感為宜。

功效:對前列腺等疾病有一定幫助。

不適合足浴的人群

嚴重心臟病患者;腦溢血未治癒者;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出血性疾病、敗血病等患者;對溫度感應失去知覺者;嚴重血栓患者;心臟病患者;孕婦;小孩(應在成人幫助下使用);對溫度感應遲鈍者(應控制好溫度,避免燙傷),上述人群不適合足浴。

泡腳小偏方

鹽泡:溫水中加入兩大匙鹽巴,鹽有消炎殺菌、通便的效果。

姜泡:溫水中加入幾塊打扁的老薑生薑,姜有散寒、除溼的作用。

酒泡:溫水中加入一瓶米酒,或用其他酒類,可促進血液循環。

檸檬泡:溫水中加入兩片檸檬,可順氣提神,預防感冒。

醋泡:溫水中加入3大匙的白醋,可中和體內的酸,滋潤皮膚。

■泡腳小貼士

★泡腳最好用較深、底部面積較大的木質桶,能讓雙腳舒服地平放進去,而且要讓水一直浸泡到小腿。水溫在40攝氏度左右比較適宜。

★泡腳時間不能太長,最多30分鐘,否則會造成身體其他部位相對缺血。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因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泡腳後不能馬上睡覺。趁著雙腳發熱的時候點按腳底。

妹妹們月經期一般都會比較焦躁,尤其是患有痛經的人,經常會因此影響工作、學習和休憩,如果您正受痛經困擾,嘗試過多種醫療都沒好轉,不妨試試在家用中藥泡腳,或許會博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切的適齡女性皆可以採用中藥泡腳的方法來調養身體。但不同體質或者不同的辨證類型,在用藥方面會有不同的選擇。

氣滯血淤型

其症狀體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經血色暗而帶有血塊。針對此類症狀的人,應調解氣血,化淤止痛。因為“女子以肝為本”,泡腳所選藥物多以入足厥陰肝經的藥物為主,並加入適量的引經藥醋,如用青皮、烏藥、益母草各30克,川芎、紅花各10克。加入約兩升水,50毫升左右的醋,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煎煮30分鐘,等藥冷卻至50℃時連渣倒入盆中泡腳,盆中藥液量應該浸沒踝關節,如果藥液不足量,可加適量溫水。腳在藥中不停地運動,讓足底接收藥渣輕微的物理刺激,每次30分鐘以上。

陽虛寒盛型

其症狀體現為下腹冷痛,熱敷痛減,手腳發冷。需用溫經散寒的原理止痛。因為中醫有醬紫一種說法:“腎主一身陽”,泡腳所選藥物應該多以入足少陰腎經的藥物為主,並加入適量引經藥鹹水,比如可用肉桂、丁香、烏藥、當歸、川芎各15克,乾薑、小茴、吳茱萸各6克,食鹽少許,煎水泡腳。

氣虧血虛型

其症狀體現為經期或經後小腹隱隱作痛,用手按腹部也會有輕微的疼痛感,月經量少、色淡,需要通過補氣養血調經。中醫上稱作“脾統血”,泡腳所選藥物應該多以入足太陰脾經的藥物為主,並加入適量的引經藥甜水,比如可以用白芍、當歸、川芎、熟地、白朮、杜仲、黃芪各15克,飴糖適量,煮水泡腳。

對於手腳冰冷的妹妹下面的方法最適合你不過了:冬天用紅花艾葉泡腳有粉好的保健效果,既暖和全身,還對睡眠有益。而且這些資料在中藥房裡粉輕易買到,價錢粉便宜。紅花有活血化淤、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艾葉有抗菌、抗病毒、抗過敏和增強免疫等功用。另外,艾葉屬於涼性的草藥,可以用來祛除腳氣和腳癬。

具體用法是先把50克左右的紅花和艾葉等放入紗布袋包好並捆緊,放到鍋里加水,先用大火煮開,然後小火煮5至10分鐘,取汁即可。將藥汁兌在溫度在40℃或50℃的熱水裡,然後泡上半個小時就可以了。一次熬製的藥汁可以泡2至3天,用容器裝好。

泡腳要對症下藥其實,隆鼻整形針對不同的病症可選用不同配方的中藥進行足浴,他又被稱為“xxx著的運動”。,如果依據自己身體狀況,在紅花艾葉水裡適當再加點中藥,對預防疾病、醫療疾病能起到粉好的輔助作用。如患有高血壓的人,可以在泡腳水裡加點具有降壓作用的夏枯草、鉤藤;患有風溼病、怕冷、怕涼、脾胃虛寒的人,適合用具有溫通作用的中草藥,如干姜、桑枝;痛經的女性,或者腳幹、皮膚乾燥的人,用點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白芍、益母草、當歸、艾葉等。同時,如果還可以多加些蘇木、澤蘭、伸筋草、黃芩、當歸等,都具有解乏、活血的功效。

在此建議,在泡腳時可以把中藥粉碎成末,藥物吸取會更加勻稱,還可以放雨花石.鵝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