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传承!一家五代都有人玩石头,作者与大美学家王朝闻捡石头

编者按:赏石艺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流传了千年。闫志强家族世代赏石,通过记忆、照片、遗石可追溯到祖父一辈,而他们的子孙亦在父辈影响下,开始了赏石活动。五代人的赏石记录不仅是传承中的一个片段,也反映了赏石艺术的魅力。赏石艺术在活态传承中发扬光大。

第一代(祖父)——闫晓山

我爷爷是满族正黄旗人,1893年生于北京。由于曾祖父过世早,祖父读了几年私塾后就被族人带入清皇宫御膳房做学徒,专雕萝卜花,亦擅制面点。可能受皇宫里所见所闻的影响,爷爷年轻时就开始奇石收藏和山石盆景制作,直到晚年。但因文革运动、家庭变故,其藏品多已散失,现仅留下一方他最珍爱的,民国时期自采的水晶石及其瓷盆(水晶山子)。

这才是传承!一家五代都有人玩石头,作者与大美学家王朝闻捡石头

祖父闫晓山流传下的水晶山子

第二代(父亲/母亲)——闫春禧/德淑敏

受祖父影响,父母都喜爱奇石,但因人生坎坷、生活贫困,直到1979年劳动改造结束返回北京后,才收藏了部分雨花石、戈壁石、黄河石及山石盆景。小时候父母就支持和帮助我收藏奇石,1958年春,父亲还带着我和大弟去八达岭山里寻采奇石。

这才是传承!一家五代都有人玩石头,作者与大美学家王朝闻捡石头

闫志强与母亲、夫人共赏祖辈流传下的奇石

这才是传承!一家五代都有人玩石头,作者与大美学家王朝闻捡石头

父亲闫春禧生前喜爱的山石盆景

第三代(本人)——闫志强

幼年时,我长期在祖父家生活,受到赏石艺术的熏陶,从小学时就开始收藏奇石,至今已60余年。由于热爱大自然,酷爱奇石,我先后入北京地质学校、成都地质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北京、内蒙、宁夏等地从事地质考察工作,同时搜寻各地奇石,收获了不少藏品。1995年退休后,专攻赏石艺术,并受聘于宁夏农业建设委员会

筹建“宁夏华夏奇石馆”,曾担任该馆馆长,主编过多部赏石书籍。

这才是传承!一家五代都有人玩石头,作者与大美学家王朝闻捡石头

中石协、省石协领导参观大美艺术馆

这才是传承!一家五代都有人玩石头,作者与大美学家王朝闻捡石头

大美艺术馆展馆一角

第四代(子女)——闫妙侠(女儿)、田军(女婿)

受我的赏石影响,女儿和女婿均酷爱奇石,并有大量藏品。从1995年开始,他们就与我共同外出寻石、采石、购石,2002年开办了“石珍坊”奇石馆,专职从事赏石事业。他们都参与了中石协课题“全国观赏石资源调查”中的《宁夏观赏石资源分布指南》,负责编制宁夏观赏石资源分布图。

第五代(孙子/孙女)——田子言(外孙)、李想(外孙女)

大外孙今年18岁,他早在3岁时就带着满脸稚气,给我的石友指点:“这是黄河石,这是玛瑙……”小外孙女今年10岁,十分喜欢石头,并尝试自己创作小品组合,有了自己的藏品。她的这一爱好还影响到同班同学,大家都找她要石头。我偶尔准备一些小戈壁石、小水晶让她送人,从小培养孩子们对石头的兴趣,让赏石艺术后继有人。

这才是传承!一家五代都有人玩石头,作者与大美学家王朝闻捡石头

闫志强在家中赏石

爷爷的影响

闫志强:爷爷收藏有千层石、滑石,还有类似太湖石的灰石头以及水晶等,多为山形景观石,形态变化大,或放在窗台上、院子墙根,或置于瓦盆、瓷盆里。爷爷最下工夫的是制作他称之为“山子石”的山石盆景。

他对那些孔洞密布、粗糙而较疏松的上水石轻微加工,并雕刻滑石制作亭、塔、桥、船、人、牛等小饰件粘到石头上做配景,有时还在山子石上种小榆树、麦子草、青苔等。

这才是传承!一家五代都有人玩石头,作者与大美学家王朝闻捡石头

弟弟闫志刚收藏着爷爷的清代盆景盆

爷爷对奇石盆景的热爱影响了我的一生。我自小看着爷爷的奇石盆景长大,有时他还教我雕刻滑石做小饰件,或让我与他一起往山子石上种草。我的第一块藏石——方解石是小学二年级时,爷爷带我去地安门城门楼东南侧一个牙粉厂的原料堆上捡到的。后来我有意收集奇石,初中之前,我的藏品就已经有了两大箱,可惜文革期间都散失了。

如何从古典赏石过渡到现代赏石?

闫志强:从爷爷收藏、欣赏的石头来看,应该说民国时期的赏石已经不完全停留在传统的皱、瘦、漏、透上了。除了欣赏传统石外,对矿物晶体和化石的收藏可能已经有了,这估计和频繁的中外交流有关。我爷爷遗留下来的水晶山子就是一个例子。

不过从传统赏石过渡到现代赏石还是有一个过程。就个人经验来讲,我在早期捡石头时就以皱、瘦、漏、透的标准来挑选,可惜收获寥寥。传统赏石观念主要针对太湖石、昆石等,而我多在大漠上捡戈壁石,形态完全不一样,符合标准的几乎没有,所以渐渐地就放弃了以前的观念。

这才是传承!一家五代都有人玩石头,作者与大美学家王朝闻捡石头

1991年在阿拉善采集戈壁石(右一闫志强)

这才是传承!一家五代都有人玩石头,作者与大美学家王朝闻捡石头

1992年,闫志强与爱人采集黄河石

这才是传承!一家五代都有人玩石头,作者与大美学家王朝闻捡石头

1996年陪同王朝闻先生在宁夏采集黄河石(左一闫志强)

应该说根据不同的石种,不同的形态特点,产生了不同的审美。古典赏石基于传统的几大石种,现代赏石则是在形形色色的石种审美中发展起来的,所以观念有别,但对美的追求是一样的。

(本文图片由闫志强老师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